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3课 百合花》2021年同步练习卷(11)

发布:2024/11/4 9:0:2

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 1.“他没回答,脸涨得像个关公,讷讷半晌,才说清自己是天目山人。”通讯员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你对怎么看待这种表现?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2.“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我为什么要憎恶明月呢?请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组卷:0引用:1难度:0.5
  • 3.新媳妇前后两次“短促地‘啊’了一声”,表现了她怎样的心理?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4.茹志鹃曾说:“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的机会,但是战争却能使人深交。有时仅几十分钟,几分钟,甚至只来得及瞥一眼,便一闪而过,然而人与人之间,就在这个一刹那里,便能够肝胆相照,生死与共。”请从文中找出些细节,来印证在“我”对通讯员、新媳妇对通讯员之间存在的这种感情。
    (1)“我”对通讯员:
    ①细节一:
     

    ②细节二:
     

    (2)新媳妇对通讯员:
    ①细节一:
     

    ②细节二:
     

    组卷:1引用:1难度:0.7
  • 5.课文中写到对故乡中秋节的回忆,你认为是否有必要写这些?为什么?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6.阅读下面一篇小小说,回答问题。
    带缺口的馒头
    曹德权
          血色黄昏,硝烟滚滚。
          日军五十六师团长驱直入,已彻底切断滇缅国际通道,进占怒江西岸,在惠通桥沿岸同国军接火,中日双方几十万部队摆开了决战的架势。
          怒江不保,昆明危在旦夕。
          整个大后方已感触到战争的迫近。
          距惠通桥不到五十公里的泥泞公路上,开过来五辆重型卡车,第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穿着少校制服的“大胡子”。两小时前,他接到集团军总部的命令:不惜一切代价,将弹药及食品送上惠通桥南高地。这里,国军耿振华师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一个师打到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了,全体官兵已有四天没有进过一口食物,士兵们连枪都端不起来了,而他们接到命令是必须再坚守二十四小时。
          惠通桥不保,怒江防线必毁于一旦,后果不堪设想。
          卡车在马路上疯狂地弹跳着向前冲去,“大胡子”少校手提一挺轻机枪,两眼血红,作为带队官长,他明白迟到一小时的后果是什么。
          不该发生的事发生了,第一辆卡车扎进炮弹坑里,熄火了,随后的四辆卡车也被迫停了下来,前面的路面都布满炮弹坑。
          全体押车官兵都下了车,奔跑着搬石头填炮弹坑,推车,累得气喘吁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路上聚集了不少饿得皮包骨头的饥民,怯生生地附着卡车转,也不知是谁喊了一声:车里有白馍!顿时,饥民们像打了强心针般振奋起来,呼啦冲上去钻进车厢,抢吃起馒头。
    “大胡子”少校手提轻机枪冲到被抢的车前,嘴角抽搐着,双眼滴血,一咬牙将机枪用手端起来对准饥民,只听到哗啦的枪栓声,全体押车官兵持枪围住了饥民。
          就在这时,“大胡子”少校的双眼直直盯着车尾,然后痛苦的闭上了双眼。在车尾,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饿得双眼深陷,浑身瘦骨骇人地撑着肉皮,一双脏兮兮的手抓住馒头,嘴里还咬着一个馒头,在嘴边呶着遮住了半张瘦脸,双眼惊骇而哀怜地望着“大胡子”少校。
    “大胡子”少校浑身颤栗着,两幅画面在眼前交替晃过,一边是饿着肚子同鬼子拼命的国军弟兄;一边是手无寸铁、饿得只剩下一口气的小女孩。他丢下机枪,面对饥民们跪了下去,一拳砸在头上:“乡亲们,前边守怒江的弟兄们已经四天没有吃饭了,他们空着肚子在和鬼子拼刺刀,你们……”
          公路上一片寂静,所有人如石雕一般楞在那里。
          小女孩怯生生地挪到”大胡子”少校面前,将手里的馒头递到”大胡子”少校手上,然后取下嘴里的馒头也递上去:“叔叔,我不知道这些馍是送到前边去的,这个馍我咬了一个缺口。你给前边打鬼子的叔叔们说一声,请他们不要嫌弃,请他们吃饱了不起多杀鬼子……好吗?”
    “大胡子”少校一下抱起小女孩,一个劲儿地点头,他将脸贴着小女孩的脸:“你叫什么名字?”
          小女孩有气无力地答道:“我叫尤小翠。”
    “大胡子”少校颤声说道:“好妹妹,等我们打败了鬼子,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白馍,一定让你吃饱,好吗?”
          小女孩吃力地点点头,脸上露出稚气的笑。
          所有的饥民此时都将抓在手里的馒头默默地送回了车上,然后用最后一点力气抱起一坨坨填弹坑的石头……
          车队终于怒吼着沿怒江向前冲去……
          一周后,“大胡子”少校和耿振华师长来到一周前陷车的地方,“大胡子”少校手里提着一小袋馒头,他们找一个叫尤小翠的小女孩。
          一个老大娘将他们引到一座新的小坟包面前,老大娘说:“她家七口人,她是最后一个死去的,她在三天前饿死了!”
    “大胡子”少校和耿师长”咚”地跪在新坟前。
          凄厉的枪声伴着一声嚎叫:“小翠妹,所有的中国军人会为你报仇!小日本,我们中国人不会死绝!”
          三十四年后,一位国军起义将军临死前拿出一个有缺口且发黑的干馒头,说:“把这馒头的故事……讲给……弟兄们……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1998年第2期)
    (1)这篇小小说有几次较大的波澜,请简洁概括出其中的四次来。
    (2)这是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也许你读了之后会被深深打动,请列举一个令你感动的情节,并简要说说令你感动的原因。
    令我感动的情节是:
     

    令我感动的理由是:
     

    (3)文中两次写到“跪”,它们分别包含着有关人物怎样的心理或情感?
    ①“大胡子”少校面对饥民下跪
    ②少校和师长在小翠的新坟前下跪
    (4)文中的“尤小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5)读了这篇小小说,你想说些什么?(不超过50字)

    组卷:0引用:2难度:0.5

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 18.如图是某校电子阅览室的阅读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清楚,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

    组卷:54引用:53难度:0.7
  •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的题目就是小说的主要情节,故事情节虽然简单,波澜不惊,但通过细节的刻画,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也寄寓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B.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湖周边建筑物的彩灯太亮,以至月亮都看不到了,给宁静的校园带来了困扰,引起了董师傅小小的不满。
    C.小翠姑娘的出现,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使得作者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对董师傅进行刻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鲜明。
    D.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这个细节描写使得董师傅这个人物形象更有生活气息,更真实,更亲切可感。
    (2)请结合文本,分析董师傅这一人物的形象特点。
    (3)文章结尾说:他很快乐。请结合文本分析他快乐的原因。

    组卷:55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