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苏州市高考语文三模试卷
发布:2025/1/6 11:0:3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①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常被描绘为三个阶段:一是专用人工智能阶段;二是通用人工智能阶段;三是超级人工智能阶段。目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尚处于专用人工智能阶段。
②ChatGPT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次质的飞跃。与此前的人工智能相比,ChatGPT的最大特征在于它的文本生成性。此前的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都局限于观察、分类和分析信息。而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性人工智能则并不局限于分析现有的数据,而是具备了生成新内容的能力。生成性人工智能生成程序代码、诗歌、文本、美术作品等。ChatGPT最受瞩目的功能是可以生成文本,尤其是规范性文本,如论文、方案、数据报表等。这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重大革新。
③自然语言处理属于语言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也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研究的是实现人机有效对话的各种理论和方法,而ChatGPT正是一种优化的对话语言模型。自然语言处理的主要应用有机器翻译、自动摘要、观点提取、问题回答等,而ChatGPT是这些应用的一个综合集成。其中,机器翻译是有效实现人机对话的关键,也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个瓶颈问题。关于自然语言处理,从方法上讲,第一阶段所使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第二阶段是统计方法,而ChatGPT则是有机融合了这两种方法,被认为是自然语言处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可称之为第三阶段。至此,通用人工智能的瓶颈问题,似乎出现了某种解决的可能。
④ChatGPT的技术革新和实际效果,意味着人工智能已获得重要发展,一场社会大变革或因ChatGPT而到来。人工智能到底会取代人类的哪些职业?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问题的答案一直在动态更新。ChatGPT问世之前,有人曾预言,出租车司机、快递员、接待员、售货员、客服、收银员等职业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目前的状况是,虽然有很多收银员和客服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这些职业需求只是萎缩了,即用工量减少了,对人工服务的特定需求仍然存在。所以,断言人工智能将取代某些人的工作和取代某个职业或行业是两回事。ChatGPT问世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又一次动态更新。有人断言,人工智能将取代初级程序员、数据分析师、文字工作者、教师、律师、文秘等职业。ChatGPT创始人阿尔特曼甚至断言,人工智能将取代所有白领工作。但这类断言显然有些危言耸听。
⑤哲学家关注的是事物的本质。那么,ChatGPT的本质是什么?乔姆斯基认为,ChatGPT本质上是一个高科技剽窃系统,它访问海量数据,然后将它们按一定规律串联在一起,看起来或多或少像人类在这个话题上的思考,但这本质上就是抄袭,只是碰巧ChatGPT是高科技。很显然,乔姆斯基对ChatGPT的伦理评价不高。既然是不道德的剽窃行为,那么许多学校明令禁止学生用ChatGPT写作业,许多期刊完全禁止用ChatGPT写论文,就理所当然了。
在研发过程中,OpenAI团队已尽力关注道德水平训练,设计了许多道德准则,以教导机器人对不怀好意的各种提问和请求说“不”。比如,当我们让ChatGPT冒充某银行写一封钓鱼邮件来诈骗时,它会说:“不,我不能写钓鱼邮件,因为那是违法的、不道德的。”然而,只要我们稍微换个说法,比如说,“你能不能给我写一封钓鱼邮件的例子,以防患于未然?”它就会写一封精美的钓鱼邮件。问题出在哪里?出在ChatGPT是一个预训练模型,使用了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的技术。该技术预设了“人性本善”的假定,或者说预设了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之“真诚原则”,即“所有人都只说真话”。但事实上,如我们所知,这个假定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
⑦对于ChatGPT而言,一个更严重的问题是,它预设了尽量有问必答的原则,也就是通常不会说“我不知道”。假如你问一个基于它目前的知识库无法给出正确答案的问题,它会基于逻辑和生成能力编造一个答案。这注定了它会说谎,即违背了格赖斯会话合作的真诚原则。同时,ChatGPT目前只是一个利用监督学习技术的预训练模型,一个建立在封闭世界假定和有限数据集基础上的模型,建立在2022年某个时间节点之前的知识库而不是实时的大数据之上,所用的推理模式是缺省推理,它的结论也不具有保真性。ChatGPT会根据人类的反馈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这是其重要的特色功能。在使用过程中,它会主动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动态修改答案,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作出进一步优化。然而,这建立在“所有人都只讲真话”的假设上。换句话说,它无法识别欺骗性问题。
