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苏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专题8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2021年单元测试卷(4)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

  • 1.下列物质能溶于水,其溶液显酸性的是(  )

    组卷:5引用:1难度:0.8
  •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36引用:1难度:0.6
  • 3.2010年8月至今年4月,浙江共查处酒后驾驶204 596起,其中醉酒驾驶20 593起,行政拘留20 471人.案件起数,居全国前列.交警执法时,主要测量驾驶员体内的(  )

    组卷:9引用:2难度:0.7
  • 4.能一次区分乙醇、乙酸、苯和四氯化碳四种物质的试剂是(  )

    组卷:22引用:1难度:0.5
  • 5.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12引用:3难度:0.5
  • 6.羧酸和醇反应生成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

    组卷:67引用:5难度:0.5
  • 7.如图是常见四种有机物的比例模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24引用:5难度:0.6
  • 8.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1)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3)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CH3COOH+Br2
    红磷
    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4)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2CH3COOH→+H2O,是①②键断裂.

    组卷:1160引用:19难度:0.9

三、实验题(共4小题,满分39分)

  • 23.某课外小组设计的制备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知:
    Ⅰ.CaCl2可与乙醇反应生成不溶于有机溶剂而溶于水的结晶醇化物。
    Ⅱ.有关数据:
    物质 乙醇 乙酸 乙酸乙酯 浓硫酸(98%)
    沸点/℃ 78.5 117.9 77.0 338.0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A中盛有浓硫酸,B中盛有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碎瓷片,D中盛有含酚酞的饱和Na2CO3溶液。
    ②打开A中活塞,逐滴滴加浓硫酸,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圆底烧瓶。
    ③待D中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C,将D中混合物搅拌,然后静置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的作用是
     
    ;若用同位素18O示踪法来确定产物水分子中氧原子的提供者,写出能表示18O位置的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实验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
     
    。(填标号)
    A.反应乙酸和乙醇
    B.反应乙酸并溶解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Na2CO3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快酯的生成速率,提高其产率
    (3)该小组成员将教材中制取乙酸乙酯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一是将发生装置中的大试管换成了圆底烧瓶,其优点是
     
    ;二是在导管末端连接了球形干燥管,优点是
     
    ;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
     

    (4)写出步骤③中观察到的现象:
     
    ;分离出乙酸乙酯层后,一般用饱和食盐水和饱和氯化钙溶液洗涤乙酸乙酯层,可除去
     
    (填名称)杂质;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
     
    (填标号)。
    A.P2O5
    B.无水Na2SO4     
    C.NaOH固体
    D.碱石灰
    (5)该小组成员又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夹持装置、加热装置均已略去),与如图1所示的装置相比,本装置的主要优点有
     

    组卷:31引用:1难度:0.5
  • 24.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试管丙均用60~80℃的水浴加热5~6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节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淀粉和纤维素在酸的催化作用下完全水解后的产物都是葡萄糖
    B.淀粉、纤维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C.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可发生水解
    D.糖类都具有相同的官能团
    (2)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3)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4)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5)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组卷:69引用:3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