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二单元》2023年单元测试卷(7)
发布:2024/10/12 11:0:2
一、现代文阅读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劳动与教育是自人类社会诞生起就存在的为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二者自古以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基于中国社会的发展脉络来梳理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从中国古代劳动教育的缺失,到近代劳动教育的起步,再到新中国成立后劳动教育的发展,劳动教育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才被学校系统接受。
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的转折点,此时百家争鸣、学术繁荣,许多思想观点、文化传统都在这个时期被系统化、理论化,并且在秦汉以降的各个历史阶段中得以保存和延续。道家崇尚自然,主张“大巧若拙”“朴散为器”,将手工业者的匠心与逐利者的心机联系在一起,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庄子•天地》)。后世知识分子对“奇技淫巧”嗤之以鼻,将手工业者视为只会钻营的小人,盖是受此影响。“君子”是儒家学说体系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是德才兼备的从政者,其与从事生产劳动的“小人”有着不同的社会分工。《论昏》中“樊迟问稼”一事反映了孔子对稼圃之类体力劳动的轻鄙,此后孟子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以及荀子的“君子以德,小人以力”(《荀子•国富篇》)都是对孔子态度的继承,他们将劳心者与劳力者分野,使之在社会地位与人生价值上有了高低贵贱之分。秉承这种态度,儒家学者重视个人德行与治学态度的培养,将生产劳动排斥在教学活动之外。其他诸子在对待劳动者的态度上与儒家大多一致,包括与儒家互绌、代表中下阶层的墨家也认为不从事生产劳动的上说下教者“虽不耕织乎,而功贤于耕织也”(《墨子•鲁问》)。儒墨两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其对劳动及劳动者的轻视基本代表了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态度,这种态度反映在教育上,就表现为无论是官学还是私学,均忽视劳动教育,日常教学活动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常态。
……
人工智能的崛起让劳动的基础作用以及劳动教育的现代价值在后工业化社会遭到了新一波质疑。这些质疑实则是对劳动内涵的误读,将劳动窄化为谋生的手段;同时也是对劳动教育目标片面化的理解,将劳动教育窄化为技能训练的方式。人类通过劳动创造了自己也在劳动中不断地发展和充实自己。劳动不仅是人类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的基础,也是人提高审美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实现社会价值的基本途径。如果整个社会仅将劳动视为获取物质利益的方式,忽视它能够帮助个体实现自我的功能,那么拜金主义、投机取巧的社会乱象就可能频繁出现。
尽管劳动教育的目标可以有很多,如掌握劳动技能、培养动手能力、养成劳动习惯、提高独立意识等,但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的目标只能是“培育学生尊重劳动的价值观,培育受教育者对于劳动的内在热情与劳动创造的积极性等劳动素养”。要教育孩子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高自己,切不可舍本逐末,片面地将劳动教育视为技术训练的手段。
(摘编自申国昌、申慧宁《我国劳动教育的历史审思与未来展望》)材料二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为工业制造、商品生产提供了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为职业教育的基础性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以及职业追求,对世界其他国家劳动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下表为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颁布的主体中学7/8年级劳动技术教学大纲,从中可以看出7/8年级学生劳动能力的发展路向。该大纲力图通过为学生提供参与不同领域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的机会,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多方面知识的行动力。家政 技术 经济 生活规划 营养学、卫生与家庭食品安全;可持续发展、健康与经济背景下的家庭饮食;厨房的个性设计;他人饮食习惯与需求;个性化的饮食文化;具有文化差异的饮食习惯。 不同的安全守则;家用电器的使用规则;家用电器的节能使用;传统与生态性的发电原理。 消费者权益保护措施;可持续发展、生态健康、融资背景下的消费行为;基于个体经验与生活领域内个人、他人的需求;个人生活目标的定位与发展;家庭与职业之间的和谐(男性、女性)。 职业导向 性别歧视视域下个人进入家庭工作;性别观念下的社会与家庭事务价值观。 青少年职业选择;技术型企业中的工作安全、组织与计划;相关设备与机器的使用;原料加工与处理的操作技巧。 个人的职业规划;男性、女性的职业选择;雇佣与企业身份认同训练;企业生产环境保护的意义;生态导向性生产活动;个人参与企业共同决议。
A.劳动教育历时弥久才被学校系统接受,这是对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而得出的结论。
B.儒家和墨家受道家思想影响,认为体力劳动者是逐利的小人,所以轻视劳动和劳动者。
C.仅将劳动作为谋生的手段,和仅将劳动教育作为技能训练的方式都是当下对劳动的误读。
D.德国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将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以及职业追求作为其重点。
(2)下列对材料二表格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纲关注基础教育中的劳动教育,涉及家政、技术、经济三大领域,对生活规划与职业导向两个主题的教学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B.就家政领域而言,大纲引导学生关注家庭和个人的饮食,分析性别对家政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下的社会与家庭事务价值观。
C.就职业导向而言,大纲引导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与规划,培养组织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安全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参与意识等。
