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2021年单元测试卷(12)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六朝时期,地志写作空前繁盛。与史书地理志崇尚实用不同,此时期的地志更加重自然山水的描写和人文轶事的记述,具有地理与文学相互渗透融会的特点,北朝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以下简称《伽蓝记》)堪称代表。《伽蓝记》虽以记为名,却以京都大赋及骈散结合等方式书写园林建筑之美和都市风情故事。同时,在记载伽蓝时参用志怪笔法,并于都市变迁叙事中融注悲壮之情,开都市记体文学之先河。
    《伽蓝记》借鉴京都赋艺术手法描写园林之美。在杨衒之看来,洛阳乃承续华夏正统之地,是汉文化正朔之所在。他在《伽蓝记》中表现帝京空间之美时,自然会采用京都赋的写法。洛阳作为北魏都城,是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国际性大都市。城市园林的大规模营造为杨衒之提供了丰富的创作源泉,《伽蓝记》堪称中古园林文学的代表。皇家园林的庄严与奢华,私家园林的富丽与雅致,寺庙园林的幽静与禅意,借作者生花之妙笔,曲尽其胜状与风姿。
    《伽蓝记》采用骈散相间的散文体式描绘都市风情。六朝骈文兴盛,杨衒之创造性地将骈文元素融入散文写作之中,描绘帝京风俗、传统节日、民间传说及市井风情等,形成“秾丽秀逸”的文学风格。如杨衒之描写洛阳大市的繁华:“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金银锦绣,奴婢缇衣;五味八珍,仆隶毕口。”以骈俪之笔生动地展现了洛阳贸易之盛、货物之丰、商人之富。又如记载河东人刘白堕善酿美酒:“永熙年中,南青州刺史毛鸿宾赍酒之蕃,路逢贼盗,饮之即醉,皆被擒获,因此复名‘擒奸酒’。游侠语曰:‘不畏张弓拔刀,唯畏白堕春醪。’”则采用散体,寥寥数语,而形神兼备,《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或从此化出。作者或散或骈,运用自如,贵族与市民生活杂陈其间,凡人与狐魅诡秘邂逅,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生机盎然的都市风情画。
    《伽蓝记》在记述伽蓝时借用并发展了志怪笔法。《伽蓝记》记录了许多与伽蓝相关的神怪故事。如《昭仪尼寺》记光明寺中金像与菩萨合声喝贼事,《修梵寺》写邢峦贪据董卓财物经年而卒事,《平等寺》写寺中金像每当国有变乱之前必先发佛汗事等,都采用了志怪笔法。这一笔法承续《搜神记》并有所发展,故事情节比较复杂而富有变化,人物形象也刻画得较为丰满生动。《伽蓝记》的志怪描写,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一方面,标志北朝志怪文学所取得的成就。魏晋以后,志怪小说在南朝蓬勃发展,现存的志怪小说几乎全是南朝作品。《伽蓝记》的出现,表明北朝在志怪小说发展中亦有一席之地。另一方面,不同于一般“为志怪而志怪”的写作传统,《伽蓝记》采用真实与虚构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志怪与史事融为一体,对后世唐传奇如陈鸿《长恨歌传》、杜光庭《虬髯客传》等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伽蓝记》在时空交织、都市变迁中纳入悲壮之情。《伽蓝记》以空间为经,以时间为纬,构成了一种时空交织的网状叙事结构。杨衒之记史,在时间上往往颠倒错置,不以编年为先后,视其所记之史与佛寺的关系而定。这种严整绵密的结构,将博洽的内容组织得有条不紊。作者在著述时采用了两种判然不同的心态和笔调:记录寺庙时客观而冷静,叙述历史时则情感激越。一方面,杨衒之出于北魏洛阳为天下正统的认识,对北魏鼎盛的国力和中原文化充满自豪之情;而凡牵涉南朝的人事,则皆以“吴儿”“伪齐”“伪梁”称之,鄙视意味甚浓。另一方面,作者在叙事之中流露出相当浓郁的感伤情怀,尤其在叙述北魏灭亡时,笔端往往带着悲怆难抑的感情。
          总之,《伽蓝记》以京都大赋和骈散结合等笔法书写北魏洛阳城,集聚了一种内在的情感力量,展现出中古都市文学空间化叙事的新视野,有着震撼心灵的穿透力。《伽蓝记》的都市书写,为后世都城文学树立了典范。
    (摘编自王建国《<洛阳伽蓝记>的都市书写》)材料二:
          洛阳城自魏孝文帝太和十七年迁都于此,直到孝静帝天平元年迁都邺城止,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尤其是孝文帝推行改革后,洛阳城达到空前的繁荣,一时文物典章都极为可观。其间因为天子后妃带头佞佛,王公士庶竞相舍宅施僧,四十年间,修建寺宇达到一千三百余所。这些浮图建筑的壮丽、装饰的华美和贵家的豪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洛阳的伽蓝不仅是北魏佛教隆盛的象征,而且是北魏国运的象征。经历了巨大历史变故的作者在“重览洛阳”之际,立志要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
    《洛阳伽蓝记》共五卷,依次写城内和城之东南西北五个区域。其以北魏佛教的盛衰为线索,以洛阳城的几十座寺庙为纲领,以寺庙为纲维,以史家的态度、文学的手法再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内容相当丰富,其史料价值历来为史家所推崇。文笔简洁清秀,叙事繁而不乱,骈中有散,颇具特色。在结构上采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典籍“合本子注”之体,即正文与子注相配的方式,将丰富的内容有序地组织起来。颇受历代文史专家推重,与郦道元的《水经注》并称“北朝文学双璧”。
    (摘编自“北地三书”——《洛阳伽蓝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史书地理志崇尚实用,六朝时期的地志地理与文学相互渗透融会,更加注重描写自然山水和记述人文轶事。
    B.《伽蓝记》中关于刘白堕善酿美酒的记载,对后世小说《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故事有很大的影响。
    C.《伽蓝记》发展了志怪笔法,把真实与虚构相结合进行创作,将志怪与史事融为一体,影响了唐传奇的创作。
    D.洛阳之所以寺宇繁盛,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孝文帝推行改革,使都城洛阳空前繁荣;二是贵族阶层佞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魏都城洛阳,一直是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是国际性大都市,是承续华夏正统的地方。
    B.魏晋以后,南北朝志怪小说发展不均衡,《伽蓝记》的出现,填补了北朝在志怪小说发展中的空白。
    C.《伽蓝记》中既透出杨衒之对北魏鼎盛国力和中原文化的自豪之情,又有其悲怆难抑的感伤情怀。
    D.杨衒之立志“让消逝了的梵钟之声在文字中遗响后世”,意为让后世借《伽蓝记》了解洛阳的繁荣。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
     

