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高考生物二调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

  • 1.血红蛋白能够运输氧气,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3引用:1难度:0.6
  • 2.如图是阳生植物蒲公英某细胞器的电镜照片,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0引用:3难度:0.6
  • 3.在NaCl胁迫下,植物细胞中的H2O2增多,并通过调节相应膜蛋白的功能提高耐盐能力(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9引用:1难度:0.6
  • 4.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细胞衰老的重要原因,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加快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27引用:3难度:0.6
  • 5.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RNA干扰等均可产生表观遗传变化,表观遗传异常可导致表观遗传病。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4引用:1难度:0.7
  • 6.解密基因的化学本质、解析DNA的优美螺旋和验证DNA的精巧复制等科学研究中传颂着合作探究的典范。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31引用:3难度:0.7
  • 7.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5引用:3难度:0.6
  • 8.内环境稳态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条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6引用:4难度:0.6

三、非选择题:

  • 23.酵母双杂交技术是筛选能与已知蛋白互作的蛋白质的方法,其主要原理如图1。黄瓜花叶病毒(CMV)可侵染200多种植物,病毒的外壳蛋白(CMVCP)直接参与病毒的细胞间转移、症状表现等。研究人员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从CMV感染的番茄叶片cDNA文库中筛选出CMVCP互作蛋白基因,图2为构建CMVCP诱饵载体(能表达出BD-CP融合蛋白)的流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获得BD-X蛋白的关键是将相应序列连接形成融合基因,融合基因获得过程属于
     
    (变异类型)。X与Y的结合能使转录因子的BD和AD同时结合到启动子上,进而招募酶x催化LacZ基因的转录,酶X是
     

    (2)图2中,过程①提取总RNA时选择有明显感染症状叶片的原因是
     
    。过程②中通常利用RT-PCR技术获得cDNA,上述技术中不同循环次数的扩增产物电泳结果如图3,则最适宜的循环次数是
     
    次,依据是
     

    (3)图2过程③构建诱饵载体时,为保证CPcDNA能定向插入到指定位置,需要在过程②设计PCR引物时,
     
    。用获得的诱饵载体先转化大肠杆菌,再用
     
    法将菌液接种到含
     
    的选择培养基上,挑取阳性单菌落细胞进行测序,确认插入的基因序列正确。
    (4)获得CMVCP诱饵载体转化的酵母菌后,研究人员进一步开展CMVCP互作蛋白的筛选研究,其主要实验流程是:构建感染CMV的番茄cDNA文库→构建一系列靶蛋白载体→
     
    →接种培养,获取呈
     
    色的菌落细胞→筛选、鉴定互作蛋白。

    组卷:30引用:1难度:0.5
  • 24.某成人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由5号染色体上的SMN基因决定,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
    1
    10000
    。图1是某家系SMA的遗传系谱,请回答下列问题。

    (1)SMA患者的脊髓灰质前角运动神经元退化,严重者
     
    (能/不能)自主运动,
     
    (能/不能)产生躯体感觉。
    (2)图中Ⅳ4与其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是
     
    ,Ⅳ4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约为Ⅳ2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的
     
    倍(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3)研究表明SMN基因有两种序列高度同源的SMN1和SMN2。图2是SMN1和SMN2的表达过程。
    ①图中过程①发生在
     
    中,需要的原料是
     
    。图中异常SMA蛋白的产生原因是
     

    ②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家系患者细胞中两条5号染色体上SMN1的第7外显子均缺失,据图分析,该病产生的原因是
     

    (4)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该病的两种药物的治疗路径如下:
    ①静脉注射重组腺病毒载体scAAV9,利用scAAV9的
     
    特性,将正常基因导入患者神经细胞内,表达出正常SMN蛋白。
    ②口服Risdiplam(一种可被细胞吸收的小分子有机物,是mRNA剪接修饰剂),结合图分析,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
     

    组卷:34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