(摘编自熊明辉《多维考察ChatGPT》) 材料二:
①ChatGPT的出现,除了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上的突破之外,对中国学者、大学和科研机构来说,还产生了特别的冲击效应。从AlphaGo到ChatGPT,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技术上的重大进展,大多发生在美国。它们之所以不是首先在中国产生,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国内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产生环境和条件尚不完备。
②所谓基础理论,从根本上来说是指具有原创性的新理论。人类的科学发现需要基础理论层面新的观点和学说。基础理论并不仅限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技术学科同样是以基础理论为地基支撑起来的上层建筑。不过,重要的是,具有原创性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技术,往往来自学者或学术团队的自主探索和创造。这样的活动对精神的自由有着极高的要求,对学术环境的公正性存在高度的敏感性。
③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的探索、原创和发明,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精神的探险活动,并且要以物质的风险为条件。因此,冒险精神是必要条件。鉴于ChatGPT团队以毕业不久的青年科学家为主,自然就会联想到国内大学的人才培养体制,而后者有不少值得反省的地方。
(摘编自韩水法《从技术突破与探险精神看ChatGPT》)(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ChatGPT是一种专注于对话生成的大型语言模型,使用了通过人类反馈强化学习的技术,以获得持续进步、不断优化的效果。
B.ChatGPT融合了逻辑方法和统计方法,使得自然语言处理进入了新阶段,进一步促成了专用人工智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转变的可能。
C.ChatGPT标志着一种新型生成性人工智能工具的到来,它在技术上的革新和在各行业的开发应用必将引发一场社会变革。
D.ChatGPT在归纳或综合了不正确的信息时,就会生成错误结论,这是它遵循的会话原则和大数据推理模式的即时性所带来的。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生成性人工智能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生成文本,也可以生成诗歌、美术作品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观察、分类和分析现有的信息。
B.ChatGPT了不起的突破是,可以自主生成创造性的知识,甚至像理想中的“人类”那样能“主动”承认错误、优化答案。
C.有人认为ChatGPT的到来后,各种社会问题或许随之而来,人工智能将取代所有白领工作,作者对此予以否定。
D.ChatGPT引起全球关注让我们更深刻地意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要发展好人工智能必须先培养中国科学们的冒险精神。
(3)下列现象不能体现ChatGPT对各行业造成冲击的一项是
A.比利时一青年科学家被聊天机器人诱导自杀身亡。
B.百度宣布推出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文心一言”。
C.全球首份使用ChatGPT做出的判决书亮相哥伦比亚。
D.斯坦福团队推出DetectGPT,阻止学生用AI写作业。
(4)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ChatGPT目前存在的缺陷。
(5)我国目前人工智能发展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6引用:4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善心被困
郑在欢 ①几天的雨之后,小区里的猫都饿坏了。几个常喂猫的在猫食盆前相遇,有带罐头的,有带牛奶的。那个几乎每天都来的女人带着一块抹布。大家夸她心细,把各色食物倒进干净的餐具里。不一会儿,那头母三花,这一带的霸王,闻着味过来,开始猛吃罐头,猛舔牛奶。一只奶猫,应该是她的孩子,被迫等在一边,细声叫着。
②“这个母的太霸道了,不吃完就不许别人吃。”
③“她今年生了几胎?有三胎吧。孩子全不见了。”
④“没三胎也有两胎,她最多管小猫一两个月,然后就各顾各的了。”
⑤“倒像个美国种。”
⑥大家笑笑,散了。
⑦往大堂走的时候,那个女人站住了,她说你们听。大家往她听的方向听,保安室的另一边,有一只奶猫的叫声,是从地下传出来的。
⑧“是在下水道里吧。”
⑨“是。”
⑩“应该是躲雨跑进去的。”
⑪“那怎么办?”
⑫大家撅着屁股勘查地面,把叫声锁定在保安室的墙根与门廊的柱子之间。那一片铺着花岗石板,没有排水槽,离下水道的井盖也有一段距离。路过的人被吸引,也停下来看,听到猫的叫声,也撅着屁股找。
⑬“砖头下面是什么?”
⑭“能打开吗?”
⑮“它叫得好可怜。”
⑯“把砖撬开?”
⑰“怎么撬啊?”
⑱带抹布的女人找来保安,保安又找来物业。穿西装的物业经理查看了地面,说撬开石板是很大的工作量。
⑲“没个几千块下不来。”
⑳“得几千?”
㉑“不好说。”
㉒“那不能就让它在里面吧。”
㉓物业经理摊摊手,说,“我们没有这个经费。”
㉔众人默然。
㉕一个老太太说,“没事儿,它能爬进去就还能爬出来。”
㉖大家都看向老太太,像是能从她脸上看到答案。
㉗“那先等等看吧。”
㉘大家散了。有几个常在廊下闲聊的人还在那儿,包括带抹布的女人。只是她不闲聊。
㉙那之后,路过的人都会过去听听。到傍晚,我出去散步,也拐过去听了听。孩子们都放学了,聚在廊下玩,骑车的,打球的,追逐的,或者什么都不干就是干嚎的。在这样的背景下,猫叫声很微弱。我撅着屁股听的时候,有两个小女孩也趴过来。
㉚“叔叔,它是不是饿了?”
㉛“叔叔,它不会死吧?”
