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考语文二模试卷
发布:2024/12/16 5: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共1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说唱文学对三迭式叙事的使用较早可追溯到唐代的敦煌变文,如韩擒虎三战定南陈。《三国志平话》的出现标志三迭式叙事在说唱文学中确立并逐渐得到发扬,其图上标题体现三迭式叙事的有“三战吕布”“张飞三出小沛”等。而后,三迭式叙事逐渐进入章回体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等受到口头文学孕育演化而成的章回体小说对三迭式叙事的运用蔚为大观。在《水浒传》中,宋江与高俅展开了三次交锋,是由同一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三败高俅在纵向叙事的链条上每次聚合扩展了一些新的要素,使三次战斗场景在行动和细节上各有不同。作者充分发挥了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使每一次击败高俅的方式和战果都呈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同时三迭式结构又使三败高俅的故事单纯而集中,叙事完整紧凑,避免生出枝节散漫和有首无尾的弊端。
“文之长者,连叙则惧其累赘,故必叙别事以间之,而后文势乃错综尽变。”某些三迭式叙事在每一次行为动作之间会插入对其他事件的描叙,如“三气周瑜”便使用了所谓“横云断岭”的叙事技巧。在“一气”与“二气”之间插入了刘备攻取长沙四郡、过江娶亲等诸多事件,在“二气”与“三气”之间插叙了曹操大宴铜雀台,避免连续叙事可能产生“累赘”的弊端,形成曲折变化的叙事态势,达到一种跌宕回旋的叙事效果。
由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构成的三迭式叙事也不少,同样呈现出变异势能和环环相扣的特征。《说岳全传》中余化龙、何元庆、董先轮番与金弹子交战等情节依循这种三迭式的叙事结构,给读者呈现了细节各异而又兴会淋漓的沙场血拼。
三迭式叙事大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强的二元对立关系,一方试图将另一方置于死地,每一次重复都在进一步强化双方的对立,直至其中一方死亡。岳飞在校场与小梁王较量的场景出现三次,分别是比试作兵器论、比箭、比兵器,每一次出现都包含出题、比试、分出胜负三个可变通的部分,每一次比试都朝着更为凶险的趋势发展,直至岳飞枪挑小梁王为终结。一些三迭式叙事体现的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对立双方的关系没有继续恶化,而且最终获得了改善。三打祝家庄中宋江与李家庄、宋江与扈家庄的关系是弱的二元对立关系,双方皆不以击杀对方为目的,这种对立随着宋江攻破祝家庄就消解了。
三迭式叙事成为中国口头文学和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固定的程式化结构,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生活实践有着密切关联,中华传统文化很早使开始使用数字“三”认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演化,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以三为天地的正数,为宇宙万物生息化育的关键。道家和儒家使用数字“三”的观念建构宇宙万物形成、存在与发展的图式,逐渐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深层文化心理结构,沿袭至今,如“礼以三为成”的传统行为规范及其衍生的“事不过三”的思维方式等。在上述文化心理结构和社会实践的影响下,数字“三”进入了中国口头文学的创编、演述和流布的过程中,进而延及章回体小说的创作。
(摘编自冯文开《章回体英雄传奇小说中的口头叙事》) 材料二:
“对锁”章法是指在不同的故事段中用相似或相同的人物语言以使两个故事段相映成趣。清话石主人称之为“复笔”,其《<红楼梦>本义约编》云:“《红楼梦》喜用复笔。一游幻境,必再游幻境;一入家塾,必两入家塾;一秦氏之丧,又有贾母之丧;一协理东府,又有协理西府……种种细事,不可缕记。其实皆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纯是《水浒》笔法。”话石主人所谓的“复笔”,即“两对章法”,它总是具有“同而不同,变化不测”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常常利用对偶原理设置相互对等或对照的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以展开叙事。其设对方法,既可以是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也可以是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就章回小说来说,又可以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个章回设对。对照也并非只有两两对照,在长篇叙事作品中,常常是多个人物、事件、场景、言辞等的对等或对照。所谓“两对章法”,就是利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性质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的叙事内容、人物、故事、场景、言辞等,作“对锁”“对峙”,在引起篇章形式均衡感的同时也使“对锁”“对峙”的叙事内容“同而不同”、相映成趣或有复杂微妙的文意上的关联。
