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大附昆明实验学校安宁校区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与病毒的抗争从未间断过。对现代社会来说,应对疫情不仅是医疗卫生问题,更是对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考验。
面对突发疫情,恐惧是人类表现出的正常应激反应。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在面对不可预知的危险时,首先会选择反抗,然后在感觉危险强度较高时就会选择逃离,如果发现所做的一切都无能为力时又会茫然失措。这种情绪在群体中会进一步放大,甚至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行为。
和以往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样,本次疫情中,恐慌情绪也一直存在,非理性的做法也时有出现。令人欣慰的是,谣言都在第一时间被权威解读粉碎,未能给社会情绪造成大的冲击。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升,民众的认知能力和抗压能力今非昔比;更重要的是,近期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表明,面对外部挑战和内部困难,中国以强大的自信和行动力展现了中国力量,社会舆论空前集中,“武汉必胜、中国必胜”响彻中国和世界。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战“疫”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整个社会增添了信心,这是社会心态保持稳定的根本所在。
现在国内的疫情形势持续向好,但我们不能有丝毫松懈。并且,虽然当前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相对稳定,但随着疫情时间的延长,这种情况能不能保持也值得警惕,要注重构建科学的疏导机制,降低社会消极心理的影响。
社会消极心理的出现主要源于以下因素。首先是社会认知,这是决定社会心理状态的关键。疫情期间,信息获取成为影响社会认知的重要因素,相关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权威性、透明度等都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其次是群体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离不开群体,尤其在信息获取不充分的情况下,极易受到他人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最后是社会支持。疫情期间,很多人处于隔离状态,来自亲友以及其他途径的精神支持相对缺乏,不能有效获取足够的社会支持,就会导致消极心理的产生。简而言之,社会心理疏导的目的在于使民众知情权以及相关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从而降低消极心理的累积。
日前,国家卫健委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为建立有效的社会心理疏导机制提供了基本遵循。首先,必须坚持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把社会心理疏导体系纳入疫情防控整体部署,保证把信息快速准确地发布出去。比如对每天新增病例等详细数字的公布,对病毒诊疗方案疫苗研制信息等的披露。武汉红十字会事件中总会的快速介入等,都导致了社会消极心理的快速平复。其次,要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消极情绪的疏导需要有效畅通的表达渠道,诉求表达出来并得到有效回应,消极情绪也就自然消解。再次,利用已有心理咨询服务平台,除对重点群体及人员进行心理疏导外,还要为普通民众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与帮助。最后,加大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把我们的好故事好做法讲出来,有效抵消负面消息的影响。
(摘编自焦石文《科学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不仅要抓紧抓实各项防控工作细节,而且要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B.人在面对突发危险时,会产生恐惧、反抗逃离、茫然失措等心理应激反应,随之会出现非理性行为。
C.疫情中的谣言能很快被粉碎,未对社会情绪造成大的冲击,集中、强大的社会舆论起了很大作用。
D.随着疫情时间延长,社会心态和社会心理有可能会出现动荡,故仍需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高度来谈对社会心理的管理,立论高屋建瓴。
B.文章整体论证思路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最后如何解决问题,层层深入。
C.文章论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时,既有国家的政策指导,又有民间的智慧措施,丰富而全面。
D.文章论述解决问题时既着眼于负面情绪的消解,又着眼于正面情绪的导引,很有建设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这次疫情最重要的工作是科学构建社会心理疏导机制。
B.人类生活具有群体性特征,当人受到他人以及社会舆论的影响时,极易产生消极心理。
C.疫情中,公众的知情权得到满足,诉求能畅通表达并得到有效回应,有利于消极情绪的消解。
D.疫情心理疏导需要多方干预和指导,其中心理咨询服务平台要快速准确发布信息以提供心理援助。组卷:9引用:3难度:0.7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
