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 短文两篇》2022年同步练习卷(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选题
-
1.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组卷:100引用:1难度:0.5 -
2.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70引用:3难度:0.8 -
3.下列对文章《陋室铭》内容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组卷:188引用:5难度:0.7 -
4.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743引用:6难度:0.7
三、文言文阅读
-
12.《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文段选自《
(2)下列选项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值得) C.陶后鲜有闻(新鲜)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玩弄) D.亭亭净植(竖立)
(3)解释下列文言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或指出其作用。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
②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自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
(5)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请说说“菊”和“牡丹”在表达文章主旨上起了什么作用?作者对莲的赞美寄寓了怎样的生活态度?组卷:39引用:3难度:0.5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何陋轩记
【明】王守仁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①之外。人皆以予自上国②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詈③,直情率遂。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⑥孔子之言。
嗟夫!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有删节)【注释】①蔡:周代古国。②上国:国都。③詈:骂。④郁:阻滞。⑤莳:栽种。⑥信:伸张。
(1)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就 其 地 为 轩 以 居 予
(2)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人以为陋:
②于是人之及吾轩者:
③因名之曰“何陋”:
④记之以俟来者:
(3)请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断线句子的意思。
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
译文:
(4)阅读全文,请概述作者写《何陋轩记》的目的。
(5)阅读刘禹锡的《陋室铭中的文字,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组卷:171引用:3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