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必修上册《第6课 芣苢》2021年同步练习卷(3)
发布:2024/11/13 7:0:2
一、选择题
-
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82引用:14难度:0.7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15引用:4难度:0.9 -
3.下列诗句断句有误的一项是( )
组卷:41引用:11难度:0.7 -
4.下列加点的词语存在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组卷:18引用:8难度:0.9
三、诗歌鉴赏
-
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子 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在城阙⑤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选自《诗经•郑风》)注:①子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子,男子的美称,这里即指“你”。衿,即襟,衣领。②嗣(yí)音:传音讯。嗣,通“贻”,给、寄的意思。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④挑(tiáo)兮达(tà)兮:独自走来走去的样子。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可望穿秋水,不见人影。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
B.“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运用了比喻修辞,其含意是: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C.全诗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
D.全诗不到五十字,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
(2)诗歌前两章采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特点和作用。组卷:21引用:7难度:0.5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无 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选自《诗经•秦风》)(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
B.这首诗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
C.或同穿一“袍”,或同穿一“泽”,或同穿一“裳”,这说明百姓们从军时贫穷“无衣”,表达了他们悲愤哀怨、无可奈何的感情。
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
(2)《诗经》主要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其中的哪种手法?其作用是什么?组卷:65引用:9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