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
发布:2024/7/4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笔记是古人重要的著述形式,始于汉魏,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从第一个高峰期宋代到最后一个高峰期清代,千年间存世笔记超过6800种,而清代笔记独占七成,足见其分量。随着笔记文献越来越受到重视,从笔记视角出发去审视古代文史和学术,或者重估古代各时段笔记的独特价值,也显得尤为重要。笔记本来是文人在严谨著述之余随笔著录的文字,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发展至奠定清代学术底色的乾嘉时期,亦呈现出有别于前的新变。
笔记经由清初至乾嘉,渐渐成为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的著述方式。在笔者统计的168位笔记作家当中,而举人以上科名者占据60%,其中进士多达63人,无科名者仅十余人;有仕宦经历者也超过六成,且不乏位高权重者。这说明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比起清初已明显呈现出“文化权力上行”态势,许多高层文人致力于撰著笔记,并以此名世。郭英德先生指出,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由“布衣之文”向士大夫之文的权力话语转变,此或可为考察乾嘉笔记发展态势提供一个参考维度。与此同时,乾嘉笔记在文献形态上也渐呈“厚重”。在笔者统计的224种、2159卷笔记中,篇幅超过10卷者占笔记总卷数的七成;其中二三十卷以上者不胜枚举,最巨者可达七八十卷。这已经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篇幅固然不代表一切,但却能体现在此类著述上投注的精力和专注度。
学术性是乾嘉笔记区别于他朝笔记的根本特征。乾嘉学术乃至清代学术的卓越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笔记完成的。进入乾嘉时期,考据学臻至鼎盛,笔记成为乾嘉诸儒援笔立说的重要载体。从题材来看,晚明考证笔记数量不突出,大多是杂事、杂录、志怪和谐谑一类笔记;清初虽有少量学术笔记,但多是野史、杂家、地理杂记与稗官故事。而乾嘉笔记则别开生面,以学术为大宗,与学术较远的子部小说类笔记则大幅减少。从成书来看,明代笔记抄撮成书的问题十分严重,引起四库馆臣尖锐批评。以晚明笔记为例,现存笔记抄撮成书者几半,有些动辄上百卷的笔记汇编或类编,其实就是拼合印板的售利行为。清人笔记尤其是乾嘉笔记很多是著者“立言”的志业,写作态度严谨,学术含量高。如顾炎武曾明确表示对“纂辑之书”的鄙夷,将其比作“废铜充铸”,其心志可见一斑。清人以笔记名家者灿若星辰,而明人能为此者几希。
笔记不仅为乾嘉文人广泛接受,承载着乾嘉学术成绩,还折射出乾嘉文人思维方式特征。乾嘉时期,不论是研论经史诸子,或是辨伪校勘,还是缀辑琐闻,都关注“小而窄”的问题,希望通过解决具体深细的切实问题来取得厚积式的进步,因而并不需要特别成体系的思考。笔记有闻即录、以条为贯,相对自由的撰述体例无疑最适合这种治学方式,因而应运而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笔记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深陷捃拾琐屑和铺排饾饤,“为考证而考证”,不仅缺失“著书之体”与系统思考能力,也一步步失掉了致用精神,由此引发的连带效应最终使得乾嘉考据学走向了式微。
(节选自元伟《论清代乾嘉时期的笔记著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嘉时期之前的笔记常被归入子部杂家类或小说家类,乾嘉时期才得到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
B.乾嘉笔记篇幅明显超过晚明、清初笔记,表明乾嘉文人在笔记著述上积极投注精力和专注度。
C.晚明和清初学术笔记少,多为子部小说类笔记,而乾嘉笔记则学术笔记众多,学术含量较高。
D.乾嘉笔记作者与晚明笔记作者写作目的不同,前者多以“立言”为目的,后者多以获利为目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上采用总分式结构,分说部分各角度之间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证结构较为清晰。
B.郭英德指出的清初至乾隆文坛经历了权力话语转变,可作为笔记为乾嘉文人普遍接受的论据。
C.文章第二段列举大量数字,意在证明清初至乾嘉期间笔记得到了主流文人群体的认可和采用。
D.第三段从题材和成书方面论述了乾嘉笔记的学术性,并均与晚明笔记和清初笔记进行了比较。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乾嘉时期,文人群体普遍接受笔记,许多高层文人也致力于撰著笔记,客观上促进笔记繁荣。
B.阅读乾嘉笔记,不能读到小说类笔记,但可大致了解到乾嘉时期文人的治学态度和思维方式。
C.乾嘉文人选择笔记为撰述体例,是因为在治学上关注具体深细的问题不需特别成体系的思考。
D.乾嘉笔记承载着乾嘉学术的成绩,也限制了乾嘉学人的思维方式,使得乾嘉学术走向了式微。组卷:9引用:3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首次同时颁发给两位女科学家——伊曼纽尔•夏彭蒂耶和詹尼佛•A•杜德娜。她们因在基因编辑研究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奖。据介绍,夏彭蒂耶和杜德娜利用CRISPR-Cas“基因剪刀”,以极高的精度编辑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来自诺奖官网的消息显示,这项技术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可以帮助研究者开发新的癌症疗法,并使治愈遗传疾病的梦想成为现实。
“基因剪刀”有何魔力?应用重点有哪些领域?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代理过多件CRISPR-Cas相关专利申请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专利代理师沈敬亭、陈知宇、曲在丹。
问:什么是CRISPR-Cas基因编辑技术?为什么会被称为“基因剪刀”技术?