    A.《伽蓝记》中描写高阳王元雍的府宅:“‘白壁丹楹,窈窕连亘,飞檐反宇。”这里的“飞檐反宇”是从张衡《西京赋》“反宇业业,飞檐献献”之语化用而来。
    B.《伽蓝记》保存的有关建筑园林、教法流播、民俗风情等大量资料,表明北魏统治者推行的汉化对中原地区产生过巨大影响。
    C.《伽蓝记》中“春风扇扬,花树如锦,晨食南馆,夜游后园,僚寀成群,俊民满席。丝桐发响,羽觞流行,诗赋并陈,清言乍起”,用骈俪手法记述贵族文人的交游和雅集。
    D.《伽蓝记》卷二《崇真寺》写比丘惠嶷死后复活,详细叙述了阎罗王检阅之事及刘宣明死后尸行百步之事,采用了志怪笔法。
    (4)请简要概括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有文论评价,整体组织上善于经纬、融史笔与文采于一炉是《洛阳伽蓝记》一书的不可多得之处。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组卷:25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他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户上的换了。”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听了笑道:“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薛姨妈等都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凤姐儿也笑说:“好祖宗,教给我罢。”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就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称赞不已。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再做一个帐子我挂,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往秋爽斋去。
          一行人等来至探春房中。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西。”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众人都说那里好。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有删减)
    (1)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以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为线索,从潇湘馆到秋爽斋,从外部环境到内部陈设,体现了大观园的气派。
    B.刘姥姥让路给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这既表现她内心的卑微,也能看出她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质。
    C.画线句以刘姥姥的视角写黛玉居室,她将绣房错认为公子书房,符合刘姥姥身份见识,也侧面点出了黛玉爱好读书的特点。
    D.文章描述探春房中摆设时,连用了六个“大”字,是对“探春素喜阔朗”的具体解释,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
    (2)下列对选文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
    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社”,自号“蕉下客”;比同辈分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
    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
    D.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
    (3)文中“板儿挨打”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4)请结合选文,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组卷:5引用:2难度:0.5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
          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厚利。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诚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金事李馆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节选自《明史•汤显祖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B.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C.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D.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什么身份,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C.博士,古代学官名。六国时有博士,秦因之。汉武帝设置五经博士,唐有太学博士、算学博士等,皆教授官。明清仍继之,稍有不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汤显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名气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B.汤显祖认为是皇帝赐予大臣们的权力为辅臣所窃,致使言官无所适从。
    C.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D.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
    ②乞立斥文举、汝宁,诚谕辅臣,省愆悔过。
    (5)史家之所以在《明史》中为汤显祖立传,这主要归功于他有“立言”的不朽之举。本文中汤显祖列举了申时行的哪些罪状?他是如何评价申时行的?

    组卷:33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6个字。
          生活的教科书决不像学校的课本那样单纯,它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而有意义的。生活往往是不平衡的,它常常让人丧失一些最宝贵的支撑。但生活又往往是平衡的--当人们失去一些东西后,说不定又有新的东西从另外的地方弥补。

    组卷:7引用:3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提到:“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2017年,美国耶鲁大学毕业生,中国湘西山村里的大学生“村官”秦玥飞说:“中国农村是“蓝海”,该有人到这里,为农民创富。”
          2021年7月,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针对往年“生物化学环境材料”因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薪资水平偏低而被视为“天坑”专业,填报志愿的高考考生避之不及的情况发出呼吁:“我们都可以不学环境,但当环境污染的时候,我们都会抱怨。我们不学化学和材料,我们的芯片被卡脖子的时候,我们却误以为是电信IT不够发达,而不知道芯片不仅需要阳春白雪,还需要下里巴人,材料、化学同样缺一不可啊。”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16引用:3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