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12-2013学年浙江省湖州八中九年级(下)开学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

  • 1.生活中的以下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组卷:16引用:6难度:0.9
  • 2.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组卷:9引用:7难度:0.9
  • 3.北京是极度缺水的城市.作为北京市民,下列生活习惯应该摒弃的是(  )

    组卷:41引用:17难度:0.9
  • 4.用燃烧法除去一瓶空气中的氧气,又不产生新的气体,最适合用于燃烧的物质是(  )

    组卷:18引用:5难度:0.7
  • 5.有X、Y、Z三种金属,把Y投入X(NO32溶液中,Y表面有X析出,把X投入Z(NO32溶液中,X表面有Z析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组卷:347引用:65难度:0.9
  • 6.下列物质不可能与水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组卷:193引用:19难度:0.9

三、探究题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一年的学习,相信你的实验能力一定有了很大提高,请你一同参与回答以下问题.
    (一)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甲同学认为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I、Ⅱ装置,可以制取并收集氧气,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乙同学认为利用Ⅰ、Ⅲ装置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关闭K、K1、K2,用凸透镜引燃B中的白磷,待冷却后打开K2,整个实验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①
     
    ;②
     

    (4)丙同学认为可以利用Ⅰ、Ⅲ装置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他在广口瓶B中预先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在仪器A中盛放氢氧化钠浓溶液,烧杯中盛放稀盐酸,K1关闭、K2打开,然后打开K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关闭K,依据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二)甲、乙两同学对有关镁与盐酸的反应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图2)
    探究一:镁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以及反应速率的变化:
    (1)实验时需将镁条进行打磨,其目的是
     

    (2)反应中试管外壁发烫,说明镁与稀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测得镁片产生气体的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3所示,你认为在t1~t2时间内反应速率逐渐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探究二:.反应后所得溶液的酸碱性探究
    【发现问题】
    (1)反应后甲同学用pH试纸测定试管中溶液的酸碱性,发现pH小于7,说明甲同学所得溶液呈
     
    性,(选填“酸”“碱”或“中”).
    (2)反应后乙同学的试管中镁条有剩余,向试液中滴入两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查阅资料】氢氧化镁微溶于热水,且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提出猜想】
    甲同学:
    猜想Ⅰ:稀盐酸过量,使溶液pH小于7;
    猜想Ⅱ:氯化镁溶液pH小于7.
    乙同学:
    猜想Ⅰ:氯化镁溶液呈碱性使酚酞变成红色;
    猜想Ⅱ: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碱使酚酞变红色.
    【实验与思考】
    (1)为验证猜想,甲、乙两同学均需测定
     
    溶液的酸碱性,实验表明该溶液显弱酸性.
    (2)乙同学为验证猜想Ⅱ,在滴有两滴酚酞的热水中放入一段打磨过的镁条,观察到溶液很快变为红色,同时还观察到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收集并点燃该气体,发现气体能燃烧,请根据以上现象写出镁与热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乙同学在进行上述猜想Ⅱ的探究时,发现实验一段时间后,酚酞的红色总是会逐渐消失,于是他猜想可能是镁与热水反应后生成的碱逐渐被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掉了,但甲同学猜想可能是水温逐渐降低,导致
     
    ,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甲或乙的猜想是否成立 (写出相应的操作、现象和结论):
     

    【结论】
    镁与稀盐酸反应,若镁反应完全后所得溶液显酸性,若镁过量时所得溶液显碱性.

    组卷:17引用:1难度:0.1

四、计算题

  • 19.人体缺乏维生素C(简写“Vc”)会患坏血病.如图所示为某种“维生素C”说明书的一部分,请回答:
    (1)“Vc”属于
     
    化合物(填“无机”或“有机”);
    (2)“V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
     

    (3)若正常成人每天对“Vc”的最低需要量为60mg:
    ①当这些“Vc”完全来自右图的“维生素C”时,每次服用
     
    片;
    ②当这些“Vc”完全来自某种新鲜蔬菜(每1000g这种蔬菜含“Vc”120mg)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
     
    g;
    (4)取2片“维生素C”溶于水,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说明“Vc”溶液的PH
     
    7(选填“>”、“<”或“=”).

    组卷:29引用:1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