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安徽省高三(上)段考语文试卷(11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ㅤㅤ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在五千多年漫长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很多人习惯于把中国看作西方现代化理论视野中的近现代民族国家,没有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这样就难以真正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未来。要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同中华文明特质和形态等重大问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起源所昭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研究阐释中华文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和发展形态,阐明中国道路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一概否定,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继承和弘扬其中的优秀成分。毛泽东同志说过:“孔夫子所以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是革命党,到处参加造反。说孔夫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那是孟子讲的。其实当时孔夫子周游列国,就是哪里造反他就到哪里去,哪里想革命他就到哪里去。所以此人不可一笔抹杀,不能简单地就是‘打倒孔家店’。”我们要建立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明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摘编自习近平《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材料二:
    ㅤㅤ中华文明探源的重大意义不在于揭示出文字出现的三千余年小传统,而在于揭示出史前文化所构成的更为深远悠久的文化大传统,中国性的所有特征在大传统中都能找到萌芽和发展线索。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曾系统分析了中国文字以及思维的特色,他认为具有占卜功能和神权意义的甲骨文,是中华史前物象观念和文化信仰顺势发展的结果。庞朴先生曾指出,中国人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有深层结构上的一致性。诸如“立象尽意”“铸鼎象物”“文以载道”等观念都是中华文明取象思维的表现方式,其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对现代性文明有巨大的启示意义。换言之,滋生中国文字的深厚史前传统以及文字背后的信仰、礼制和观念特性造就了持续、统一的中华文化。
    ㅤㅤ从学术范式和人文理论构建来看,在现当代学界,最常见的中华思想史研究惯于套用西学古典进化论的“神话→历史”“信仰→理性”“宗教→理性化”“神圣→世俗”的四种类型,用现代性工具理性观来规避中国王制中的“神一人”关系和礼乐文化渊源。这类西学而来的二元对立的理论模式,解释不了中华文明发生发展的独特性。其实,已经有考古学者谈到应结合神话学、文献学构建探源新理论。著名考古学家沙雷尔说:“以前的考古学界一直不重视意识形态,认为这是考古学研究力不能及的……人类社会借助意识形态确立关于自然和超自然世界的信仰体系。通过意识形态,形成了关于宇宙的秩序,以及人类在宇宙中的位置的观念,确立了人与人以及人与周围万事万物的关系。意识形态是用象征符号来表达的,分析抽象的实物象征和写实的实物象征。”这一论述说明考古学结合人文研究势在必行。
    ㅤㅤ若要勾勒从史前到当下的象征符号,研究有关文明价值、文化观念、历史思想、意识形态等中国文化内核问题,是无法简单用传统注疏考证(经学)、纯物质文化(考古学)、田野调查(人类学)、宗教信仰(宗教学)的研究范式来推进的。围绕物质、文献与文本精神的综合探索,需要以人文学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这方面,文学领域的交叉学科——中国文学人类学学派已经将研究视野拓展到了文字产生以前的文化大传统,利用史前物质文化实物来解读其隐含的观念信息,考察中华文明的观念因子、器物的文化意义、“道一器”之间的思想生成。这些实践仅是开端,探索中国性仍存有大量深耕空间;尤其需要关注被前人所忽略的文明信仰与观念驱动问题,尽早弥补国内外研究空白,将中华文明的起源共性和特性与后世文献、文学精神、文化观念等进行全面衔接。同时,中国文学研究也需要借之全面反思国际汉学界对早期文献研究的利弊得失,构建文明探源与中华文艺、中华文化互补共生的多学科交叉新模式。
    ㅤㅤ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绩显著,需要坚持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密切考古学和历史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联合攻关,拓宽研究时空范围和覆盖领域。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亟须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从人文学科路径深耕中国性问题,这是无法回避的时代之问和研究使命。
    (摘编自谭佳《从人文学科深耕文明探源的中国性问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想真正理解历史上中华文明为人类所做出的重大贡献,西方还需要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角度来看中国。