答:在当下的基因工程中,除了基因测序和基因检测以外,基因编辑的相关技术的发展也值得关注。CRISPR是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缩写。它是微生物体内的一种天然“免疫系统”,当病毒入侵细菌时,细菌能够捕捉到外来病毒的遗传物质片段并且将其整合到自身基因组的CRISPR序列中,随后通过Cas核酸酶精准切断病毒DNA,抵御病毒入侵。
我们可以将细菌的防御系统想象成一个资料库(CRISPR序列)+一个剪刀工厂(Cas),细菌处理外来遗传物质的片段并且将它们整合到自身基因组中的CRISPR序列中,而其中的重复片段则充当分隔这些病毒信息的挡板。剪刀工厂生产不同的Cas蛋白。每当有新病毒进攻,剪刀就会跑出来剪断它的DNA,然后把其中一小段带回资料库里储存起来,这段DNA会转录成CRISPRRNA(crRNA),和另一把剪刀结合。如果同样的病毒再次进攻,它们就可以迅速匹配到敌人,然后Cas会特异性地切断对方的DNA,从而保护细菌免受病毒侵袭。
问:CRISPR-Cas技术从被发明到获得诺贝尔奖仅仅用了8年,它到底具有哪些重大价值?
答: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了解一下基因编辑领域的现状。在CRISPR-Cas广泛应用之前,基因编辑主要依赖于基因突变技术、转基因技术、RNA干扰(RNAi)技术、核外遗传技术、同源重组技术等几个技术进行,这些技术在精准性、高效性和适应性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反观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其精髓在于精准基因组编辑。此外,几乎可以在所有的基因中找到大量靶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Cas9和Cas12a能够在多种细胞种类和生物中起作用,其中,CRISPR-Cas9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植物、细菌、酵母、鱼类及哺乳动物细胞,是目前最高效的基因组编辑系统。
问:目前,国内CRISPR-Cas技术主要应用在哪些领域?成果如何?
答:国内CRISPR-Cas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对CRISPR-Cas系统本身进行改造,从而提高基因编辑的特异性、效率以及安全性;动植物基因的定点修饰、敲除等,以构建动植物突变体库,用于动植物的育种工作;动植物基因的特异性敲除,用于治疗疾病;病毒DNA的特异性敲除,用于治疗疾病;构建动植物以及细胞模型的药物筛选。
获奖的两位科学家虽然都不在中国,但在CRISPR-Cas的优化以及应用上,中国还是走在前面。在植物基因组编辑领域,超过一半的专利及文章来自中国。在动物及医学方面,很多工作也走在世界最前沿。国外更重视CRISPR技术在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国家有很大的投入在农业上,基因组编辑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
(来源于《中国知识产权报》,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RISPR-Cas俗称“基因剪刀”,这项基因编辑工具对生命科学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B.“基因剪刀”技术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癌症和遗传疾病的治疗上发挥重要作用。
C.CRISPR序列负责整合入侵病毒的遗传物质片段,可以快速识别一切入侵病毒DNA。
D.“基因剪刀”技术通过迅速匹配并精准切断入侵病毒DNA从而实现免疫保护功能。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因编辑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CRISPR-Cas技术就建立在先前基因工具的基础之上。
B.CRISPR-Cas技术之相较于传统基因编辑技术更具精准性、高效性和普遍适应性。
C.CRISPR-Cas技术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基因编辑系统改造、动植物育种、疾病治疗等领域。
D.在CRISPR-Cas技术的应用开发方面,国外侧重于疾病治疗,而我国则更重视农业生产。
(3)访谈能否收到预期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作为一次成功的访谈,请你从提问的角度分析一下本次访谈的成功之处,并简要阐述。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知识
沈从文 哲学硕士张六吉,一个长江中部某处小地主的独生子,年龄恰满二十岁。那年正是“五四运动”的一年,他觉得在小城里待下去毫无意义,因此弄了一笔钱,离开了家乡。照当时的流行口语说来,这个人是“觉悟”了的,人已觉悟,预备到广大的世界来奋斗的。
他出外目的既在寻求知识,十多年来所得到的知识,当真也就很不少了。在国内大学毕业后又出国在某国一个极负盛名的大学校里得了他那个学位。他的论文为“人生哲学”,题目就证明了他对于人生问题这方面知识的深邃。他的学问的成就,多亏得是那大学校研究院一个导师,尽力指导,那是个世界知名的老博士。他信仰这个人如一个神。
他想把自己所学贡献社会,一时却找不着相当工作。他心想不如回到我那个“野蛮”家乡吧。他记起家乡有点忧郁,以为一面是一群毫无教育的乡下人,一面是他自己。
他觉得孤独。一个人自觉知识过于丰富超越一切时,自然极容易陷于这种孤独里。他想起尼采聊以自慰。离家乡越近时,他的“超人”感觉也越浓厚。
离家乡三天路上,到了一个山坳里,见一坝山田中有个老农夫在那里锄草,天气既热,十分疲累,大路旁树荫下却躺了个青年男子,从从容容在那儿睡觉。他便休息下来,同那老农攀谈:“天气热,你这个人年纪一大把了,怎不休息休息?”
