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青海省西宁市六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6/15 8:0:9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五四”以来形成、目前仍十分流行的《诗经》研究范式可称为现代诗学,其特点是把《诗经》只做诗讲。事实上,《诗经》在历史上是以“经”的形式而非以“诗”的形式发挥作用的,《诗经》首先是“经”,其次才是“诗”。
作为“经”和作为“诗”区别甚大。“经”是维系中华文明的精神世界及其发展脉络的基本文献。《诗经》作为“经”在历史上起的作用是培养人的温柔敦厚的中正性情。它通过比喻、联想等手段感发人的心志情意,使人从美的情感体验上升到善的理性认知。《行苇》开头“敦彼行苇,牛羊切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四句,若只作修辞上的兴看,便索然无味;若作“经”看,则韵味浓郁。《毛诗》认为,此段表达了“周家忠厚,仁及草木”的道德。古人把《诗经》作为经,引中出“仁及草木”的哲学命题,把仁者“爱人”推进到了爱自然,这在中国思想史、文化史上的意义是巨大的。可是,这些丰富内涵在现代诗学中是看不到的。
现代诗学问题出在何处?出在“文学”概念和世界观上。中文中“文学”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论语》,指的其实是文献、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文学也有文化的含义,如《共产党宣言》中有“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的说法,其中“文学”的含义也是广义的文化。现代学科在西方分化出来以后,“文学”概念特指狭化的文学专业。“五四”以来的诗学从现代“文学”概念出发,把《诗经》当作文学作品,自然反映不出《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
“五四”以反封建著称,但由于时代局限,也存在对传统道德中的永恒内容缺乏辨别的弊端。现代诗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别除《诗经》解释中的封建伦理,认为《诗经》自从成为儒家经典,就被打上“思无邪”“温柔敦厚”的标记,成为“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关教化”的金科玉律,而这些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这种认识不可谓不犀利,但也难说不偏激。“思无邪”乃孔子所说,“温柔敦厚”系《礼记》记载,“经夫妇”一段则出自《毛诗序》,上述说法意味着历史上对《诗经》的经学解释全无价值。照这么下来,中华文化还有什么可讲的?
在《诗经》产生及流传过程中,既有“源的真实”,也有“流的真实”。前者指诗篇产生的背景、主题原本是什么,后者指《诗经》在历史上的实际影响是什么。研究《诗经》,不能以“源”的真实否定“流”的真实,反之亦然。比如,现代诗学认为《关雎》反映的是青年贵族的爱情,倘果真如此,那就是源的真实。但是,经学史上古人从未把它作为爱情诗。从孔子开始即如此,新出土的《孔子诗论》强化了这一点。《毛诗》认为是颂“后妃之德”,今文经学认为是“刺康王晏起”。看来古人的认识也不尽同,一篇兼备美刺两说。这则是流的真实。从流的真实看,《诗经》在历史上的作用是教化。以教化为导向的《诗经》诠释史与其说是解释诗的本来意义的历史,倒不如说是塑造诗教传统、建构中华文化文明的历史。
现代分科学术推进了研究的深入,但也造成了学科分隔。今后研究《诗经》,不树立国学、中华文化学的学科概念,不采用辩证地统一古今诗学、打通文史哲界限的新经学方式,而欲觅得《诗经》作为“经”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底蕴,未必不是缘木求鱼。
(摘编自乔清举《论<诗经>“经”的意义》(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诗学将《诗经》视为纯粹的文学作品,因此无法揭示《诗经》在历史上的文化功能。
B.《诗经》以诗教的方式,涵育人的性情,引导人向善,参与塑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
C.在现代诗学看来,成为儒家经典和打上“思无邪”的标记,都不是《诗经》的本来面目。
D.揭示“源的真实”是现代诗学的重要内容,这种学术探究能拓展《诗经》的阐释空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亮出现代诗学的特点,以之引出中心观点“《诗经》首先是‘经’”,领起下文的具体论述。
