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一中高考语文仿真模拟试卷(五)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在梳理了数字史学与数字人文的差异后,我们发现数字史学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未来式”的气质。在许多场合,当数字史学的项目用漂亮的可视化工具得到呈现,志得意满的讲述者描绘为得到这些数据如何辛苦后,他们往往被追问的问题是:然后呢?这些形象的呈现说明了什么?是否经得起质疑?类似的问题似乎还没有进入到数字史学专家的研究视野。从史学的专业态度看,许多数字史学的项目,都属于未完成品,它们往往只提供了材料,但是对材料缺乏必要的深度研究。
造成这种状态的重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数字史学的许多参与者是基于对技术的兴趣加入进来的。虽然数字人文的工具越来越方便,但不是说你在博客上发表研究成果,运营微信学术公众号,就说明你在进行数字史学研究。数字史学仍然有一定门槛,需要学者对数字工具有一定了解,甚至最好能够成为勒华•拉杜里所谓的会编程的历史学家。目前从事这个领域的都是由满腔热情支撑的年轻人,他们对新生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传统研究功力可能还不够。他们只学会了运用绚丽多彩的工具,但还没有能力去解释。另一方面,参加数字人文论坛的专家,都来自不同学科,他们只能就技术问题展开讨论,在具体研究面上,可能提不出专业的问题,无法让数字史学的项目获得专业分析上的精进。
其次,数字人文研究所强调的“数据驱动”可能偏离了史学研究的路径。传统史学研究是论证驱动的,擅长分析问题,而数字史学研究者在数据驱动的思维指导下,花费大量精力去转换、提取、清洗数据,以为数据的获取就是研究本身,显然背离了史学研究的精髓。即使在公众史学领域大展拳脚的数字史学项目,也由于公众史学注重普及的特性,而在问题的论证上存在先天的不足。然而,只要历史学还要致力于学术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或者像学者指出的那样,新一代史学家应该更加关注“出思想”,那么数据驱动就远远无法满足历史学的专业需求,数字史学专家若仅停留在“数据”的层面,这个学派的未来就难以为继。
(摘编自王涛《“数字史学”:现状、问题与展望》)材料二:
正如古腾堡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近代化进程中思想的传播和知识的普及,数字技术的革命更进一步改变了知识世界的图景。历史学与新媒体相结合所诞生的数字史学,迎合了晚近以来历史学写作朝向大众化的趋势,成为公众史学运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与传统史料相比,数字化史料具有了前所未有的开放性。传统的纸质史料,如图书和档案,不论其存世数量还是保存地点都是封闭的,有的文献本身可能就是珍本孤本,即便有印刷或抄录的版本,流传数量一般也较为有限。通过互联网平台,网络数据库、网络图书馆可以直接将数字化之后的史料呈现到用户的终端。研究者与史料之间,不再有空间的阻隔;研究者与研究者之间,也不再有身份的差异。
数字史学进一步践行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史学“自下而上”的趋向,更加走向平民化和大众化。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不再只是传统的学术专著和论文的形式,通过网络、影像等新媒体的呈现,极大地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与此同时,它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以维基百科为例,它自建立之初即将自己定位为一部包含人类所有知识领域的百科全书,并作为一个开放源允许大众广泛参与。在约3500万注册用户中,有近8万名积极的写作者和编辑者,其中大多都是业余的普通网民。
与传统史学不同,数字史学毫不拘泥于形式,结合数字技术的发展也呈现出形式的多样性。不仅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超文本等,均可以通过数字的形式呈现,而且在数字数据库和网络图书馆建设、网站演示、历史地理信息系统、单机光碟和软件开发、电子出版、多平台应用、甚至电子游戏开发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前景。
数字史学有着传统史学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如果数字史学仅是网站演示或光碟形式的话,它同传统史学的差别只是改换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而已,都只是单向的内容发布。但自近十年前,基于网络平台由用户主导生成内容的互联网产品模式,也就是Web2.0技术的成熟,更是极大地推动了数字史学的前进。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普通人不必精通计算机程序设计就可以利用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平台上,专业历史学家、业余研究者乃至普通读者,都可以展开交流和对话,数字媒体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及,数字史学与公众史学有着诸多的交集和共性。数字史学的发展为更好地开展公众史学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史料的前提和保障,在技术上为普通人参与历史研究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进一步丰富了历史学的内容和形式,并改变了历史学的形态。