(摘编自方志红《中国古代叙事理论文法理论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出现在敦煌变文以后,又进入说唱文学并得以确立和发扬,再进入章回体小说,其运用逐渐扩展。
B.三迭式叙事包括由同一人物或不同人物对同一受动者实施同一性质的行动这两种形式,都含有变异势能。
C.三迭式叙事多以二元对立的原则组织故事情节,二元对立关系的强弱与对立的双方矛盾是否不可调和有关。
D.中国古代长篇叙事作品的设对方法包括相同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等设置和相反性质叙事内容的对照设置。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迭式叙事与“对锁”章法虽然笔法不同,但二者在同而不同方面有相似的审美效果。
B.三迭式结构框架蕴含的变异势能,旨在让叙事在集中完整紧凑的基础上形成曲折变化。
C.三迭式叙事成为固定化程式结构以后,将随着读者求新求变的阅读心理的强化而消亡。
D.用“对偶”原理在同一章回或跨越数章回设计“对锁”“对峙”会使篇章形式更均衡。
(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三迭式叙事”论据的一项是
A.《红楼梦》中,刘姥姥三次进贾府,每次都会看到贾府完全不同的景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识破了化身村姑、妇人、老夫的妖精。
C.《三国演义》中,“定三分隆中决策”一回,诸葛亮运筹帷幄,纵论天下大势。
D.《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拳拳不同,其叙写过程十分精彩。
(4)所谓“两对章法”中也包括对人物的叙事。请结合材料二和你对《红楼梦》的了解,以林黛玉与薛宝钗为例阐述《红楼梦》是如何使用这种章法造成“同而不同、相映成趣”的艺术效果的。
(5)王刚同学在了解到三迭叙事的相关知识后,在大型考试中采用了这种手法写记叙文,在文中设计了三次道歉,一、二次道歉被拒后还分别插入了“向人问计”“托人说和”两个“横云断岭”的叙事片段。本以为会一鸣惊人,孰料只得了45分。假如你是老师,如何帮助王刚解开心结?组卷:5引用:3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共16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道
朱赞军“嘿,您瞧瞧,朱爷,您这手艺,地道,忒地道。”
朱爷醒了。近几天做梦,梦到这句,必醒。
朱爷照镜子,一脸褶子,老年斑错落有致。一双老手,不中看,暂时能用,不知能用几天。医生已诊断为帕金森初期,将来肢体会颤抖,说话会变慢,还会出现认知障碍、痴呆、幻觉……朱爷嘀咕:“完了,完了,到我这辈儿算完了,没个给祖上争气的。”
朱爷祖上缝过穷,开过估衣铺、裁缝铺,后来朱爷的爷爷跟随一裁缝学手艺,专门给大宅门的女眷做旗袍,誉满京城。手艺有了,见识有了,财运也来了,爷爷在后海买下这个院子,到朱爷这儿是第三代。朱爷继承了院子,传承着朱家的手艺,在院子的厢房里开了个“老朱制衣”。以前生意还凑合,现在没人做衣服了,没收入了。这不重要,朱爷不缺钱,关键是手艺,手艺不能失传啊!儿子小朱学的是金融,每天不是融这个就是融那个,把朱爷融得头大。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可儿子呢?您说您的,我就是不学。
朱爷心里急,身体不定哪天就歇了,到时候小朱想学,自己还能教吗?我都成傻子了,我教谁去?朱爷回到厢房,沏上茉莉花茶,拿起裁衣服的大剪子。咔嚓,咔嚓,声音清脆,利落。阳光照在剪子上,光芒四射。透过茶杯的热气再看朱爷,剪子如兵器在手,朱爷像个侠客。朱爷闻了闻茶香,许下愿望:从今往后,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不收钱。
“朱爷在吗?我想做件衣服。”一个手臂上打着石膏的老者站在院门口。
“我就是。您想——”
“我想做件寿衣。”老者语气坚定。
朱爷傻眼儿了——自己没做过寿衣啊,本月第一位顾客,又要做寿衣,还得免费。
“看您这把剪子,就配得上叫‘朱爷’。”
“让您见笑,祖传的剪子。”
“能做吗?”
“能。”
老者从挎包里拿出布料,说:“寿衣七件套的布料都在这儿。”
“量体裁衣,给谁做?”
“我。”
朱爷没做过寿衣,更没见过亲自上门给自己定制寿衣的。
“多少钱?”老者坚定,非做不可。
“不要钱。”朱爷更坚定。
“有意思,能说说理由吗?”
“没理由,您来巧了。我刚许诺,每月的第一个顾客不收钱。这月,您是第一位。”
“这都月底了。”
“那……那……那您也是第一位。”
老者递上纸条,身长、领围、手臂长、后肩宽、后背宽……漂亮的小楷,各部位的尺寸清晰准确。
“您……这是……让我同行给量的?”
“我自己量的。”
朱爷蒙圈,这是来做衣服的,还是砸场子的?