B.文章引用《行苇》中的诗句,旨在论证把仁者“爱人”推进到爱自然在中国思想史上意义巨大。
C.文章指出“思无邪”来自孔子、“温柔敦厚”出于《礼记》,意在增强对现代诗学的反驳力度。
D.文章引用《毛诗》和今文经学对《关雎》的评价,论证了古人对《诗经》作品的看法不尽相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一词在中国古代和西方文化中都可以指广义的文化,但其现代含义是从西方文化中发展出来的。
B.如果用现代诗学的视角来解读《行苇》的开头四句,极有可能抽空其积淀的精神底蕴和负载的文化价值。
C.对于《蒹葭》,有“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礼,将无以固其国焉”的说法,这种说法体现了传统经学的阐释思想。
D.采用新经学方式,既有助于把握《诗经》的文学价值,又有助于弥补传统经学的不足,开掘《诗经》的丰富底蕴。组卷:18引用:5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变暖是高温热浪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最近50年,全球变暖正以过去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气候系统不稳定加剧,全球变暖是北半球高温热浪事件频发的气候大背景。
2022年6月以来,在北半球副热带地区上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大西洋高压和伊朗高压均阶段性增强,由此形成大范围的环球暖高压带。在暖高压带的控制之下盛行下沉气流,有利于地面增温,加之在大范围高压带的作用下,空气较为干燥而不易形成云,也使得太阳辐射更容易到达地面,导致高温频发,且强度较强,进而造成北半球多地出现持续高温热浪事件。可以说,大气环流异常是6月以来全球多地高温热浪频发的直接原因。
(摘编自《高温热浪天气形成原因》) 材料二:
2022年7月,北极圈的温度一度飙升至32.5℃。流传于网络的一段视频显示,一位国外记者虽站在格陵兰岛上,背靠冰雪,却身着一件单薄的T恤,并且还表示:像今天这样的天气,已经暖和到可以穿短袖了。
持续的高温,给人类拉响了警报。
除了自然原因之外,人类活动对天气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彼得里•塔拉斯表示,热浪天气将越来越频繁地出现,“我们将看到更强烈的极端天气情况。我们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这种负面趋势将持续几十年。我们还没能在全球范围内减少排放。我希望这给各国政府敲响警钟”。
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称,2022年以来全球多次遭遇的创纪录高温不是自然发生的,例如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对气候的影响,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使南亚热浪发生的可能性增加了30倍”。布里斯托大学卡博特研究所气候学家维基•汤普森解释说:“气候变化正在使全球的热浪变得更热,持续时间更长。”
专家指出,以美国为例,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美国人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近三倍。包括美方在内的发达国家应切实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承担起气候治理的责任。
(摘编自《高温“超长待机”全球拉响气候警报》) 材料三:
记者:应对气候变暖,普通人具体可以做什么?
周兵:在减排方面,我们常说有五个层面:国际社会经验与相互合作、国家或地区自主贡献与政策层面的重视、行业与企业约束和发力、社区和公众的参与、低碳绿色行动科学传播。公众并不游离在这个话题外,事实上公众的参与会事半功倍。在生活排放的众多来源中,最重要的是出行、居住和饮食,分别占生活方式排放量的17%。19%和20%。这也意味着,上述领域有极大的减排潜力。
将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作为改善生活环境和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指标,广泛宣传和倡导酒约话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建立完道推动绿色生活消费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形成全民参与行动的新局面。