D.大纲除了教育7/8年级学生了解和掌握某些职业技能外,还注意引导学生在进行个人职业规划时,首先考虑性别对职业选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选出下列教育活动中不能体现劳动教育最核心、最本质目标的一项
A.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一年级开展刺绣、雕刻、泥塑等兴趣活动。
B.学校开展研学旅行、专业实习等,组织学生参观“十三五”劳动成果展。
C.学校举行消防安全演练活动,指导学生学会使用灭火器,懂得紧急避险。
D.学校用宣传语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时代意义,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第二段的行文脉络。
(5)请结合两则材料阐释如图这幅漫画的内涵。组卷:1引用:4难度:0.5
二、文言文阅读
-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梓人传
[唐]柳宗元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砻斫之器。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继而叹曰: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吾闻劳心者役人,劳力者役于人,彼其劳心者欤!能者用而智者谋,彼其智者欤!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其执役者为徒隶,为乡师、里胥;其上为下士;又其上为中士,为上士;又其上为大夫,为卿,为公。离而为六职,判而为百役。外薄四海,有方伯、连率。郡有守,邑有宰,皆有佐政;其下有胥吏,又其下皆有啬夫、版尹,以就役焉,犹众工之各有执伎以食力也。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犹梓人之善运众工而不伐艺也。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
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余谓梓人之道类于相,故书而藏之。
【注】梓人,木工,建筑工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B.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C.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D.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引:此指量尺。寻,八尺。引,十丈。
B.乡师:乡里的私塾老师。
C.里胥:古代的一里之长。
D.版尹:古代掌户籍的官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梓人善于计算建筑材料,他精心考虑怎样用料会适合高低、深浅、方圆和长短的需要,随后指挥工匠们具体劳作。
B.梓人说他到官府干活谋生,得到的工资是工人们的三倍;到私家干活,得到的工钱是总收入的大半。
C.京兆尹要修建衙门,我经过那里,看到积聚了许多建筑材料,汇聚了许多工人。他们有的拿着斧头,有的拿着刀锯,都围成圈子愤怒地与那个木匠对峙着。
D.作者认为,那些远的近的小的大的各种事情,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房屋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房屋直到完成一样。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彼将舍其手艺,专其心智,而能知体要者欤?
②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组卷:35引用:7难度:0.6
三、诗歌阅读
-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色 彩
闻一多
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
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热情,
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
黑还要加我以死。
从此以后,
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
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
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生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该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
C.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
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
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
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
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
(3)诗人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试举例加以说明。
(4)既然“灰白赠我以悲哀”“黑还要加我以死”,诗人为什么在结尾却说“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组卷:24引用:16难度:0.5
六、语言文字应用
-
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言语得体,举止优雅,传播优秀文化,新时代学生应以文明自豪。
材料:平等 诚信 友善
遵守社会公约 关怀弱势群体 维护公共权益
尊老爱幼 信息开明 克勤克正 嘘寒问暖 打击特权 有始有终
答:①
②
③组卷:17引用:12难度:0.6 -
9.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完成文后表格。
红色经典,是“红宝石砌(qi)成的万里长城”,记录了波澜不惊、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承载(zǎi)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这些伟大的革命精神,也是砥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扩大和发掘红色文化的影响力,让红色经典历久弥新,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毋(wú)庸置疑要在形式上创新,但_______。文段中的错误类别或填空要求 指出或描述错误 写出正确的字音、字形、词语或表述,或填空 请分条列举新时代需要阅读红色经典的理由 注音有误 字形有错 词语运用有误 有语病的句子 根据上下文,写出适合于语段中横线处的语句 组卷: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