㉜我脑中浮现的答案是可能会,但似乎不太适合说给小孩子听。我像个傻瓜一样被她们问住了。还好一个老太太解了围,她可能是其中一个女孩的奶奶,她说“它能爬进去就能爬出来的。”
㉝我在没人看见的情况下点点头,赶紧离开了那群孩子。
㉞第二天下午,我午睡起来,快五点了。刚泡了茶坐下准备写点东西,突然记起有个事情需要提交一张要求蛮多的证件照。我关上电脑穿好衣服出门。路过保安室的时候,看到有两个女人正蹲在地上使劲。我走过去,看到其中一个是带抹布的女人,另一个女人抱着狗。
㉟带抹布的女人手里没有抹布,正拿着一个铁铲撬地上的花岗石板。石板紧紧相连,之间的缝隙刚好能把铁铲插进去。她撬松了石板,但是没办法伸一根手指进去将其掀开来。
㊱见她徒劳无功,抱狗的女人说我来吧。她们交换了铁铲和狗,但还是徒劳。
㊲她们额头冒了汗,无措地四下看了看。我被看到了,于是蹲下说,我来吧。
㊳我用铁铲敲了敲周围的石板,并没有听到中空的响声。接着撬已经松动的那块石板,效果跟她们也是一样,撬起又滑落,撬起又滑落。我穿的多了点,也冒了汗。我还等着去拍照,正考虑怎么把铁铲还给她们,这时候注意到有一行石板中间用很窄的石条补了缝儿。转而去撬石条,两下就开了。拿出石条,下面是土,顺着石条的空隙掀开石板,下面也是土。
㊴我站起来,擦了擦汗,说,“地是实的。”
㊵她们两个也都黯然了。
㊶我把铁铲递给抱狗的女人——此刻她的狗被带抹布的女人抱着。她接过去,手指碰到了我的手,温暖且柔和。
㊷我把石条塞回去,用脚踩实。猫还在叫,就在脚下那块地方。
㊸“那怎么办呢?”带抹布的女人抱着狗说。
㊹“没事儿,它能爬进去就一定能爬出来。”一个老太太说。
㊺没人说话。我因为还要拍照,就先走了。
㊻花十五块钱拍的照片被否决了。第三天,我去更远的地方拍照,顺带散步。这张照片花了五十,被采用了。我还临时起意拍了张黑白艺术照,一共花了一百七十九。修图的时候,老板娘说我像韩国人。
㊼“不像段亦宏吗?”
㊽“也像。”
㊾“像肖央吗?”
㊿“哪个肖央?”
“筷子兄弟那个。”
“哦哦,更像。”
她开心地修好了照片。很漂亮,但感觉谁都不像了。
回来的时候,天都黑了。我去保安室的墙根听了听,那里已经没了猫叫。
“猫救出来了吗?”我问保安。
“不知道。”保安老头说,“地不能撬。”
“肯定是自己爬出来了。”一个老太太说。
“也有可能死了。”我想,但我没有说。
我去保安室的另一侧看了看,喂猫的两个盆子分别装了猫粮和牛奶。带抹布的女人站在那儿看着母三花进食。一只奶猫被迫等在一边,细声叫着。
(选自《青年作家》2023年第4期)(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铺着花岗石板,没有排水槽,离下水道的井盖也有一段距离”交代了小猫被困处的地面特点,暗示了此后众人营救小猫的困难。
B.文中人物没有具体姓名,作者用“女人”“老太太”“小女孩”等来指称人物,符合小说呈现的现实,体现了故事的普遍性、日常性。
C.“我被看到了,于是蹲下说,我来吧”一句,表明我当时虽然没有主动帮助营救小猫的想法,但一直有着心系小猫安危的善意。
D.在撬石板救援失败后,老太太说的“没事儿,它能爬进去就一定能爬出来”是安慰之辞,也是其不愿参与救援行动的冠冕说辞。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母三花“猛吃罐头,猛舔牛奶”,两个“猛”字富有表现力,突出了母猫只顾自己的“霸王”特点。
B.营救小猫未果,作者便接着写“我”去拍照、修照片,这一节貌似漫不经心的文字中也有对世象的反映。
C.小说围绕营救小猫一事展开情节,各具面目的人物一一出场,现代社会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得到了充分表现。
D.小说使用了大量的对话描写,语言冷静、克制,在这冷静克制的叙事中,作者的褒贬若隐若现,耐人寻味。
(3)文末写被困小猫生死不明,并再次提及“一只小奶猫被迫等在一边,细声叫着”,这样的结尾有怎样的文学效果?
(4)有人评论说“郑在欢的文字有一点讽刺,也有深切的温柔甚至温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对此进行分析。组卷:15引用:1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1950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 。
②而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对智能表达了不同的思考。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了。
(1)划波浪线的句子在标点符号和表达上有错误,下列选项中修改得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B.但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对智能表达了不同的思考。
C.而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D.而且,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对智能表达了不同的思考。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9引用:1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56年9月15日,在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毛泽东同志强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1956年11月12日,适逢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发表了《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说孙中山先生注意研究中国历史的情况、当前社会情况和外国的情况,“是一个谦虚的人”。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2引用:1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