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党家中学七年级(下)文言文专题复习
发布:2024/4/20 14:35:0
一、伤仲永
-
1.文言文阅读。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线的词语。
①未尝识书具
②宾客其父
③父异焉
④伤仲永
⑤父利其然也
⑥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⑦余闻之也久
⑧泯然众人矣
(2)用“|”划出句子的句读。
①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③余闻之也久
(3)翻译句子。
①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③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④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组卷:21引用:1难度:0.5 -
2.文言文阅读。
(1)伤仲永
(2)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邑人奇之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组卷:6引用:1难度:0.5
二、木兰诗
-
3.《木兰诗》是
组卷:11引用:1难度:0.7 -
4.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组卷:57引用:4难度:0.8 -
5.解释划线重点词语。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
赏赐百千强
木兰不用尚书郎
出郭相扶将
雄兔脚扑朔
双兔傍地走
策勋十二转
愿为市鞍马
卷卷有爷名组卷:15引用:1难度:0.8 -
6.默写。
(1)表现木兰出征做准备的排比句是
(2)表现军情紧急和木兰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3)以特有的事物表现边塞夜景的句子是:
(4)表现战争持久的句子是:组卷:12引用:1难度:0.8
三、孙权劝学
-
7.解释下面各句中的划线字。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见往事耳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即更刮目相待组卷:11引用:1难度:0.8 -
8.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9.有两个成语典故涉及到《孙权劝学》,请写下来。
组卷:7引用:1难度:0.8 -
10.《孙权劝学》虽短,但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刻画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请各用一两个短语来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组卷:7引用:1难度:0.7 -
11.《孙权劝学》这篇短文省略了一部分内容,你知道是什么吗?结合我们已掌握的写作知识,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省略的内容:
写作经验谈:组卷:9引用:1难度:0.9 -
1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8 -
13.《孙权劝学》中隐含的两个成语是:
组卷:2引用:1难度:0.8 -
14.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这句话的理解。
组卷:5引用:1难度:0.6
六、狼
-
41.《狼》中屠户的形象:
组卷:3引用:1难度:0.8 -
42.比较阅读下面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选自《聊斋志异•牧竖》)【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狼之并驱如故 故令嗥 B.目似瞑,意暇甚 意甚仓皇 C.狼不敢前 跑号如前状 D.相去数十步 一狼径去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②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下面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主要表现狼的贪婪、凶残、狡诈和愚蠢;乙文则从大狼身上体现伟大的母爱。
B.甲乙两文在刻画狼时,都运用了动作和神态描写。
C.甲文表现狼的狡诈时主要写两狼配合,一明一暗地“诱敌”;乙文中开篇写“谋分捉之”,以下从狼的侧面处处体现了“谋”的结果。
D.两文的语言都简练而生动,都运用了比喻和描写。
(4)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组卷:8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