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党家中学七年级(下)文言文专题复习

发布:2024/4/20 14:35:0

一、伤仲永

  • 1.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未识书具
     

    宾客其父
     

    ③父
     

    仲永
     

    ⑤父其然也
     

    ⑥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余闻也久
     

    泯然众人
     

    (2)用“|”划出句子的句读。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余闻之也久
    (3)翻译句子。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2.文言文阅读。
          (1)伤仲永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邑人之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木兰诗

  • 3.《木兰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
     
    ,是继《诗经》之后,一部总括我国古代乐府歌辞的著名诗歌总集,由宋代
     
    所编。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4.通假字。
    对镜花黄:
     

    组卷:57引用:4难度:0.8
  • 5.解释划线重点词语。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赏赐百千
     

    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郭相扶将
     

    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策勋十二转
     

    愿为鞍马
     

    卷卷有名 
     

    组卷:15引用:1难度:0.8
  • 6.默写。
    (1)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2)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3)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三、孙权劝学

  • 7.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
    ①蒙辞军中多务
     

    往事耳
     

    鲁肃过寻阳、
     

    ④即刮目相待
     

    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8.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9.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孙权劝学》,请写下来。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10.《孙权劝学》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11.《孙权劝学》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写作经验谈:
     

    组卷:9引用:1难度:0.9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13.《孙权劝学》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1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5引用:1难度:0.6

六、狼

  • 41.《狼》中屠户的形象: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42.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狼之并驱如 令嗥
    B.目似瞑,暇甚 甚仓皇
    C.狼不敢 跑号如前状
    D.相数十步 一狼径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组卷:8引用:1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