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诫子书》2021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
-
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诸葛亮集•诫子书》) (二)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①,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②,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释:①丁艰:旧时称遭父母之丧为丁艰。②受黜:受到罢免或遭到降职。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意与日去 目似瞑,意暇甚 B.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D.夫君子之行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这两封家书,劝勉对象有什么不同?作者信中强调的内容有什么相同之处?
(4)为了达到劝勉目的,两个文段的作者分别是怎样劝勉的?组卷:40引用:2难度:0.7
三、
-
3.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问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做”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檀作文译注《曾国藩家书》)【注释】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请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
③余前年所以废弛:
④弟总宜平心静气: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志无以成学。
②此即日趋于奢矣。
(3)细读甲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4)甲乙两文谈到治学和处世的人生哲学,请你结合原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戒“奢”与“做”。组卷:759引用:6难度:0.5
四、
-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zào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乙】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览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每著一衣,则悯①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②之间,勿先恣③其喜怒。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李世民《诫皇属》【注释】①悯:哀怜。②听断:听取陈述而作出决定。常指听讼断狱、处理官司案件。③恣:放纵、任由。
(1)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则悯蚕妇
险zào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①非淡泊无以明志 明: ②非学无以广才 广: ③每餐一食 餐: ④汝等勿鄙人短 鄙:
①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君子的行为操守,
②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
(4)用自己的话说说【乙】文中哪些内容能体现诸葛亮所说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组卷:451引用:4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