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北京市顺义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1/16 12:30:2

一、本大题共1小题,共18分。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农业作为国家基础产业,世界各国都在加紧数字化战略布局,抢占未来农业发展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信息化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建设数字农业。《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加快数字农业农村建设,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数字农业是指通过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农业产业,它强调新兴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在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作用,它代表了现代农业产业的新现象、新模式。对于数字农业而言,其本质内容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技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过程的全面调控,使得数字技术能够在农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程序中充分应用,并有效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与信息化技术之间的深度、紧密融合,促进农业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引导传统农业产业逐步迈向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环境基础。
          数字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助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有效策略,它是数字经济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深入实践,可大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并有效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突出特征就是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服务便捷化。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基础设施,为农业带来了更多元化的应用场景,其中智慧农田成为重要应用领域。通过智慧农田建设,对水、土壤、光热、微生物等农业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科学保护与利用,提高农业数字化生产效率。此外,精准农业、无人农机装备、机器学习、原位连续监测、智慧农业生产决策、基因工程等都将是未来智慧农田的运用领域。
    (取材于党立斌、李青芮等的相关文章)材料二:
          数字农业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是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所在,农业数字化是数字农业的重要内容。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型,就必然要以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全面替代传统的手工劳作。在这一过程中,人工智能技术和其他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全面改变农业生产场景。
          目前,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作物识别与分类、遥感估产、农业灾害遥感监测等领域,遥感大数据更是农业大数据的重要来源。但目前遥感影像预处理、遥感影像管理、遥感解译等三个主要环节分别面临着计算量大、存储冗余和访问效率低以及地物类型多、自动解译难等业务痛点,而遥感技术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有助于遥感数据更好地与农业实践相结合,从而释放遥感技术更强大的服务能力和开拓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我国某科技企业打造的“耕地保护智能监测服务平台”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手段获取海量数据,基于昇思MindSporeAI框架快速训练耕地变化检测算法模型,集成昇腾强大AI算力,满足自然资源和农业管理的准确性、大范围、高频次、业务化等监测需求,为国家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人工智能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应用不仅发生在重大项目、重要科研领域,田间地头,也能看到人工智能的身影。
          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利用卫星定位导航技术和昇腾AI边缘计算平台及人工智能算法,自动分析和计算作业过程中含杂和破碎率,后期可以根据该参数动态地调节作业速度降低含杂和破碎率。这种新的作业技术既可以减轻机手作业强度,又可以自动分析作业环境,收割、脱粒、清选、秸秆打碎还田等环节一气呵成,不仅节省了农民的体力、时间和成本,与传统农机相比,其作业效率也大幅提高,平均日作业量可达800余亩。
    (取材于陈阳相关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数字农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农业产业。
    B.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经营等环节。
    C.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D.我国数字农业农村发展现已取得巨大成功。
    (2)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乡村建设的水平决定了数字农业水平的高低。
    B.数字农业的兴起会促进农业发展,有助农民增收。
    C.数字化农业生产模式的覆盖度是农业转型的重要指标。
    D.人工智能、数字技术融合应用将会改变传统农业生产。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于使用无人驾驶谷物收割机,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收割庄稼作业效率。
    B.不必依仗农民收割经验。
    C.可大幅解放农村劳动力。
    D.提升了农产品额外价值。
    (4)根据材料一、二,下列对“智慧农田”的理解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领域不局限于作物种植。
    B.能解决遥感技术的业务痛点。
    C.需要借助科技企业助力。
    D.可以提升农田管理水平。
    (5)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发展数字农业的意义。

