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2023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9/16 8:0:8

一、基础知识

  •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惨绝人
     

     

     
    怀      
     

     

    wàng
     

    组卷:79引用:2难度:0.8
  •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学,完成问题。
    “国行公,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讲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zhōng.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国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初zhōng
     
        杀lù
     

    (3)解释语段中画线的词语。
    惨绝人寰:
     

    组卷:125引用:2难度:0.7

二、现代文阅读

  • 5.阅读文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
          杭州长运客运二公司的快客司机吴斌,跑杭州——无锡路线。2012年5月29日中午,他驾驶浙A19115大型客车从无锡返回杭州,车上有24名乘客。11时40分左右,车行驶至锡宜高速公路宜兴方向阳山路段时,一块来源不明铁片突然从天而降,在击碎风挡玻璃后,砸向吴斌的腹部和手臂,导致他多根肋骨断裂,肺肠也严重挫伤。在被击中的一瞬间,吴斌本能地护了一下腹部,忍着剧痛,把车缓缓减速,停靠在路边,打起双闪灯,拉上手刹,然后解开安全带,挣扎着站起来,对着慌乱的乘客们说:“别乱跑,注意安全。”在这短暂的1分16秒里,吴斌的壮举,感动了在场的24名乘客。
          6月1日,快客司机吴斌因伤势过重,离开了人世,没能与死神对抗成功的他,还是离开了。
          吴斌48岁,从2003年开始做快客司机,他已经做了10年的快客司机了,10年里他已经安全行驶了100多万公里路程,相当于绕地球近30圈。
          面对危险突然来临的一刻,司机吴斌如果没有心怀乘客的意识,怎么可能不顾自己生命安危,
          强忍巨痛作出一系列动作?这是一种尊重他人生命重于自身生命的高尚情怀。这个社会有浮躁的尘埃、有自私的角落,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叫嚣,也有好人善举被误解被责怪的无奈,甚至也有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当有人选择逃避有人选择袖手旁观的时候,还是有人选择了担当与责任,他们没有因为别人的“不为”而放弃“作为”,没有因为别人的不承担就放弃了善良与坚守。这是个呼唤英雄的时代,而英雄就在我们普通的人群里。
          这也是一个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时代,当危难来袭,能否挺身而出?当贫弱需要救治,能否慷慨相助?职业里,责任面前,是推诿扯皮还是勇于承担?“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宽容大度”“海纳百川”,我们是否怀了同情、平和与温暖看待世界,是否总是觉得付出太多而得到太少?
          责任,细细地想一想,真的是重于泰山的。对家庭、对职业、对社会,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只是享受者,只有负责任的人,才能活得充实,活得有意义。英雄就是那些把责任看得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生命的人。
    (1)如何理解文中“英雄”的含义?
    (2)文章最后一句画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3)你看了这则新闻后有何感想?请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评。

    组卷:12引用:2难度:0.3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正义的边界
    鲍鹏山
          ①孔子不提倡以德报怨,因为这样就等于取消了道德。但他也反对以怨报怨,因为这样我们就会堕落得与对方一样,所以,孔子的观点是以直报怨一一以公正来对待无良之人。
          ②可见,孔子既反对我们对坏人无原则的滥好,也反对我们对坏人无约束的报复。
          ③孔子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人而不仁,疾之己甚,乱也。”(《论语•泰伯》)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是祸乱一一我们可以理解为:天下的很多祸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者惹出来的。
          ④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推行道德,就如同抱薪救火;用不道德的手段去惩罚不道德,又如同以暴易暴。
          ⑤举一个例子,53岁的山东省威海市退休女教师李建华遭遇入室抢劫,她在身中数刀的情况下与抢劫者斗智斗勇,最终,那个19岁的抢劫者精神崩溃、瘫倒在地,而李建华则拨打了 120急救电话,让他得到及时救治。
          ⑥这是很感人的事件。李建华老师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体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在媒体报道这件事后,却出现了争论,有不少人认为,对这样的歹徒,根本不需要同情和帮助。
          ⑦一个网友在网上的留言是:“假如我碰到这样的歹徒,我要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吃了他的肉,砸了他的骨,吸了他的髓!”这种极其残暴的心态,使我毛骨悚然,从不在网上留言的我,忍不住留了一句话:“你更像歹徒啊!”
          ⑧孔子做了鲁国大司寇,摄行相事,坚决推行“堕三都”,他的学生子路被鲁国执政季桓子任命为家臣,负责具体执行。可以说,堕三都的成败,关乎孔子在鲁国的政治生命。但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公伯寮,竟然对季氏说子路的坏话,导致子路丢了职务,对堕三都的失败,以及孔子最终离鲁出走都负有相当大的责任。
          ⑨这样一个学生,后人把他称之为“圣门蟊塍”,意思是孔子门下的害虫。当时,鲁国的一个叫子服景伯的,对孔子说:“你的这个学生实在太不像话了,如果你允许的话,我有力量杀了他,让他暴尸大街。”
          ⑩孔子说:“如果我的道能够行得通,那是命;如果我的道行不通,那也是命。公伯寮能把我的命怎么样呢?”(《论语•宪问》)孔子断然拒绝子服景伯的杀人建议。
    ⑪公伯寮不好。但是,假如我们用杀掉他的方法来对待这样的人,我们就更不好了。用极端的手段来清除异己,还有比这更坏的行为和更坏的人吗?
    ⑫为什么孔子不赞成人们用极端方式来履行道德?为什么孔子反对用极端的手段来实现正义、维护道德?因为一切极端手段必定隐含着对某种价值的破坏。而且,极端手段所蕴含的破坏性,往往指向更原始、更基本的价值。
    ⑬正义,是有边界的。
    (选自《读者》2018年09期)
    【注】堕三都:指春秋时期鲁国孔子执政,毁坏三桓(鲁国公族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的私邑事件。堕(huī),通“隳”,毁坏。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
    (2)文章第⑦段,作者认为网友“更像歹徒”,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3)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对不仁的人,恨得太过分,就是祸乱。因为天下的祸乱就是由绝对道德主义惹出来的。
    B.李建华老师在特殊的时刻拨打电话救歹徒,虽然表现了人性的高贵和美好,但是也纵容了坏人。
    C.孔子的学生公伯寮对季氏进谗言的行径遭到当时人们及后人的唾声,以至有人意欲杀之而后快。
    D.孔子拒绝子服景杀公伯寮,他认为“道”能否行得通。取决于“命”。这完全是宿命论思想的体现。

    组卷:290引用:5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