选择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出行方式 碳排放量(克/人•公里) 占用面积(平方米/人) 一般汽油轻型车 243.8 9.7 性能最优电动车 209.1 9.7 汽油车(双人乘坐) 121.9 4.9 摩托车 119.6 1.9 火车 28.6 0.5 有轨电车 20.2 0.6 汽油公交车 17.7 0.8 性能最优电动车(绿色) 0 9.7 自行车 0 1.5 步行 0 0.5
A.北半球多地持续高温热浪的出现与大范围环球暖高压带的形成、下沉气流盛行、空气较为干燥而不易形成云等有关。
B.国外记者站在格陵兰岛上身着单薄T恤的视频,表明了全球气候的变暖已经波及了北极圈,人类应该有所警惕。
C.美国是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很高,美国减少排放将改变全球变暖的趋势。
D.出行、居住和饮食是生活排放的众多来源中具有极大的减排潜力的领域,培育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全民参与。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活动比自然对全球天气的影响更大更深,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发出了“我们将看到更强烈的极端天气情况”的警告。
B.英国《卫报》的一篇文章用温室气体排放使南亚热浪发生的研究成果,证明2022年全球多次遭遇的创纪录的高温与人类有关。
C.如果选择一般汽油轻型车、性能最优电动车、汽油公交车或摩托车出行,那么人均每公里的碳排放量比火车要多。
D.在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中,骑自行车和步行是最佳选择,其碳排放量比所有的车辆都要少,应该倡导骑自行车和步行。
(3)2022年全球高温热浪天气的形成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概括。组卷:1引用:5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闲 士
聂鑫森 在古城湘潭,把退了休的老辈人物称之为“闲人”。因为他们不用去单位上班了,正经活儿都干完了,终日闲闲。而在春华巷,已退休十年的咸士,却大言不惭地说:“我不是闲人,是闲士!你们可以直呼我的姓名,咸士即闲士。”
咸士是拿自己开涮吗?不是。
“士”是读书人,咸士是读过大学机械系的。他先被分到本地一家手表厂当技术员,然后又当工程师。几十年前,谁都想在腕子上戴块机械表,那是一种时髦。后来,机械表落伍了,接着是石英表抢占风头。以后呢,电子表又取代了石英表。到十年前,手机普及,几乎人人皆有,而且功能强大,谁还戴手表?咸士满花甲时,手表厂也寿终正寝。别人很悲凉,他却很平静,到底可以真正闲下来了!
咸士虽然是学工科的,但他却不只读机械技术类的书,他尤其喜欢读文史方面的闲书,读得津津有味。夫妻俩就只有一个独生女,女儿读完大学后,与同窗的一个小伙子在外地成家立业,也有自己的孩子了。他常对老妻说:“屋舍几楹,想坐就坐,想睡就睡;老婆一个,横看是你,竖看是你。”
老妻笑着说:“你是真正的闲士,我要给你做饭、洗衣,是劳人——劳动者。”
“你可以随意地做,也可以不做,街上有饭店有洗衣店,所以你不能算作劳人。春华巷能称为劳人的是与我同年的劳荣,天天记挂着争分夺秒地赚钱,脑子上戴着块劳力士名表,哈哈‘劳人’啊!”
咸家院子不大,却有花有树,既清静又雅致,老辈人喜欢来此串门儿。有月亮的夜晚,可以坐在院子里赏月、喝茶,听咸士说今道古。
“你们知道,‘闲’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门’内有‘木’,另一种是‘门’内有‘月’。什么意思呢?院子里有树有花,可在树下饮茶、花前弹琴,可听鸟鸣蝉叫,可看蜂飞蝶舞;夜里有一院子月光,可静坐,可独酌。这就是闲情闲趣。
“是这个理,闲人和闲士有什么区别吗?”
“当然有。我自称闲士,其实你们几位都是闲士。老王年年栽葫芦,用自制自雕刻的模子套在幼小的葫芦上,让它在身上慢慢‘长’出字画来;老刘为了辅导孙子读古诗词,先自学自背自抄写;老张常戴着红袖标,去大街上当义务领路人。虽是闲,却闲得有意思,削减了平庸与浮躁,活出了自我,不是闲士是什么?”
“咸士兄,你退休了,听说又重操旧业,在研究各种外国表和中国表,有古代的也有当代的。还邮购了国外手表的零件粗坯,用手工制作出标准零件,以备无用之用。”
“现在戴表的人很少了,企业家喜欢戴,且多戴外国的名表,表现出一种身份和实力,如劳力士、卡地亚、百达翡丽、江诗丹顿、欧米茄、雷达、浪琴……此外是一些手表的收藏爱好者,节衣缩食,千方百计去搜寻一些老表、旧表,常来找我鉴定,修理或配一两个零件。我很敬佩他们,不收费。”
“老板找上门来呢?”
咸士哈哈一笑,说:“材料费、工钱当面议价,不多收也不优惠!”