    组卷:23引用:1难度:0.6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28分。

  • 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荀卿论
    苏轼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深也。其所言者,匹夫匹妇之所共知;而所行者,圣人有所不能尽也。呜呼!是亦足矣。使后世有能尽吾说者,虽为圣人无难,而不能者,不失为寡过而已矣。
          子路之勇,子贡之辩,冉有之智,此三者,皆天下之所谓难能而可贵者也。然三子者,每不夫子之所悦。颜渊默然不见其所能,若无以异于众人者,而夫子称之。且夫学圣人者,岂必其言之云尔哉?亦观其意之所向而已。夫子以为后世必有不能行其说者矣,必有窃其说而不义者矣。是故其言平易正直,而不敢为非常可喜之论,要在于不可也。
          昔常怪李斯事荀卿,既而焚灭其书,大变古先圣王之法,其师之道,不啻若寇仇。及今观荀卿之书,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荀卿,而不足怪也。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 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今夫小人之为不善,犹必有所顾忌,是以夏、商之亡,桀、纣之残暴,而先王之法度、礼乐、刑政,犹未至于绝灭而不可考者,是桀、纣犹有所存而不敢尽废也。彼李斯者,独能奋而不顾,焚烧夫子之六经,烹灭三代之诸侯,破坏周公之井田,此亦必有所者矣。彼见其师历诋天下之贤人,以自是其愚,以为古先圣王皆无足法者。不知荀卿特快一时之论,而荀卿亦不知其祸之至于此也。
          其父杀人报仇,其子必且行劫。荀卿明王道,述礼乐,而李斯其学乱天下,其高谈异论有以激之也。孔、孟之论,未尝异也,而天下无有及者。苟天下果无有及者,则尚安以求异为哉!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夫子称之 亟:极力地
    B.要在于不可 易:容易
    C.此亦必有所者矣 恃:依仗
    D.而天下无有及者 卒:始终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每不夫子之所悦 必有窃其说而不义者矣
    B.昔常怪李斯事荀卿 乱天下
    C.其师之道 然后知李斯之所以事秦者皆出荀卿
    D.不知荀卿特快一时之论 而李斯其学乱天下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有所不能尽也 圣人也有不能完全做到的
    B.岂必其言之云尔哉 难道一定要学会圣人是怎么说的吗
    C.独能奋而不顾 只有他奋发有为不顾阻碍
    D.以自是其愚 认准了自己那种愚蠢的念头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认为孔子言必先王,心忧天下,言论文章道理平易并不深奥。
    B.苏轼认为后人即使做不到孔子所说内容,也可以成为少犯错的人。
    C.李斯所作所为都是依照老师荀子言论做的,苏轼认为不值得奇怪。
    D.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对比效果明显,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度。
    (5)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对荀子的评价。

    组卷:31引用:1难度:0.6
  • 3.请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为政》)      ②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泰伯》)
          ③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      ④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1】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2】以为知者,恶不孙【3】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阳货》)注释:【1】窒,固执。【2】徼,抄袭。【3】孙,同“逊”。
    (1)解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
    (2)结合上述语段,概括孔子、子贡对“勇”的认识。
    (3)《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回目是《俏平儿情掩虾须镯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晴雯病补雀金裘之“勇”的理解。

    组卷:35引用:2难度:0.5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 4.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贺新郎【1】
    辛弃疾
          邑中园亭,仆皆为赋此词。一日独坐停云【2】,水声山色,竞来相娱,意溪山欲援例者,遂作数语,庶几仿佛渊明思亲友之意云。
          甚矣吾衰矣【3】。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4】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注释:【1】作者创作此词时已被闲置多年。【2】停云,停云堂。词中的《停云》诗,指陶潜作《停云》诗,其诗序:“停云,思亲友也。”【3】本句借用《论语•述而》中“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一句,原句表达孔子恢复周礼的愿望终究落空的失望之情。【4】浊醪,浊酒。
    (1)下列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有对园亭题咏的惯例,见到停云堂周围风景优美,故作此词。
    B.“问何物”两句,作者自问自答,因青山多姿将它赋予审美意识。
    C.作者认为陶渊明创作《停云》时所饮浊酒,与作者所饮风味相同。
    D.结句“知我者”回扣强调开篇作者“交游零落,只今馀几”之感。
    (2)下列对作品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发空垂三千丈”借用李白“白发三千丈”诗句,表达作者情绪。
    B.“空垂”与“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空”字都是“白白地”意思。
    C.“云飞风起”化用刘邦《大风歌》,意在暗示南宋边塞危机四起。
    D.“二三子”化用了《论语》“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凸显作者才情。
    (3)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归纳本词蕴含的作者情感。

    组卷:31引用:1难度:0.7

七、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 11.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新时代的社会平台需要充满澎湃活力的青春力量勇挑大梁,新青年们应当敢于肩负使命。
          请以“挑大梁”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19引用:1难度:0.6
  • 12.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在成长路上,我们离不开榜样的引领、他人的鼓励。有时甚至一本书、一种动物都可能给予我们相应启示,成为我们成长途中的导师。
          请以“我的成长导师”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组卷:6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