当我们看向水面,通常觉得水是平的,然而仔细观察一杯水时,你会发现杯中的水面并不完全平坦,它在边缘处略微向上弯曲——这是它的“弯月面”,这个弯月面的形成是因为水受到了玻璃的吸引,它被拉向杯壁。
注意这一点又有何用?只关注这一点,可能没什么用。但与其他几个因素联系在一起,它便能帮助我们理解河水何以泛滥。
水会受到玻璃的吸引,这是水的一个特性。有些液体,比如唯一的液体金属——水银,会受玻璃的排斥,因而它的表面会像倒扣的碗,叫作“凸月面”,液体内部也有微弱的吸引力,若非如此,它们便会散开,成为气体。正如老师为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紧密结合而成。但老师——至少我的老师——没有教我的是,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还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使得水分子之间互相依附,为了帮助理解这一点,可以设想两个在羊毛衫上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
想要展现水的这种“黏性”很简单,接一杯水,在一个平滑的防水面(比如厨房的操作台)上倒上几滴。现在弯下身,直到自己的视线与液滴平行。你是否看到水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假如倒得够多,有一些会流下去,但还有一些会留在台面上,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水会受到相邻的水的吸引,这种黏性或张力强大到有些时候能够对抗重力。
水吸附自身以及杯壁的张力还引发了一种叫“毛细作用”的现象,每当把画笔蘸在水中,我们都会发现水沿着刷毛向上流。想要解释毛细作用,只需将我们已经了解过的两种效应结合起来考虑。水会受到某些物体表面的吸引,比如玻璃和画笔的纤维,此外它还会受到自身的吸引。因此当一个开口足够细小时,便会发生一件有趣的事:水面会受到它上面材料的吸引,被向上拉,又因为开口太过狭窄从而使得液体的整个表面都被向上拉动。之后,由于水受到了自身的吸引,下面的水也跟着被拉了上去。
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下次当你路过一条两边是泥岸的小河、小溪,注意观察一下岸边的泥,被河水打湿的泥会又黑又湿,但是注意,泥土湿润的地方要高于河水拍打的位置。高于水面的泥是颗粒和气孔的混合物,有点像有着纤细壁管的细密蜂巢。河里的水因毛细作用而被向上吸入这些气孔中,结果就是水面以上的泥被浸湿了。水向上传输的高度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的纯度——干净的水要比受污染的水升得更高——但主要因素还是颗粒间的气孔大小。气压也会影响在泥土间向上传输并停留在那里的水量。这意味着,当气压突然降低,比如风暴来临的时候,土壤无法吸附如此之多的毛细水,于是水就会回流到原来的溪流中,从而加大了在风暴天气中出现洪涝的可能性。
海面高度会受到潮汐状态的影响,而潮汐又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我只提一种——气压。低气压时的海面要高于高气压时,当高气压系统转变为低气压系统,海面通常会上涨30厘米左右,设想你正身处一片你所熟悉的沿海区域,这时你突然注意到海面似乎比你之前任何时候看到的都要高,这或许会让你猜测气压一定是大幅度下降了。这又意味着,你不仅能预测到坏天气要来了——因为气压表显示气压下降时很可能出现坏天气,而且还可以预测出出现洪涝的风险大大上升——因为在第一滴雨尚未降落时,所有溪流和河流中因毛细作用而被吸附在岸上的水将会被释放出来。
(摘编自特里斯坦•古利《水的密码》,许丹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玻璃杯中“弯月面”与“凸月面”的现象,表明了当水与其他物质接触时,会产生一种吸引力或者排斥力。
B.一个水分子中的氢原子会受到其邻近水分子中的氧原子的吸引,这可以解释为什么水会吸引水、水具有黏性。
C.在一个平滑的厨房操作台上倒几滴水,水会自然地形成一些微微凸起的“小水塘”,这体现出水具有张力这一特性。
D.水质相同的情况下,与土质疏松且含有大颗沙砾的泥土相比,在由细小颗粒组成的泥土中,水向上传输的高度会更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先前许多伟大的探险一样,我们的旅程起始于厨房”“现在该去野外观察一下这种效应了”,这些语句可以起到提升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B.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会受到物体表面吸引,作者使用了“摩擦过的气球会因静电轻轻地黏附在一起”这一现象进行说明。
C.水滴从树叶上落下时,会先拉伸成细长的形状,当太细而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时,它才会坠落到地面。这种自然现象表现了水的毛细作用。
D.作者在行文时经常变换叙事的地点,从厨房、小河、小溪到大海,这让读者认识到,凭借室内观察到的水的特性足以预测自然界的变化。
(3)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其他几个因素”指的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组卷:234引用:13难度:0.5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
王小鹰 我认识他是在我们家附近的街心花园里,那时还没上小学。奶奶每星期从保育园接我回家,路过那小小的三角花园,我指着他的雕像问:“他叫什么名字?”奶奶摇摇头,奶奶知道秦香莲和王宝钏,但不知道这个有着卷曲鬓角的男人是谁。后来读书了,老师讲了老渔夫和小金鱼的故事,并带我们到那三角花园,指着他说:“那个美丽的故事就是他写的,他叫普希金。”
汽车愈来愈靠近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我的心情从焦虑逐渐趋于宁静。刚到普斯科夫的时候,听导游小姐说普希金父母的庄园不开放,我们全都急了起来,导游小姐多方努力,终于遂了我们的夙愿。
