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湖南省衡阳市部分学校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5/1/7 15: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郭沫若曾说,李白和杜甫是像兄弟一样的好朋友,他们就跟天上的双子星座一样,永远并列着发出不灭的光辉。这是对李白和杜甫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的准确评价。李、杜齐名,但他们的诗歌有很多不同之处。
          李白写任侠和求仙学道,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抒发个人失意的不平,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深刻的是那些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的诗篇。杜甫也赞美祖国的壮丽山河,也抒发个人的失意和不平,也暴露与抨击黑暗政治,而他反映当时现实最为动人的则是那些描写贫富悬殊、战乱灾难和百姓疾苦的诗篇。那些诗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广阔和深入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被称为“诗史”。
          明代的袁宏道指出,李白善用虚,杜甫善用实。写虚与写实,正是李、杜诗歌创作方法上的重要区别。“虚”,是指侧重于精神世界的描写。在反映客观现实的时候,李白常常带着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感情的逻辑去取代生活的逻辑,如写愁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在这里生活本身如何并不重要,感情爆发的需要才是重要的。李白的有些诗甚至离开现实,直接写幻境来寄寓理想。他有近八分之一的诗,写求仙学道。诗中所写的幻境,既非生活所实有,也无托喻现实的意义,而是他渴望成仙的理想的外化,他把自己的理想幻化为一个个并不存在的幻境。在那些幻境里,他和仙人往来,和青童、玉女相处。那些自己构造的幻境被当成了生活的实去描写。李白还有一些诗,是直接发议论,他抨击现实黑暗的诗大多如此。所有这些,都是以表现精神为主、带有主观色彩的写虚的方法。当然,李白也有一些诗是写实的。不过,写实的方法在李诗中不占主要地位。与李白不同,杜甫主要用的是写实的方法。杜甫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反映生活的本质,如《三吏》《三别》十分真实地写出了当时战地人民的生活苦况。杜甫还注重对客观世界进行细致的观察,描写准确而传神。杜甫观察现实的细微往往使人叹为观止,如《春夜喜雨》写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蒙蒙雨雾,无声无息地飘落,“潜”和“细”把春雨的神韵全传达出来了。当然,杜甫有时也用写虚的方法,但主要的是写实。
          李白的诗歌有一种清雄奔放的美。他的诗表达的感情往往是壮大明朗的,表达感情的方式则是爆发式的。他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而是火山爆发般地把感情倾泻出来。他的诗想象十分壮丽,境界往往十分开阔,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壮大明朗的感情基调,爆发式的感情表达方式和壮美的诗境,构成了李诗清雄奔放的风格特色。杜诗则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忧思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反复咏叹、百转千回。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像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感情显得更加深沉。如《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写登楼所见,景色壮阔;面对洞庭湖的壮阔景色,诗人骤然百感交集,“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对身世苍凉、老病漂泊的伤怀,对离散亲朋的眷念,对国家灾难与人民疾苦的忧虑,全都涌上心头。看来这百感交集的强烈感情就要爆发出来了,但只说了一句“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汹涌的感情大潮只流出一股潮水,在感情抒发上给人以回流起伏之感。深沉的忧思、波浪起伏的感情表达方式,最后都通过语言,形象描写和节奏韵律,表现为诗的悲壮美,构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他们的诗歌有很多不同之处,但这不影响我们对两位诗人和其诗歌的热爱。
    (摘编自育星资源网)材料二:
          李白和杜甫,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二人的诗歌呈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
          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到处游历,广交朋友,拜谒社会名流。杜甫比李白晚出生十一年,但这是很重要的十一年。李白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的主要创作活动在安史之乱爆发也即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以后。