……
一个秋日的下午,斜晖脉脉,穿着西装的劳荣,走进了咸家的院子。咸士和妻子各提一把水壶,正在给花树浇水。
“咸士兄,我这块瑞士名表,搬东西时,把表壳、指针撞坏了,请你动动手,修一修。”咸士说:“是劳老板大驾光临,难得!你先在石桌边坐一会儿,等我浇完这几盆花吧。”劳荣只好在石凳上坐下来,着急地看着咸士浇完花,洗了手,又去屋内取出一个工具包。咸夫人端上一杯茶,放到石桌上。
咸士在右眼上,戴上一个小巧的单筒放大镜,说:“劳老板,你先喝茶,我来把表里表外检查一遍。”
“好。”
表盖破了,指针弯曲而且绞在一起,打开表底盖,看里面的表芯、零件,皆无损伤。
“你七十岁了,早两年不是把物流公司总经理的宝座让给了儿子?怎么还到第一线去操劳?”
“我不放心啊!好不容易创下这份家业,怕后人不知深浅。我几乎天天去仓库,对着表看员工码一件货要多少时间,外送一车货要多少时间。……超过了时间,得罚款。”
“哎呀,你不是垂帘听政,而是现场干政。你儿子怎么放得开手脚?哪天惹毛了他,一甩手去另起炉灶,你怎么办?该好好休息了,他们比我们强。这么好的手表,戴着去搬货,真是委屈了这块名表!”
劳荣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一拍脑门子,说:“儿子已经和我叫板了!我应该和你一样,当个闲人?”
“不,当个闲士,别再去现场给儿子添乱了。”“……咸士兄,把表修好,开个价,我付。”“待我慢慢修。这是块劳力士经典版的名表,你不能再戴了,得好好收藏。养老,不需要老盯着手表,更不需要和时间赛跑。
劳荣痛苦地说:“我明天……不去物流公司了?”
“你要不去那里,这块表的修理费,我破例,免了。明日有闲,到我这里来喝茶!”
“好……的。”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通过咸士和妻子的对话描写,表明咸士并不认可他的妻子是真正的“劳人”。
B.咸士退休后重操旧业,既照应了前文他的职业,也为后文劳荣找他修表埋下伏笔
C.文章对咸家院子的描写,烘托了咸士的形象,也为老辈人来咸士家串门做了铺垫。
D.咸士对待来修表的手表爱好者和老板的态度不同,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的同情
(2)劳荣见到咸士后,他的心理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本文塑造的闲士形象鲜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请简要概括闲士的形象特点。组卷:3引用:3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般来说,只有军事上的需求,才会① ,对于卫星导航技术来说,也是如此。20世纪70年代,美国解决核潜艇上弹道导弹的导航问题,下定决心要研制一种覆盖全球的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最终促使了著名的GPS系统。GPS系统和子午仪系统最大的不同,就是改用了导航码来测定目标的具体位置,就是把一长串数字变成无线电波发射出去,这款无线电波里包含了卫星的身份信息和时间信息。接收机利用这些信息,就可以计算出自己到卫星的距离是多少。
导航卫星被称为太空里的指南针,其中的原理是这样的:电磁波的传播同样是需要时间的,虽然从距离地球表面 20200千米的GPS卫星上,发出的导航电文在转瞬之间就能够到达地球,耗时一般不超过0.1秒。然而高精度的电子系统却能够准确计算出电波到底跑了多远,可以精确到米。那么根据几何学的基本原理,只要拿到3颗卫星的导航电文,就可以② ,从而达到导航的目的,这就是GPS导航的基本原理。随后建立起来的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和中国北斗系统,都采用了同样的原理。GPS的优点在于定位速度快,这为实时定位奠定了基础。只要接收机的计算速度够快,③ 。这对高速运动的物体有巨大意义,比如汽车、高速铁路、飞机、导弹,甚至低轨道卫星,都可以用GPS定位了。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中东地区被称为世界的‘火药桶’”中的“火药桶”与文中“指南针”的用法类似,都使用了词的比喻义,请简述“指南针”与“火药桶”的比喻义。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组卷:10引用:3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要信任你自己,依赖自己,从自身汲取力量。你不能因为痛恨这个环境而痛恨自己,你不能因为别人否定你,你就一而再、再而三否定自己。你也不能因为没有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多吸纳和肯定,于是就自我排斥、自我贬低。……
你原来也是有力量的,你是你自己的起点,也是这个世界的有力起点之一。
——崔卫平《自己就是一个起点》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李嘉诚 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孟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8引用:6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