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海市延安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10分)
-
1.按要求填空
(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2)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道德经》中“
(4)《江城子》中,苏轼以“
(5)《论语》中,孔子因子贡之问对“恕”做了解释:“组卷:2引用:2难度:0.9 -
2.阅读以下文字,概括说明这两则材料内涵的共性。
材料一: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论语•阳货》)
材料二: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组卷:14引用:2难度:0.5
二、阅读(50分)
-
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义田记(1)
宋 钱公辅 ①范文正公(2),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②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
③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位充禄厚,□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
④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3)。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⑤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4)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⑥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注释:(1)义田:指官府建立以其收入救济灾民的田产。(2)范文正公:即范仲淹,“文正”是他死后的滋号。(3)觞桓子:罚桓子饮酒。(4)瘠(zì):通“胔”,指没有完全腐烂的尸体。
(1)依次填入第三段“口”中的词,正确的一项是A.既 然 盖 如此 B.已 而 唯 云尔 C.虽 而 唯 而已 D.则 然 盖 罢了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五段写法上特点的一项是
A.骈散结合
B.铺陈递进
C.正反对比
D.欲扬先抑
(4)文章第五段“而……岂……况于……”重复出现,请赏折其效果。组卷:2引用:3难度:0.5
三、作文(40分)
-
8.有这样一句谚语:你需要在口袋里经常放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世界为我而造”,另一张写的是“我只是一粒尘埃”。
这句谚语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组卷:6引用:1难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