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ㅤㅤ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了生产力的第一次大飞跃,这其中与之匹配的经验形态知识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强调经世致用的中国在这种知识形态下保持了数千年的领先地位。那时候,人们往往穷其一生学一门手艺,靠此即可安身立命。经验形态知识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学习效率不高,必须靠岁月的积累来发展;二是普遍性不足,耕种田地的人不了解捕鱼技术,学木工的人不熟悉铁匠的路数。经验形态知识不是没有理论,而是这种理论往往建立在经验直觉的基础上,无法量化,也无法标准化。譬如传统中医,它也有一套理论,但这种理论多处于哲学层面,没有达到现代科学的范式要求。传统中医在本质上是经验形态知识,因而世人更信赖和追捧白眉白须的“老中医”,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医的发展。
    ㅤㅤ欧洲人从14世纪开始酝酿并且在17世纪实现了知识形态的革命,这就是现代知识学科化和原理式知识形态产生。知识形态上的落后,造成了近代中国的相对衰落,使其无法与掌握新知识形态的西方相抗衡。
    ㅤㅤ肇始于欧洲的原理式知识形态,催生了大工业标准化生产。就这种知识形态而言,一是学习效率高,教育变得系统化、制度化了;二是具有普遍性,科学原理可以应用在各个领域。基于原理式知识形态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不断侵蚀着基于经验知识形态的自然经济的地盘,这就是西方支配世界的知识逻辑。过去经验知识形态下生产出的产品,在原理式知识形态下规模化生产的潮水般的产品面前,已无力继续支撑下去。西方通过这种知识优势,成为近现代社会的强势文化。
    ㅤㅤ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发展,步入工业化进程,就必须学习原理式知识,超越原有的知识形态。发展中国家的学生纷纷到发达国家学习,实质上就是完成知识形态超越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当发展中国家不断学习现代学科化原理式知识后,世界的知识地图就会逐渐发生变动。中国制造业的成功,就是中国在知识生产方面进步的具体表现之一,实现了从跟跑向并跑甚至个别领域开始领跑的变化。
    ㅤㅤ更加重要的是,当前知识形态正在发生着新的嬗变。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形态变成信息技术介入下的智能化知识形态,社会生产力进一步爆发。与之相适应,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信息技术时代的知识形态是前两种知识形态的合题。
    ㅤㅤ知识形态的改变会带来经济形态的变化,同时也影响到文化教育的发展。实际上,教育的方式已经因知识形态的变化而改变。农业时代的教育是经验的积累,是跟着师父来观察体验这种知识形态。而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则是为标准化生产准备人才,因而往往进行规模性和规格化的教育,有严格而统一的标准要求。在信息技术或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来进行教育;不仅鼓励孩子学会现有的知识,而且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构建差异化、个性化的知识结构,这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是不同的。
    ㅤㅤ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已彻底摆脱了经验和原理式的知识形态。实际上,先前的知识形态是后来知识形态的基础和要素,后来的知识形态是在原先知识形态基础上的发展,且在自身中包含着原来形态的知识。
    (取材于韩震的《把握知识形态演进的历史逻辑》)(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关于“知识形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农耕文明的经验知识形态发端于中国。
    B.原理式知识形态帮助欧洲实现了反超。
    C.经济全球化催生了智能化的知识形态。
    D.三种知识形态在各国都是自然演进的。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过去,学木工的人凭手艺就能安身立命,但铁匠不能。
    B.中国制造业的成功,是超越原有知识形态的结果之一。
    C.当今时代的学生在学校里可以学到多种形态的知识。
    D.每一次知识形态的演进,都能带来生产力的极大增长。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男耕女织作为经验知识形态的一种生产方式,是落后的标志。
    B.传统中医理论多为经验直觉,当代社会需要让它更科学规范。
    C.原理式知识形态的生产优势在于它带来了产品品质的大幅提升。
    D.工业化时代规格化教育,促使人们日益重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