          李白的整个青年时期,正是大唐王朝的全盛期,即历史上所称道的开元盛世。李白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繁荣的盛唐社会给了他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业的理想。他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生活,似乎不世功业唾手可得。但当他去敲仕途大门的时候,呈现在他面前的不仅有盛唐社会的繁荣,还有它的腐败与黑暗。他开始希求援引以一登仕途,但未能如愿;后来应诏进京,供奉翰林,而不久即被排挤出京。李白先后两次进京,他看到了朝政的腐败与黑暗。李白讴歌理想,抒发悲愤;蔑视权贵,追求自由;揭露现实,抨击时政;情绪起伏,充满矛盾。这些都在李白的诗歌中体现出来了,最终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杜甫的青少年时期虽也受到盛唐文化的熏陶,有着建功立业的非凡抱负。在青年时期,杜甫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与李白相见,共同论诗,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但是长安十年,杜甫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也正是安史之乱的前夕。他看到过开元盛世的繁荣景象,但他更多地认识到大唐衰败到来前的危机四伏。与诗仙李白相比,杜甫更多的是对国家的忧虑以及对百姓的生活艰难的同情。
          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后来他弃官西行,定居成都;晚年漂泊于鄂、湘一带,贫病交加。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被誉为“诗史”。
    (摘编自瑞文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引用郭沫若的说法,并认可这是对李白和杜甫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准确评价,进而引出文章的中心观点。
    B.李白善用侧重于精神世界描写的“虚”,他写虚时离开现实,直接写幻境来寄寓理想,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C.杜甫于安史之乱前在长安困顿了十年,仕进无门,他没有看到长安的繁荣景象,他看到的是大唐衰败到来前的危机四伏。
    D.李白的诗表达感情的方式是爆发式的,火山爆发般地把感情倾泻出来,而不是在那里娓娓动人地叙述或缠绵悱恻地抒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一些诗描写了贫富悬殊、战乱灾难和百姓疾苦,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巨变,这些诗被称为“诗史”。
    B.杜诗常蕴含着忧国忧民的深厚感情。诗人在表达时,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之后感情缓慢地流出来,显得更加深沉。
    C.繁荣的盛唐社会给了李白昂扬的精神面貌和建立非凡功业的理想,李白用理想主义的眼光去看待生活,所以形成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D.李白出生于盛唐时期,他的一生绝大部分都在漫游中度过,他广交朋友。杜甫比李白晚出生十一年,但与李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3)根据材料一,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杜甫不同于李白的诗歌创作特点的一项是
     

    A.《登岳阳楼》中诗人表达感情的方法是反复咏叹、百转千回,给人以回流起伏之感。
    B.《望岳》描绘了泰山雄伟、恢宏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C.《蜀相》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暗含着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D.《春夜喜雨》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出了春雨的神韵,描写准确而传神。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
    (5)两则材料都谈论了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9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相  马
    郑俊甫
          窑镇东南有一方地,跑马场大小,四周围以木桩。空地里也到处是木桩,一根根杵在那儿,极似兵戎相见的战场。窑镇人称这块地为“牲畜行”,也就是交易牲畜的场所。说是“牲言行”,其实圈建数十年来,里面交易的多为马匹,所以当地人常唤作“马行”。
    “马行”逢三六九吉日开集,开集时,十里八乡的马贩子便云集于此,极是热闹。“马行”里的交易,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靠的是“中间人”撮合。
          一般成功一桩买卖,双方都要付给“中间人”一些佣金。“中间人”吃了买方吃卖方,看似潇洒,其实不然。要做一个上得台面的“中间人”,起码得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诚信,看到什么说什么,既不看人下菜碟,也不暗收好处打诳欺瞒。二是能耐,这能耐便是相马,一匹马往跟前一站,一看二摸三遛弯,看是看牙口,摸是摸膘情,遛是遛役力。可别小瞧了这三招,没有几年的工夫是学不来的。
          窑二就是做“中间人”的。在窑镇马行,窑二的名头很是响亮,不管是外地的还是本地的,一进马行,当头便是一句,窑二在不?似乎找着了窑二,卖马便卖的心安,买马便买的理得。
          窑二入行十年,相马无数,从来没有发生过一例退马事件,这让窑二的头上罩上了一层无形的光环。窑二也不拿架,人极随和,往往逢了集开了市,便左手托一紫砂壶,右手摇一雕花扇,迈着碎步,边走边眯上眼“呲溜”一口,然后咂咂嘴,哼出一段字正腔圆的京腔来,神仙一般。
          这日逢九,照例是马行开市的日子。一大早,马行偌大的场子里就热闲起来,一根根木桩上栓满了各式各样的马。买主,卖主,手一袖,使蹲在那儿等。等谁?窑二。
          窑二来了,边走边哼。左手茶壶,右手竹扇,八字须,瓜皮帽,长袍马褂,干净利落。不时地有人站起来,喝上一声好,然后问一句,窑二爷,来了您?窑二笑着点点头,答一声,来啦,接着哼。
          进了马行,虽说没有交易,窑二也不闲着,人围着栓在木桩上的一匹匹马,来来回回地看。看着,看着,窑二的脚就在一匹马跟前顿住了,是匹枣红马,毛色纯正整齐,浑身缎子般发亮。窑二围着那匹马连转了三圈,叹了一声,好马!
