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江苏省高考化学压轴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单项选择题: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 1.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下列措施对实现“碳中和”不具有直接贡献的是(  )

    组卷:46引用:9难度:0.6
  • 2.侯氏制碱法主要反应原理:NH3+NaCl+CO2+H2O═NaHCO3↓+NH4Cl。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96引用:7难度:0.8
  • 3.氮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下列含氮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组卷:31引用:2难度:0.6
  • 4.通过反应Ⅰ:4HCl(g)+O2(g)⇌2Cl2(g)+2H2O(g)可将有机氯化工业的副产品HCl转化为Cl2。在0.2MPa、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比
    n
    HC
    l
    n
    O
    2
    =2条件下,不同温度时HCl平衡转化率如题图所示。向反应体系中加入CuCl2,能加快反应速率。
    反应Ⅱ:2CuCl2(s)+O2(g)=2CuO(s)+2Cl2(g)△H=125.6kJ•mol-1
    反应Ⅲ:CuO(s)+2HCl(g)=CuCl2(s)+H2O(g)△H=-120.0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07引用:2难度:0.6
  • 5.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由自然界的硫磺和金属硫化物矿通过化学反应可得到SO2,SO2催化氧化生成SO3,其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g)+O2(g)=2SO3(g)△H=-198kJ•mol-1。燃煤、金属冶炼和硫酸生产等产生的尾气中都含有SO2,用NaOH等碱性溶液吸收尾气中的SO2,可得到NaHSO3、Na2SO3等化工产品。SO2是一种空气污染物,会导致硫酸型酸雨。下列选项所述措施均能减少工业排放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
    ①以其他清洁能源代替燃煤
    ②对煤炭进行固硫、脱硫处理
    ③用“石灰乳+氧气”吸收含SO2的尾
    ④将含SO2的尾气向高空排放

    组卷:60引用:2难度:0.8
  • 6.水合肼(N2H4•H2O)是重要的氢能源稳定剂,其制备的反应原理为NaClO+2NH3═N2H4•H2O+NaCl。如图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组卷:29引用:2难度:0.5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58分.

  • 17.Fe3O4呈黑色,超细Fe3O4粉体可制成磁流体,应用广泛。
    (1)检验Fe3O4中铁元素的价态:用盐酸溶解Fe3O4,取少量溶液滴加
     
    ,溶液变红;另取少量溶液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
     

    (2)氧化一沉淀法制备Fe3O4
    a.向稀硫酸中加入过量铁粉,得到FeSO4溶液。
    b.在N2保护下,向热NaOH溶液中加入FeSO4溶液,搅拌,得到Fe(OH)2浊液。将NaNO3溶液滴入浊液中,充分反应得到Fe3O4同时还有NH3生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超细Fe3O4粉体制备
    步骤Ⅰ:称取0.9925gFeCl3和1.194gFeCl2•4H2O溶于30mL蒸馏水中。
    步骤Ⅱ:将溶液加入到三颈烧瓶中(如图所示),加热至60℃,强力搅拌。
    步骤Ⅲ:30min后,不断搅拌下缓慢滴加1mol/LNaOH溶液至pH约 为11。
    步骤Ⅳ:加入0.25g柠檬酸三钠,升温至80℃恒温搅拌1 h,然后冷却至室温。
    步骤V:从液体(胶体)中分离出超细Fe3O4粗品。
    步骤Ⅵ:用少量蒸馏水和乙醇反复洗涤,60℃真空干燥2h。
    ①步骤Ⅱ中强力搅拌的目的是
     

    ②步骤Ⅲ中的混合液变黑,步骤Ⅰ中Fe3+和Fe2+物质的量之比约为1:1而不是2:1的原因是
     

    ③胶体加热且搅拌条件下极容易发生聚沉,则步骤Ⅳ中加入柠檬酸三钠的作用可能为
     

    ④关于此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一束可见光照射步骤Ⅳ所得溶液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B.步骤V能通过直接过滤得到超细Fe3 O4
    C.步骤Ⅵ中乙醇作用为除水

    组卷:102引用:4难度:0.5
  • 18.氰化氢(HCN,易挥发,Ka=5.0×10-10)主要应用于电镀、采矿、药物合成等工业生产。HCN、CN-能抑制人体组织细胞内酶的活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
    (1)Na2S2O3在临床上常用于氰化物的解毒剂。解毒的原理是S2O32-将CN-转化为SCN-和SO32-。验证该转化过程中生成SCN-的实验方法是:向NaCN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2S2O3的溶液,充分反应后,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酸化,
     

    (2)Cu2+可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废水中的CN-
    ①反应不能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原因是
     

    ②在含氰废水总量、过氧化氢用量和溶液pH一定的情况下,反应相同时间,测得CN-的氧化去除率随c(Cu2+)的变化与如图1所示。c(Cu2+)超过90mg•L-1时,CN-的氧化去除率有所下降,原因是
     

    (3)通过电激发产生HO•和OH-可处理废水中的CN-,其可能的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
    ①反应I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虚线方框内的过程可描述为
     

    (4)在铜镍为催化剂(Cu、CuO为活性组分,Cu的催化活性效果更好)的条件下,可利用反应:HCN(g)+H2O(g)⇌NH3(g)+CO(g)△H>0除去废气中的HCN。将含相同比例的HCN(g)、H2O(g)、CO(g)[或N2(g)]混合气体分别通过催化剂,反应相同的时间,测得HCN(g)的去除率随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200℃时含CO的混合气体中HCN(g)的去除率较高,而400℃时含CO的混合气体中HCN(g)的去除率较低。其原因是
     

    组卷:110引用:5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