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26课 好的故事》2023年同步练习卷(5)
发布:2024/10/18 3:0:2
一、填空题
-
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差:A.chā B.chà C.chāi D.cī
参差不齐
千差万别
隔三差五
鬼使神差组卷:86引用:1难度:0.0 -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昏暗—— 幽雅—— 闪烁—— 退缩—— 展开—— 融合—— 组卷:17引用:3难度:0.7 -
3.预习课文,写一写文中描写了哪些美好的景物。(《好的故事》)
组卷:45引用:2难度:0.9 -
4.根据课文《好的故事》内容填空。
引出“好的故事” 表达了作者对 “好的故事”特点: 具体写“好的故事” 追回他、 留恋“好的故事” 组卷:25引用:2难度:0.6
四、现代文阅读
-
12.鲁迅与萧红(节选) 萧红,从小得不到父爱,没有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她把鲁迅先生当作老师和父亲。原来的一双对人世间有些怀疑的眼睛,自从遇到鲁迅先生后,一下子便明亮起来;一个孤立无援的贫弱女子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家。她心里的冰块开始融化。
鲁迅先生一家同这个东北姑娘一见如故。鲁迅先生喜欢她,关怀她;许广平同情她,爱她,处处照应她。甚至连小海婴(周海婴,鲁迅先生的独生儿子)也不愿意离开这位年轻的、梳着两条小辫子的东北阿姨。萧红成了鲁迅先生家中的常客,他们亲密得宛如一家人。
萧红,正是由于鲁迅先生的帮助才闯进了上海文坛。从此,一股沁人心脾、清新如朝霞的风便吹进了文艺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才华的青年女作家诞生了。萧红在文坛上健步如飞。人们看到她前进的脚印下,也流着一位慈祥老人的汗珠,这位老人正是伟大的鲁迅先生。
( 有改动)(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①指单独行事,得不到外力援助。
②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萧红在文学之路上进步很快。
B.萧红奔跑的速度很快。
(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A.萧红在奋力奔跑,鲁迅先生也在奋力奔跑。
B.萧红的成功,离不开鲁迅先生的无私帮助。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鲁迅先生一家人待萧红如同亲人,慢慢融化了萧红心中的冰块。
②这篇文章赞美了萧红出众的才华,以及鲁迅先生的才干。组卷:23引用:1难度:0.0 -
13.阅读下面的片段,完成练习。
我正要凝视他们时,骤然一惊,睁开眼,云锦也已皱蹙,凌乱,仿佛有谁掷一块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将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眼前还剩着几点虹霓色的碎影。
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趁碎影还在,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我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何尝有一丝碎影,只见昏暗的灯光,我不在小船里了。
但我总记得见过这一篇好的故事,在昏沉的夜……。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凝视--
(2)选文第一段写的是
A.“我”从梦中醒来,“好的故事”破灭了。
B.水中的倒影被一块大石头打破了。
(3)作者说“我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是想表达什么?
(4)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昏沉的夜”,实际是暗喻组卷:9引用:2难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