    组卷:10引用:1难度:0.5
  •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ㅤㅤ①从文化资源看,中国动画有极为丰富的底蕴。许多观众           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都适合用动画形式来表现。1941年问世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就取材于《西游记》,观众至今仍           
    ㅤㅤ②不仅中国动画故事取材和思想内核始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而且很早就形成了追求民族风格。《铁扇公主》创作者万古蟾曾断言:“要使中国动画事业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就必须在自己民族传统土壤里生根。”1961年上映的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借鉴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创造出一群           的小蝌蚪形象,让齐白石的画“动”了起来。
    ㅤㅤ③对民族动画风格传承和弘扬,一直延续到今天。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国产动画作品,都从这一风格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如《大鱼海棠》中以福建土楼为            的建筑,《白蛇:缘起》里的烟雨江南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韵味融进影片的独特体现。
    ㅤㅤ④中国动画要想持续赢得当代受众的喜爱,(ㅤㅤ)秉承中国民族风格,给人天然的文化亲近感,(ㅤㅤ)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符合当下审美习惯和市场需求的时代化表达。事实上,这些年在票房上表现亮眼的国产动画片,都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又打开了新的表达空间,给人以新的审美体验和文化想象。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津津乐道 耳熟能详 活灵活现 原型
    B.耳熟能详 津津乐道 活灵活现 原形
    C.津津乐道 耳熟能详 栩栩如生 原形
    D.耳熟能详 津津乐道 栩栩如生 原型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的画线句子是一个病句。
    B.第②段两个引号的作用不相同。
    C.第③段两个加点字都可以删去。
    D.第④段括号可填“除了”“更需要”。
    (3)下面这组句子应该放在原文哪一段的结尾?请给出答案并阐明理由。
    《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了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形象,赋予这一传统故事新的内涵,与当代受众形成更大的精神共鸣,最终取得超过50亿元的高票房。

    组卷:19引用:1难度:0.5

二、本大题共2小题,共43分。

  • 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ㅤㅤ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雾若带
    ㅤㅤ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姚鼐《登泰山记(节选)》(二)
    ㅤㅤ六月初八日,出莆郡西门,西北行五里,登岭【1】,四十里,至莒溪,降不啻数岭矣。又二里,一侧径西向坳,北复有一磴,可转上山。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余意九鲤湖之水,历九漈【2】而下,上跻必有奇境,遂趋石磴道。芳叔与奴辈惮高陟,皆以为误。顷之,径渐塞,彼益以为误,而余行益励。既而愈上愈高,无所极,烈日铄铄,余亦自苦倦矣。数里,跻岭头,以为绝顶也;转西,山之上高峰复有倍此者。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入,不复知在万峰顶上也。
    ㅤㅤ南过通仙桥,为钟鼓楼之蓬莱石,则雷轰漈在焉。涧出蓬莱石旁,底石平如砺,水漫流石面,匀如铺縠。少下,而平者多洼,其间圆穴,为灶,为臼,为樽,为井,皆“丹”名,九仙之遗也。平流至此,忽下堕湖中,如万马初发,诚有雷霆之势,则第一漈之奇也。九仙祠即峙其西,前临九鲤湖。湖不甚浩荡,而澄碧一泓,于万山之上,围青漾翠,造物之酝灵亦异矣!晚坐祠前,新月正悬峰顶,俯挹平湖,神情俱朗,静中沨沨【3】,时触雷漈声。
    ——节选自徐霞客《游九鲤湖日记》(有删减)注释:【1】此为福建江郎山。【2】漈:瀑布。【3】沨沨:水声。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京师风雪 乘:冒着
    B.而半山雾若带然 居:停留
    C.降不啻数岭矣 陟:跋涉
    D.无所极 查:深远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余始循 “丹”名
    B.而半山居雾若带 苏子愀
    C.转西 顺风
    D.底石平如砺 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世人都叫它天门
    B.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我)渐渐看到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古时博戏掷具一样立着的东西,那都是山峰
    C.循山屈曲行,三里,平畴荡荡,正似武陵误入
    (我)沿着山路匍匐前行三里,平坦的田地水波荡漾,像武陵人误入桃花源一样
    D.新月正悬峰顶,俯挹平湖,神情俱朗
    初升的月亮正悬挂在峰顶上,(我)俯身掬取平静的湖水,精神心情都明朗畅快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一),作者用“自”“历”“穿”“越”等动词记录了登泰山前的旅程路线。
    B.选文(一),作者描绘了日出前后的动态过程,用云天、群峰衬托日出的景象。
    C.选文(二),作者坚持攀登,疲倦不堪,后悔之前没有听取芳叔和奴辈的提醒。
    D.两篇选文都记叙了登山过程,共同点是两山都很高峻,攀登过程都十分艰难。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山深日酷,路绝人行,迷不知所往。
    (6)徐霞客说“上跻必有奇境”,他看到的“奇境”是什么?姚鼐登顶泰山之后是否也看到了“奇境”?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阐述。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微写作(共1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

  • 9.某校高一年级要办一期关于网络学习的电子板报,梳理网络学习方法,总结网络学习经验,探讨网络学习意义。请你给这一期板报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150字左右。

    组卷:4引用:1难度:0.7

五、作文(共50分)

  • 10.学习、劳动、青春、生命……,大都是平凡、平常的,但不平凡、不平常也蕴含其中。对此,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
    ㅤㅤ请以“平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ㅤㅤ要求:力求有感染力或说服力。不少于700字。

    组卷:12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