“要吃的,无办法,热也不碍事!”
“你怎不要那小伙子帮一手,却尽他躺在树荫下睡觉,是什么意思?”
那老的仍然同先前一模一样的,从从容容的说道:“他不是睡觉。他死了。先前一会儿被烙铁头毒蛇咬死了。”
他吓了一大跳,过细看看身边躺下这一个,那小子鼻端上正有个很大麻苍蝇。果然人已死掉了。赶忙问:“这是谁?”
老农夫神气依然很平静,很从容,用手抹了抹额上汗水,走过树荫下来吸烟。“他是我的儿子。”说时一面捞了一手,把苍蝇逮住了,摘下一张桐木叶,盖到死者脸上去。
“是你的儿子!你说的是当真?儿子死了你不哭,你这个老古怪!”
但那点神气却被老农夫看到了,像自言自语,又像同城里那一个说话的神气。
“世界上哪有不死的人。天地旱涝我们就得饿死,军队下乡土匪过境我们又得磨死。好容易活下来,一死也就完事了。人死了,我坐下来哭他,让草在田里长,好主意!”
他眼看到老农夫的样子,要再说几句话也说不出口,老农夫却又下田赶他的活去了。
他临走时,在田中的那一个见他已上了路,就说:“大爷,大爷,你过前面寨子,注意一下,第三家门前有个土坪坝,就是我的家。我姓刘,名叫老刘,见我老婆请就便告她一声,说冬福死了,送饭时送一个人的饭。”
他心想,“你这不慈爱的老糊涂老古怪!儿子被蛇咬死了,竟像‘看水鸭子打架,事不干己’满不在乎,还有心吃中饭,还吝啬另一个人的中饭!”
到周家大寨时,在一个空坪坝里,果然看到两个妇人正在一副磨石旁磨碎豆子。他问两个妇人,刘家住在什么地方。
两个妇人同时开口皆说自己便是刘家人,且询问有什么事情找刘家人。
“我并无别的事情,只是来传个话儿。”他说得那么从容,因为他记起那个家主在意外不幸中的神气。接着,他大声说道:“你们家中儿子被蛇咬死了!”
他看看两个妇人又说下去,“那小伙子被蛇咬后死在大路旁。你们当家的要我捎个信来……”两个妇人听完了这消息时,颜色不变,神气自如,表示已知道了这件事情,轻轻的答应了一个“哦”字,仍然不离开那磨石,还是把泡在木桶里的豆子,一瓢一瓢送进石孔里去,慢慢的转动那磨石。
那分从容使传话的十分不平。他说:“这是怎么的?你们不懂我说的话?不相信我的话?你们去看看,是不是当真有个人死在那里!”
年纪老些的妇人说,“怎不明白?怎不相信?死了的是我儿子,没死的是我丈夫。两人下田一人被毒蛇咬死了,这自然是真事!”
“你不伤心,这件事对于你一定——”
“我伤什么心?天旱地涝我们就得饿死,军队下乡土匪过境我们又得磨死。好容易活下来!死了不是完了?人死了,我就坐下来哭,对他有何好处,对我有何益处?”
那老年妇人进家里去给客人倒水喝去了,他就问那个比较年轻的妇人,死者是她什么人。
“他是我的兄弟,我是他的姐姐。”
“你是他的姐姐?两个老的,人老心狠可不用提了。同气连枝的姊弟也不伤心?”
“我为什么伤心?我问你……”
“你为什么不伤心?我问你。”
“爸爸妈妈生养我们,同那些木簰完全一样。入山斫木,缚成一个大筏。我们一同浮在流水里,在习惯上,就被称为兄弟了。忽然风来雨来,木筏散了,有些下沉,有些漂去,这是常事!”
