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广西贺州市钟山县凤翔中学等校八年级(下)期末道德与法治试卷

发布:2024/7/23 8:0:8

一、选择题(共50分)

  • 1.2023年2月13日,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其理论依据在于(  )
    ①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村委会作为基层机关,要为人民服务
    ④我国经济已由高质量增长转向高速发展阶段

    组卷:2引用:3难度:0.6
  • 2.“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人民”两字出现的次数高达105次。“人民”两字如此高频地出现。(  )
    ①说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契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
    ③体现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④诠释了我国国家机构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组卷:47引用:8难度:0.7
  • 3.2022年是我国现行宪法颁布施行40周年。某校九(2)班开展“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主题探究活动。下列同学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组卷:160引用:15难度:0.8
  • 4.近年,刷单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已成为当前危害最突出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为此,有人建议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写进宪法。对此,你的看法是(  )

    组卷:170引用:14难度:0.5
  • 5.学习宪法知识后,小德主动运用宪法原文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如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
    生活现象 宪法规定
    小明妈妈出版了一本诗集 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小雪爸爸和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宪法第四十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
    小亮哥哥光荣入伍,成为一名军人 宪法第五十五条规定,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组卷:10引用:2难度:0.7
  • 6.15岁学生胡某宇失联案相关谣言的不断发酵,给其亲属造成二次伤害,严重误导公众判断,社会影响恶劣;华东师大郑某华因染粉色头发遭遇大规模网暴,得抑郁症去世……今年两会报告再次强调网暴“按键伤人”行为必须依法严查,坚决遏制无底线造谣炒作的势头。这警示我们(  )
    ①公民有言论自由,在网络上可以畅所欲言
    ②“按键伤人”是违法行为,应会受到刑罚处罚
    ③要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④理性用网,提高网络信息辨别力和判断力,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组卷:60引用:9难度:0.7
  • 7.张某的超市失窃后,怀疑是王某所为,于是向王某询问,王某拒不承认,随后张某便将王某关进自家仓库。张某的行为侵犯了王某的(  )

    组卷:222引用:15难度:0.8
  • 8.沈阳市生态环保“110”综合管理平台“12369”环保投诉热线早已开通。市民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向环保部门举报身边的环境污染问题。市民用这种方式参与公共事务,体现了公民在行使(  )

    组卷:19引用:6难度:0.7

二、非选择题(50分)

  • 23.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2023年3月5日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审议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选举和决定任命国家机构组成人员,……
    材料二: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网站发布的消息显示,2022年1月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264.7万件次,立案45.4万件,处分40.7万人,其中包括省部级干部48人。
    联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是什么?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2)材料二中监察机关行使了哪些职责?
    (3)请你说说材料一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材料二中的“国家监察委员会”是什么关系。

    组卷:7引用:1难度:0.3
  • 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爱华同学非常关注时政,以下是他收集的新闻材料,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与他一起分析:
    材料一: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国务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向大会作了报告;大会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针对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增多,强化基本民生保障,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增加1.4亿、覆盖10.5亿人,基本医保水平稳步提高;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基本消除城镇大班额,坚持义务教育由国家统一实施,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持续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惠及3700多万学生。
    (1)阅读材料一,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从公平的角度,对材料二进行点评。

    组卷:1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