(摘编自周兵《历史学与新媒体:数字史学刍议》)(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虽然当下的数字史学项目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些数字史学研究项目尚属于“草创品”。
B.从事数字史学研究的年轻人,热情满腔,对新生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是在传统研究方面功力还不够。
C.数字史学的研究成果扩大了历史学的受众范围,也极大地鼓励了业余历史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使其更加平民化。
D.毫不拘泥形式的数字史学,具备了数字技术所能呈现的多种形式,使得它在未来许多方面都有了广阔的前景。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历史学专业的博士生如果掌握了数字工具,对编程比较精通,那么就有可能成长为一名数字史学专家。
B.如果数字史学家在“数据驱动”的同时能够致力于学术问题的分析与探讨,数字史学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C.维基百科作为历史研究的一个平台,大量业余研究者的积极参与,体现了数字史学平民化大众化的特点。
D.Web2.0的分享机制,使得数字史学改变了传统的、单向的读者与作者、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数字史学研究的一项是
A.通过网络数据库研究数字化史料
B.中国知网上发表史学研究的成果
C.到图书馆去查阅某珍本孤本史料
D.通过腾讯会议进行史学交流对话
(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说明。
(5)有人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对待数字史学的态度截然不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组卷:28引用:7难度:0.2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本一:
灯笼
吴伯箫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放在暗屋子里就哭的宝儿,点亮了灯哭声就止住了。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尽管大人们怕火火烛烛的危险,要说“玩火黑夜溺炕”那种迹近恐吓的话,但偷偷还要在神龛里点起烛来。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提起灯笼,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同洪亮大方的谈吐;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司马懿探山》。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记得,作着公正乡绅的祖父,晚年来每每被邀去五里遥的城里说事,一去一整天。回家总是很晚的。凑巧若是没有月亮的夜,长工李五和我便须应差去接。伴着我们的除了李老五的叙家常,便是一把腰刀、一具灯笼。那时自己对人情世故还不懂,好听点说,心还像素丝样纯洁,什么争讼吃官司,是不在自己意识领域的。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着吗?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
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的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每每想起小时候在村里上灯学,要挑了灯笼走去、挑了灯笼走回的事,便深深感到怅惘。母亲给留着的消夜食品便都是在亲手接过了灯笼去后递给自己的。为自己特别预备的那支小的纱灯,样子也还清清楚楚记在心里。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仿佛灯柱上还照例有些松柏枝叶作点缀。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
唐明皇在东宫结绘彩为高五十尺的灯楼,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的那种盛事太古远了,恨无缘观赏。金吾不禁的那元宵节张灯结彩,却曾于太平丰年在几处山城小县里凑过热闹:跟了一条龙灯在人海里跑半夜,不觉疲乏是什么,还要去看庆丰酒店的跑马灯,猜源亨油坊出的灯谜。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轿前轿后虽不像《宋史•仪卫志》载,准有打灯笼子亲事官八十人,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
