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五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填空题

  • 1.蜡烛燃烧时生成了
     
     
    等新物质。

    组卷:18引用:36难度:0.5
  • 2.
     
    是人体的司令部,能够指挥人的行动,产生思想和情感,进行认知和决策,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3.空气是由
     
    混合而成的。空气中氮气含量过高,会使人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4.我们要听到声音,需要有接收声音的
     
     
    发出声音,当
     
    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组卷:24引用:3难度:0.5
  • 5.地球像篮球一样是个
     
    ,它在太空中不停地
     
    着。

    组卷:0引用:3难度:0.7
  • 6.地震能引起
     
     
     
    等,实在是太可怕了!

    组卷:6引用:7难度:0.7
  • 7.来自
     
    的光或物体
     
    进入眼睛,我们就能看到光源或该物体。

    组卷:3引用:2难度:0.7
  • 8.太阳光穿过
     
    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说明太阳光是由
     
    的光组成的。

    组卷:8引用:2难度:0.7
  • 9.锅底部的水受热后会
     
    ,上部的冷水会
     

    组卷:4引用:2难度:0.5
  • 10.调研方法有
     
     
    等。

    组卷:0引用:1难度:0.7

二、判断题

  • 11.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一定是空气。
     
    (判断对错)

    组卷:4引用:1难度:0.7
  • 12.彩虹的红色有时在拱形的最外面,有时在拱形的最里面。
     
    (判断对错)

    组卷:8引用:2难度:0.7

七、材料分析题

  • 35.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地震时的自我保护
    地震发生时,主要的危险来自坠物和飞溅物,因此首先要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地震时,如果在室内,应选择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面或易于与旁边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或是空间小、有支撑的地方躲避,避免被窗户、镜子、墙上的悬挂物或家具砸伤、如果在室外,要选择远离汽车、电线、大树和楼房等危险物体的宽阔地带,蹲在地上,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避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好自己的头颅、眼睛,遮掩口鼻;不要使用明火,避免因空气中有易燃气体而发生火灾。
    (1)地震发生时,主要的危险来自
     

    A.摇晃
    B.坠物
    C.飞溅物
    D.颠簸
    (2)地震时如果在室外,要
     

    A.选择远离汽车、电线、大树和楼房等危险物体的宽阔地带
    B.蹲在地上,双手保护头部
    C.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3)避震时,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
     

    A.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B.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好自己的头颅、眼睛,遮掩口鼻
    C.不要使用明火,避免因空气中有易燃气体而发生火灾

    组卷:0引用:2难度:0.6

八、实验探究题

  • 36.实验名称:探究勺柄冷热的变化。
    实验假设:我认为,热可能是从离热水
     
    的一端,传向离热水
     
    的一端。
    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假设是否正确。
    材料:
     

    实验方法(写或画下来):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热能从
     
    的物体传向
     
    的物体;在同一物体中,热能从
     
    的部分传向
     
    的部分。

    组卷:3引用:1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