    B.汉学家汪德迈认为,中华史前物象观念和文化信仰的顺势发展形成了兼具占卜功能和神权意义的甲骨文。
    C.西学古典进化论认为思想史存在“神话→历史”等四个演进阶段,这并不适合解释中华文明的发生发展。
    D.深入研究中国文明的历史,从人文学科路径深耕中国性问题,有助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学科体系等的建设。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的取象思维表现在“立象尽意”“铸鼎象物”“文以载道”等观念中,反映了国人思维结构与汉字的使用存在某种一致性。
    B.史前中国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滋生了中国文字以及文字背后的信仰、礼制和观念特性,对当代的现代性文明有着巨大的启示意义。
    C.对于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实物,既要研究其考古价值,也要研究其作为象征符号所表达的意识形态。
    D.《诗经》等文学经典研究,不能仅仅局限于文学本身,还要构建中华文艺、中华文化与中华文明探源互补共生的多学科交叉新模式。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战国时期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子在《五蠹》中说:“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B.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
    C.毛泽东同志说过:“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D.马克思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时说:“凡是民族作为民族所做的事情,都是他们为人类社会而做的事情。”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在中华文明探源的过程中,中国文学应当如何推动以人文学科为主导的多学科合作?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风陵渡
    端木蕻良
          他又望了一下天上的月亮,远处的天虽然混沌,但是①月光非常好,饱满而且清亮,完全是北方原野的理想的月光,月光照在河里,也闪着银色的鳞片。
          唉,多少年没有这样好月亮了。
          他把船上的缆绳仔细看了一下,立起身来想走。
          脚步声,越来越近,他看不出是什么人来,只看见两个人影,一晃的。他急于要回去睡觉,也没有心思细看,他向回家的路走去。
          但是人的脚步声,却向他追赶过来,而且哇啦哇啦地向他讲顶憎恨的那些话。他有些恐惧,又有些悲哀,自己后悔不该半夜里出来。
    “你的——老头子,哈哈哈,你……领我们渡河去吧”
    “哈哈哈”另外那个敌兵也大笑起来,玩笑地向对方的脑上打了一下。
          老汉不作兴回答,一直没有动。
          他们跑到船上,坐下来。
          老头子看他俩坐下来喘气,他用半个眼睛在看他们。
    “把船放到水里去!”那个啤酒桶样的兵命令他。
    “不能,我一个人推不了这船的!”马老汉阴郁而且固执。
    “行不行?”那兵拿出了枪。
          老头子很平静地把船推下水里去,他忽然的想笑。
          他随着那船顺着水溜顺下走,他想大声的像年轻时撑船一样,吆喝一通。但是他没有,仍然很认真地说一次。
    “溜大,你们可要死的!”
          两个兵并不听他的话,“推呀,这老滑头,你推不推!”
    “反正你们要死的!”老头子阴郁地说,但是马上又缩住了,他很快地去推船。
          ②月光照在水上面,白花花的一片汪洋展开去,被地平线的云角吞食了,云里也闪起水星
          船在水面上浮起来了。
    “好呀,好呀”
          船完全流在大溜里了的。
          两个敌人像两根黄色的萝卜一样在船板上转。他们俩一并排地在模仿日本舞蹈的那种偶人的动作,而且得意地笑着。
          船在像一片打滚的落叶一样地转了,他俩还在跳,仿佛就在水面的旋涡上他俩也一定要跳一样。
          忽然一声狂笑声,在半空中扯起。马老汉毛骨悚然的笑声扯起来了。
    “哈哈哈哈”
          像屋瓦的磔裂……
    “哈哈哈哈……”
          像年老的古树的崩折。
    “哈哈哈哈……”
          马老汉从心里、眼里、口里、泪里和血里一齐都笑起来了。他的最后的一缕生命,都化作了笑声,尖锐地冲散在天空。
          两个敌兵,这时候,才像大梦初醒似的,想起了自己的生命,但是大溜在涡旋,他们就是在涡旋里。他们不再笑了,立刻慌乱地跳下水里去,想逃命。
          涡旋里,逃不了命的,就是鱼也得丢下两片鳞片,才能转个身。
          一种复仇的和对于生的抗议的连串的大笑,还在河面上浮摇。
          一个白发的老人立在船面上大笑,血和泪,天空和河水交流的大笑。
    “哈哈哈哈……”
          那条黄河面上,亘常浮载着的生命的破船,从此被一条卷起的水舌,舔食了一下,便什么都不见了。
          但是水面上还扯起那一道惨笑,③好像那一切银色的月光,都是笑声的实体,洒落在水上、沙上、土上和天间,三个人便立刻不见了。随着笑声滚到水里……
    (有删改)文本二
    黄河
    萧红
          风陵渡车站附近,层层转转的是一些板棚或席棚,里边冒着气,响着勺子,还有一种油香夹杂着一种咸味在那地方缭绕着。
          一盘炒豆腐,一壶四两酒,蹲在阎胡子的桌面上。
    “俺想,赵城可还离火线两三百里,许是不要紧……”他向着兵士,“咱中国的局面怎么样?听说日本人要夺风陵渡……俺在山西没有别的东西,就是这一只破船……”
          兵士站起来,挂上他的洋瓷碗,点燃一支香烟,整理着他的背包。黑色的裤子,灰色的上衣衣襟上涂着油迹和灰尘。但他脸上的表情是开展的,愉快的,平坦和希望的。他讲话的声音并不高朗,温和而宽弛,就像他在草原上生长起来的一样。
    “我要赶路的,老乡!要给你家带个信吗?”