一会儿,来了一个年纪二十来岁的乡下人,女的向那男子说:“秋生,秋生,你冬福哥哥被蛇咬死了,就是这个先生说的。”
那小子望了望张六吉,“是真的假的?”
“真的!”
“那真糟,家里还有多少事应当作,就不小心给一条蛇咬死!”
张六吉以为这一家人都古怪得不近人情,只这后生还稍稍有点人性。且看看后生神气很惨,以为一定非常伤心了,一点同情在心上滋长了。
“你难受,是不是?”
“他死了我真难受。”
“怎么样?你有点……”
后生家望望陌生人,似乎看出了一点什么,取得了陌生人的信托,就悄悄的说:“他不能这时就死,他得在家里作事,我才能够到……我那胡涂哥哥死了,不小心,把我们计划完全打破了……”他且说明这件事原是两人早已约好了的。
他说了一件什么事情?那不用问,反正这件事使张六吉听到真吃了一大惊。乡下人那么诚实,毫不含胡,他不能不相信那乡下人说的话。他心想,“这是真的假的?”同先前在田里所见一样,只需再稍稍注意,就明白一切全是真事了!
……
临走时他自言自语说:“这才是我要学的!”到了家乡后,他第一件事是写信给他那博学多闻的先生说:“老骗子,你应当死了,你教我十来年书,还不如我那地方一个大字不识的乡下人聪明。你是个法律承认的骗子,所知道的全是活人不用知道的,人必须知道的你却一点不知道!”
第二件事是把所有书籍全烧掉了。
他就留在那个野蛮家乡里,跟乡下人学他还不曾学过的一切。不多久,且把所有土地分给了做田人。有一天,刘家那小子来找他,两人就走了。走到哪儿去,别人都不知道。
一九三四年十月作
(有删改) 文本二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汪曾祺 沈先生关于我的习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
沈先生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同学不懂他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以为这是小说学的精髓。据我的理解,沈先生这句极其简略的话包含这样几层意思: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环境描写、作者的主观抒情、议论,都只能附着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离,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乐。作者的心要随时紧贴着人物。什么时候作者的心“贴”不住人物,笔下就会浮、泛、飘、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虚,失去了诚意。而且,作者的叙述语言要和人物相协调。写农民,叙述语言要接近农民;写市民,叙述语言要近似市民。小说要避免“学生腔”。
我以为沈先生这些话是浸透了淳朴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外留学归来的张六吉是五四知识分子的缩影,他“觉得孤独”是因为他有贡献社会的责任感,但又有不切实际的一面。
B.面对亲人的死亡,父母和姐姐的表现冷淡而平静,表现了军阀混战时农民生活的艰难,也为后文张六吉思想的转变张本。
C.和《边城》的结局相似,小说结尾处有意省略了刘家后生和张六吉交流的内容及其去向,“留白”的写法丰富了读者的审美。
D.沈从文小说的语言崇尚含蓄、恬淡的艺术美。本文语言质朴、诗意、含蓄、唯美,展现了乡村的自然状态,具有地域色彩。
(2)小说主人公张六吉随着个人经历的变化完成了对“知识”思想认识的转变,请结合全文分析其认识变化的过程。
(3)沈从文提出小说“要贴到人物来写”。文本一是怎样体现这一文学主张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53引用:4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大兴安岭,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要以她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此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了。
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如温良的君子;是烂漫的山花,像一位位婷婷的少女;是飞起飞落的鸟儿,似翩跹的精灵。( )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咬定青山不放松”,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羽翼一天天地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爱这样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是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苦熬出来的,不是依节气而来的。
B.因为这样的春天是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苦熬出来的,不是依节气而来的,所以我爱这样的春天。
C.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而是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苦熬出来的,所以我爱这样的春天。
D.我爱这样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而是逐渐摆脱冰雪的桎梏,苦熬出来的。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山的前后左右,是树、山花和鸟儿。”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组卷:9引用:2难度:0.6
四、作文(60分)
-
9.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5月28日,C919国产大型客机圆满完成了首次商业飞行。这是中国民航史上极为重要的“第一次”。
民航客机是无数高新科技的集成产品,对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工业水平有着极高要求,C919从自主研制、投产、交付到最终商用,意味着我国在工业制造业领域上实现了新的突破。这既彰显了国家民用航空工业自立自强发展的面貌,又为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锻造了一条蕴藏巨大潜力的产业链。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C919大型客机是全球化合作的产物,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成果的最新展现。民航客机制造全球化是必然趋势,也是最优选择,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国家共同体能够独立发展航空制造业。C919首航成功,将助力我国进一步加深与世界各国科技合作,从而实现互利共赢。
——光明网《C919首航成功具有多重意义》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5引用:2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