朱爷觉得蹊跷,老者说:“朱爷,做吧,我在您这儿待会儿,看着您做。布料我洗过了,不掉色不缩水。”老者坐下,拭目以待。
朱爷不含糊,拿出直尺下料画线。直尺在布料上上下左右移动,不同颜色的画粉画在布料上,尺到画粉到。朱爷动作娴熟,自信和专注是朱爷的本色。
“多放点儿缝。人有口气儿是个尺寸,这口气儿断了,又是个尺寸。”老者伤感地说了一句。
咔嚓,咔嚓,剪刀游走在布料中。突然,朱爷握剪刀的手有些抖动。帕金森害了朱爷,朱爷可不能丢手艺。朱爷尽力控制,精神能战胜肉体吗?肉体能战胜精神吗?
朱爷假装喝茶,端杯的手还在抖。老者一只手拿起烙铁,说:“烙铁功,讲究推、归、拨、烫,拿稳,放平,走出速度……”
“裁准缝密,形神兼备。”朱爷回了一句,“您的手艺是家传,还是——”
“我年轻的时候,想拜您爷爷为师,您爷爷不收啊!”老者没抬头,一只手爱抚地摸了摸剪刀,剪刀的反光在老者的脸上瞬间闪过。
朱爷给老者茶杯添水,想多问几句,老者已起身向屋外走:“受累了,朱爷,我明天再来。”
老者来到院中,长出了口气,低声自语:“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朱爷,活儿地道哇!”
从那之后,老者再也没有来过。
一个月后,老者的保姆来拿寿衣。保姆说老者一辈子没成家,这会儿就剩一口气儿,大夫说最好死前穿上寿衣,身体凉了再穿不方便。
“谁给他穿寿衣?”
“我是不敢,估计是大夫吧。”
朱爷拿起寿衣七件套,紧紧地抱在胸前,朱爷常说他做的衣服都带着他的体温。他的手又抖起来,他用力按住抖动的手:“走吧,我和你一起去。”
如今,北京后海依然热闹,朱爷也已经不在了。小院还在,朱爷的传说还在。朱爷的活儿,地道;朱爷这人,更地道。
(选自《百花园》,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朱爷梦到的那句话,主要是为了表达朱爷对自己家传手艺的自信与自豪。
B.没人做衣服、朱爷儿子不学家传手艺、月底才迎来首位客人等折射出传统技艺的困境。
C.自测衣服尺寸清晰准确、熟知裁缝技艺的行话等,暗示老者是一位技艺娴熟的手艺人。
D.朱爷是众多传统手艺人的代表,热爱家传技艺,坚守职业操守,希冀技艺能代代相传。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爷许愿每月第一个来做衣服的客人不收钱,这一情节设置悬念,为后文老者前来定制寿衣做铺垫。
B.小说使用的“忒”“您瞧瞧”“傻眼儿”等北京方言,使文章富有生活气息,展现出浓郁的京味特色。
C.小说主要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发展,塑造朱爷和老者两个热爱裁缝技艺的人物形象。
D.小说以小见大,通过刻画朱爷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引发人们对传统技艺后继无人这一现象的关注。
(3)结合文本分析朱爷与老者对话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4)朱爷手艺地道,人更地道。小说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组卷:7引用:3难度:0.6
(二)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不仅会对自身身心造成影响,在一定程度上,① 。对于国家民族来说,高中生是未来的希望,是未来的生力军,他们体现着旺盛的生命力,正在砥砺前行;他们也代表着蓬勃的社会力量,不断向前进步。因此,高中生的体质健康不容忽视。那到底什么是体质健康呢?对很多人来说,体质健康局限于身体好,不生病,体质很好就是健康。实际上,② ,体质即人体的质量,健康包含着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程度这三方面都达到良好的状态,所以体质健康是指人在遗传的基础上获得的人体的心理、生理、社会适应方面达到的一种稳固的状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质的升高。但是人们对体质健康的关注度逐渐下降,甚至没有正确认识它的确切含义,以至于人们的体质健康有所下降,③ 。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育工作者要对此加以重视,仔细分析高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与学生真实水平出现差异的原因。据此,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应的对策,从而真正提升高中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4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读过一些反映革命文化的作品,认识了一些革命英雄人物,了解了一些革命故事。从上海石库门到浙江嘉兴南湖红船,从江西瑞全到陕西延安,从河北西柏坡到北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等光荣革命传统,这些光荣革命传统饱含着无数革命志士的奋斗与牺牲。
2022 年,中国共产党顺利召开“二十大”,并团结带领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同步前进,进入新时代,迈上新征程,对肩负实现民族复兴梦想重任的广大青年来说,如何对待革命传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4引用:5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