          窑二相马从不轻易夸马,看窑二的神态,这马绝非等闲了。立时就有打算买马的人聚了来,把窑二团团围住。人群里有一个胖子开了腔,窑二爷,这匹马当真是好马?窑二眯着眼答,您当我是闹着玩的?胖子瞅着瞅那匹马,摇一摇头,说瘦了点,窑二上下打量了胖子一回,应道,驮货爬坡颠山道,您可见过胖子走得下来的?人群哄地笑了起来。窑二一摆手,说,对不住,只是打个比方,没有嘲笑您的意思。胖子也笑,胖子说,冲了窑二爷这句话,这马我要了。
          接下来就是商量价钱了。卖马的人是个瘦子,一胖一瘦分别跟窑二用手势打起了哑谜。围观的人屏着息,瞪着眼,一个个盯得仔细,生怕错过了一场好戏。价码终于在窑二伸出的手势里定了下来。窑二伸出五根手指,冲着人群晃了晃,人群中就响起了一阵喧哗。一般的马都是二三十块大洋成交的,好了也不过四十块大洋,这匹马居然卖到了五十块,真真破了天价。
          在众人的唏嘘里,胖子很豪爽地掏出了五十五块大洋,交到窑二手里,五十块是买马的钱。五块是酬金,酬金本该是两块大洋,胖子说,难得今天买了匹好马,多谢窑二爷。
          胖子兴冲冲地牵着那匹枣红马走了。
          本以为此事到此结束,不想却节外生出了枝。事情出在十天之后,胖子买回的枣红马突然病了,胖子起先以为是小毛病,请了兽医来看,兽医看了几次,却珍不出毛病来,只好开了药,灌服,十多天下来,病一点儿也没有见好,却白白贴进去十几块大洋。胖子有点儿急了,本想花高价买匹好马来挣钱,谁知却成了赔钱货。
    眼见马病得不行了,胖子寻到了马行,追问窑二缘由。窑二摇头,说定是您饲喂不当的事。胖子不服,想要退马。窑二说,马行有规矩,马在买马人手中超了三日,概不退换。如果都像您这样,喂出病来就来退换,马行岂不乱了套?众人皆点头附和。
          胖子见辩不过,一急之下,竟在一天夜里把自己挂在了马行的一根木桩上。
          窑二听了这事,一跺脚,长叹一声,再不去马行。数日之后,窑二也一病不起。
          那天,眼见窑二的身子骨不行了,窑二的老婆抹着泪坐在床头,望望窑二,又望望得了怪病倾家荡产也治不好的儿子,凄切道,都怪我,不该出了这等馊主意,逼你牵了自家的马去骗人啊。窑二摇头,幽幽地说,不怪你,怪我自己,一个七尺男儿竟不能养活妻儿,却靠这等手段害人害己,还有何面目苟活于世啊!
          言毕,两行浊泪爬上了面颊。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的开篇介绍窑镇的“马行”,为下文主人公窑二的出场做铺垫。
    B.胖子“很豪爽”地花五十五块大洋买马,说明了胖子既富裕又豪爽。
    C.“言毕,两行浊泪爬上了面颊。”这一结尾“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窑二得知胖子死后“跺脚”“长叹一声”,表明他内心无比悔恨。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相马”为线索,结合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视角独特,反映了一些社会问题,表现力强,发人深思。
    B.小说运用第三人称展开叙述,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件的全貌和各色人等的本来面貌,灵活自由,不受拘束。
    C.小说在开头极力运用渲染手法,表现了窑二相马技术的高超,既有正面的描绘,也有侧面烘托和衬托。
    D.小说语言简洁质朴,散淡平静,如小说在结尾才道出事情的原委,使小说呈现出散文化的风格特点。
    (3)窑二得知胖子死讯后,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有人评价郑俊甫的作品风格为“他笔下的文字,生满根须,牢牢抓着故乡土地最茁壮的两根:一个是善,一个是情。”请你结合本文加以理解。

    组卷:12引用:4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大豆起源国,虽然我国保存着世界上最丰富的大豆种质资源,但是现在我们却缺少①
     
    ,大豆平均单产不到美国的60%。
          大豆种质资源只有在鉴定后,②
     
    ,从而从不同特性的基因中提取好的基因进行育种。我国对大豆资源的鉴定和利用严重不足,育种亲本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导致品种的产量、品质提升较慢,很难选育出具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  ),目前还以杂交育种和与分子技术辅助选育相结合为主,而一些发达国家已进行了“生物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育种。我国在大豆育种效率和具体性状的精确改良上与发达国家③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在大豆育种技术上
    B.在大豆育种技术上,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是我国
    C.在大豆育种技术上,我国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
    D.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的是我国,在大豆育种技术上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组卷:4引用:6难度:0.4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材料二: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高尔基
          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叙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组卷:6引用:4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