穿过五彩斑斓的矮树林,满地的落叶在脚下咔嚓咔嚓作响,像是大地絮絮地向我们诉说一个古老的故事。没有其他参观的人,雨雾横亘处传出间歇的啁啾鸟鸣。大家无意言谈,都静静地品尝着悠远的诗意。我仿佛看见一个忧郁的白衣少女,正沿着落叶铺满的小路缓缓地走来,她就是达吉雅娜,我最钟爱的女性。1824年普希金遭受当局的迫害,被押解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流放,他在这里完成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重要章节。记得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曾经为了书中的女主人公达吉雅娜与同学们争论。有的同学不喜欢她,认为她拒绝奥涅金的求爱,是为了维护她贵妇人的名声与地位而压种本性;我却以为她拒绝奥涅金,是因为她看透了奥涅金只是在追求围绕她贵妇人身份的显赫与虚荣,而那些正是达吉雅娜所厌恶的。她的感情真挚、道德纯洁、性格坚忍,虽不合时宜却具有永久的魅力。
一位年轻女子款款地走来,短发,着呢裙,碧蓝的大眼。不是幻觉,也不是达吉雅娜,她是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的讲解员,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的高才生。她的气度与庄园的气氛很相配,她讲话很有条理,娓娓动听,向我们介绍普希金在流放中的生活。
普希金是一位伟大的俄罗斯民族诗人。在普斯科夫,我们与两位当地作家交谈时探讨过普希金的性格发展,他出身贵族却具有火般的爱国热情与进步的自由思想,因此屡遭沙皇迫害。他的思想转变是曲折而复杂的,他曾经写过几首支持沙皇进攻波兰的诗,作品中也一度出现怀疑和悲观,然而如今世界上恐怕没有人会怀疑普希金的伟大了。普斯科夫的作家说,他们出了普希金的选集三卷本,收集了普希金的最优秀的作品。而我以为应该为普希金出全集,让后人了解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真正的普希金。
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前我们先去圣山寺院拜谒普希金之墓,他与他的父母葬在一起,竖着一尊简朴的锥形石碑,在小小纪念堂里,鲜花丛中有普希金的石膏面模,是从普希金的遗体上合下来的。四壁挂着巨幅油画,描绘了风雪天他与丹特士决斗的情景以及临终前他不可名状的痛苦。普希金的死因从来众说纷纭,有人说他仅为爱情而死,亦有人说丹特士其实是沙皇派的杀手。普希金的妻子是莫斯科公认的第一美人,经常出入于上流社交场合。当他收到那些有关他妻子的匿名信时,他感到的不是妒忌,而是人格上的侮辱。几年前沙皇为了让普希金的妻子能出入宫廷舞会,赠给普希金“宫廷近待”的职务,他说:“我宁愿做奴囚,却永远不愿做弄臣!”普希金是为了维护人格的尊严而向丹特士挑战的。监视、流放,政治上的迫害都没有像人格受侮辱这样不可忍受,于是他奋起反抗社会的舆论。他并不是去寻找死亡,他是如战士那样视死如归。纪念堂里那福描绘普希金临终情景的油画下面,写着普希金的遗言:“我的痛苦已经大于我的力量了!”这样巨大的痛苦显然不仅仅是来自妻子的不贞,还有人格上的、事业上的种种,与其说诗人死于丹特士的子弹,不如说他是被当时沙皇统治下的压抑和黑暗窒息而死的。普希金是被来自社会的巨大病苦吞噬的,因此他的死也不是属于个人的。
细蒙蒙的雨一直似有似无地飘着,我们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寻觅诗人的踪迹,心里沉淀着怀念、景仰与惆怅。我想起古人有一句话:峣峣者易缺,皎皎者易污。天才能感受到庸人感觉不到的痛苦,故而他们往往比庸人承担多得多的痛苦,故而他们的生命往往是那样的短暂而璀璨。人们是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呢?彩色的落叶铺满的林荫道在雨雾中静悄悄地延伸,就像我遏止不住的思绪……
(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童年时代的一段记忆开头,既点出了作者与普希金结缘之早,也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访问普希金流放地的期待。
B.当地出版的普希金选集虽然收集了他最优秀的作品,但作者并不满足,认为这无助于人们了解完整、复杂、真正的普希金。
C.满地密叶的林荫道,秀美静谧的庄园,若有若无的细雨,这些环境描写,将寻访者的怀念、景仰与惆怅渲染得更加深切。
D.文章结尾,作者由普希金的痛苦和命运生发开去,将“喜欢天才的命运还是庸人的生活”这一问题置于读者面前,启人深思。
(2)作者访问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为什么会联想到达吉雅娜?请谈谈你的看法。
(3)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请简要分析。组卷:379引用:9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______,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______。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______,但仍然供不应求。
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组卷:293引用:35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劳动改造世界,劳动创造文明。“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是高尔基对劳动的诠释,也是劳动的真谛。“夙兴夜寐,洒扫庭除”“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风华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用勤劳书写光明未来,让劳动谱写青春之歌!”,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74引用:44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