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9课 古诗三首》2022年同步练习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
1.根据语境,看拼音,写汉字。
西yuè组卷:32引用:3难度:0.9 -
2.给带点的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或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jí jì )组卷:87引用:3难度:0.7 -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仰 聘 楷 尊 锥 抑 骋 谐 遵 堆 组卷:31引用:2难度:0.7
三、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9分)
-
8.根据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完成练习。
(1)根据意思写诗句。
①满怀希望地望着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
②三万里长的大河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华山高耸接青天。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
(2)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练习。
①前两句诗中的“
②全诗以“
(3)根据自己的了解完成填空。
①“河”,指
②五岳,东岳组卷:34引用:1难度:0.7 -
9.对比读古诗,回答问题。
【甲】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①忽传收蓟北②,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1)下列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甲诗开篇即写眼前之景:虽山河仍在,可城破国陷,一片荒凉衰朽景象。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让人满目凄然。
B.甲诗尾联写诗人忧愁渐深,头发愈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上。这种愁情是诗人与亲人书信中断,思念亲人所致。
C.甲诗全诗由景及情,情景交融,感情深沉,含蓄凝练,充分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D.乙诗抒写诗人情感时运用了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的手法。
(2)乙诗尾联中连用了“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四个地名,请分析“即从”“穿”“便下”“向”这几个连接词的妙处。
(3)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诗都写到了“泪”,请分析它们各自蕴含的情感。组卷:95引用:4难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