    “带个信……”阎胡子感到一阵忙乱,这忙乱是从他的心底出发的。带什么呢?这河上没有什么可告诉的。“带一个口信说……”好像这饭铺炒菜的勺子又搅乱了他。“你坐下等一等,俺想一想……”
          风陵渡侧面向着太阳站着,所以土层的颜色有些微黄,及有些发灰,总之有一种相同在病中那种苍白的感觉。看上去,干涩,无光,无论如何不能把它制伏的那种念头,会立刻压住了你。
          那兵士站起来向阎胡子说:
    “我就要赶火车去…你慢慢地喝吧……再会啦……”
          阎胡子把酒杯又倒满了,他看着杯子底上有些泥土,他想,这应该倒掉而不应该喝下去。但当他说完了给他带一个家信,就说他在这河上还好的时候,他忘记了那杯酒是不想喝的也就走下喉咙去了。
    奔向同蒲站的兵士,听到背后有呼唤他的声音:
    “站住……站住……”
          他回头看时,那老头好像一只小熊似的奔在沙滩上:
    “我问你,是不是中国这回打胜仗,老百姓就得日子过啦?”
          八路的兵士走回来,好像是沉思了一会,而后拍着那老头的肩膀:
    “是的,我们这回必胜……老百姓一定有好日子过的。”
          那兵士都模糊得像画面上的粗壮的小人一样了,可是阎胡子仍旧在沙滩上站着。
          阎胡子的两脚深深地陷进沙滩去,那圆圆的涡旋埋没了他的两脚了。
    (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对比手法来表达作者强烈的批判与讽刺,如先写敌兵在船上恣意狂舞时的得意洋洋,之后写他们在面对死亡时的惊慌错乱。
    B.文本二通过阎胡子与八路军战士之间的对话展开,表现了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持与信任,也表现了普通民众积极参军报国杀敌的热情。
    C.文本二以简练的神态和语言描写来塑造八路军战士的形象,人物外在的“愉快”“温和”与内在的坚定和自信形成呼应与映衬的关系。
    D.两个文本都以黄河风陵渡作为背景,通过叙述黄河边平凡人物的生活经历来折射抗日战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小中见大,别具匠心。
    (2)关于文本一画线处描写月亮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处描写,暗示出人物对理想中的生活怀念和向往,增添了诗情画意。
    B.第②处描写,暗示了人物命运的重大转变,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C.第③处描写,以“惨笑”比喻“银色的月光”,化听觉感受为视觉形象。
    D.这三处描写月亮的内容,贯穿全文的始终,前后呼应,使结构更为严谨。
    (3)文本一在摆渡敌兵过河的过程中,马老汉经历了哪些心理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
    (4)这两个题材相近的文本都蕴含着悲感,但情感基调仍有不同之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组卷:31引用:5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7.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人们常用“人老珠黄”比喻衰老而不被重视,就像年代久了变黄的珍珠一样不值钱。而我们的“眼珠”有时也像珍珠一样,在时光的流逝中失去光泽而变得浑浊发黄。其实,这是眼睛新陈代谢的异常现象。
    ㅤㅤ人类眼球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层,叫结膜。在长期受到紫外线、粉尘等污染之后,结膜就产生了色素沉着的不良反应。色素在结膜层积聚成块状黄斑,从表面上说,白眼球出现微微凸起的暗黄色物质,黑眼球更加变得混浊。人类受到外界环境刺激是日积月累的,因此老年人更容易产生结膜色素沉着现象,也就有了“人老珠黄”一说。
    ㅤㅤ如果长时间熬夜,也有可能出现眼白发黄的情况,此时①         ,在较短时间内就会恢复。饮食方面,也可吃一些含有维生素的食品进行调整。而在临床上,造成眼白发黄最常见的原因就是②         ,比如肝细胞性黄疸肝炎、溶血性黄疸肝炎或者阻塞性黄疸肝炎。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排查肝脏是否发生病变。治疗眼白发黄的症状,不能随便相信土方偏方,一定要③          ,到正规专科医院,做详细的检查;若发现病情,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第一、二段各有一处“人老珠黄”,第二段中该词在用法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组卷:5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吕氏春秋》中有句名言:“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意思是说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良好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能力有限,时机来临时不可一心两用。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也面临时代发展的滚滚巨流。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要想勇立潮头,奋楫争先,都应珍惜时机、把握时机。
          以上材料对你未来发展有什么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