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宋体字,从前很引起过自己的喜悦;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艺,如同黑漆大门上过年贴丹红春联一样。自然,若是纱红上的字是“尚书府”或“某某县正堂”之类,懂得了意思,也会觉得不凡的;但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可也未始勾不起爱好来。宫灯,还没见过;总该有翠羽流苏的妆饰吧。假定是暖融融的春宵,西宫南内有人在趁了灯光调绿嘴鹦鹉,也有人在秋千索下缓步寻一脉幽悄,意味应是深长的。虽然,“……好一似扬子江,驾小舟,风狂浪大,浪大风狂”的汉献帝也许有灯笼作伴,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吗?雪夜入蔡,与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注]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本文写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注]霍骠姚,指汉朝霍去病,曾多次率军大破匈奴;裴公,指唐朝裴行俭,曾率军打败突厥;雪夜入蔡,指唐朝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
文本二:
那时不自量力,曾妄想创一种文体:小说的生活题材,诗的语言感情,散文的篇幅结构。内容是主要的,故事,人物,山水原野以至鸟兽虫鱼;感情粗犷、豪放也好,婉约,冲淡也好,总要有回甘余韵。
(选自吴伯箫《无花果——我和散文》)(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孩喜欢火与亮光,仿佛天性,因为火光关涉着温暖的守护、游戏的快乐、节日的气氛等美好的元素,而这些都是人们从小眷恋的。
B.暗夜归途中的灯笼,见证了听故事的孩子和讲故事的祖父之间的亲密关系;深夜院子里亮着的灯笼,营造出家人相聚时祥和宁静的氛围。
C.“进士第的官衔灯”暗示姊家曾有的显赫地位,“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与之形成反差,暗示时过境迁,昔日的华贵不复存在。
D.相比有“尚书府”“某某县正堂”字样的纱灯,“普普通通一家纯德堂的家用灯笼”才是作者所爱,一贬一褒,突出作者对亲情的重视。
(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多个角度描绘记忆,如“月华”“繁星”属视觉,“犬吠”“谈吐”属听觉,夜行人的“私语”写静,“闹嚷嚷的观众”写动。
B.“路上黑,打了灯笼去吧”起到过渡作用,引出母亲送作者上学的情景,以多年来离乡漂泊的游子的视角来追忆,更增添惆怅的意味。
C.对宫灯的描写,使文章由对现实世界的关注转入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华丽的宫灯代表着现实中缺失的诗意生活,让作者心生向往之情。
D.文章语言凝练而典雅,例如,“如沸的繁星”以“沸”字表现繁星灼亮,“遍悬珠玉金银而风至锵然……”等语句则化用古典诗文语汇。
(3)《灯笼》最后两段在内容和主旨上起到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4)吴伯箫的《灯笼》将小说的题材、诗的感情、散文的结构融合在一起,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简要分析。组卷:38引用:6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1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山水画与古代园林建筑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传统山水画中。画面的主次关系是很讲究的,如果喧宾夺主,画面就会混乱、平板。因此,山水画在构图时,首先要① 。
古典园林的整体布局也很讲究建筑和空间的主从组合,通过对比实现主次分明、多样统一的效果。
中国传统山水画最忌将主题和盘托出。主张以含蓄的方式来表达画面的中心思想。要把握好这个火候,② 非常重要。如元代王蒙所作《长松仙馆图》,画面下方近水的岩石与长松交错,在郁郁葱葱的崇山峻岭中有两处有藏有露的山居茅舍。传达了“善藏者来始不露,善露者来始不藏”的意趣。
中国古典园林为表达园景意境的深邃,也会把某一景物通过山石、建筑、植物等遮掩一部分,使人看不到全貌。产生③ 。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2)请分别用两个否定句概括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特点。每句不超过10个字。组卷:45引用:13难度:0.6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艘红船哎/南湖浪里来/风里吹雨里打/方向不曾改/虽说是路途中常有困苦艰难/却总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红船向未来》)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鲜花掩盖着志士的鲜血/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
(《五月的鲜花》) 是谁在这古老的土地上/赶走贫穷带来幸福繁荣/那是你一把千锤百炼的斧头/那是你一把披荆斩棘的镰刀……
(《光明行》) 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劳动中变样/老人们举杯/孩子们欢笑/小伙儿弹琴/姑娘歌唱……
(《在希望的田野上》) 歌声记录着辉煌的历史,铭刻着不朽的功绩,这歌声里有初心,有情怀,有百年跋涉的足迹,有千年不老的梦想。在迎来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学校高三年级拟召开以“歌声•足迹•梦想”为主题的庆祝活动,请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3引用:9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