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三门峡市高三(上)段考生物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8 -
2.下列关于几类生物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1难度:0.7 -
3.生物体内某些重要化合物甲~丙及结构丁的关系图如图。其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7 -
4.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是( )
组卷:9引用:8难度:0.7 -
5.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4难度:0.7 -
6.科学家从动物的胰脏中分离到一类低分子量的蛋白质(Ub),能对细胞中的异常蛋白(靶蛋白)贴上“标签”,被贴标签的靶蛋白随即被蛋白酶水解,其过程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19引用:4难度:0.7 -
7.下列生物学实验操作过程中,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用0.1g/mLNaOH溶液和0.05g/mLCuSO4溶液、蒸馏水来鉴定葡萄糖和尿液中的蛋白质
②NaOH与CuSO4配合使用在还原糖和蛋白质检测实验中作用不同
③染色质中的DNA比裸露的DNA更容易被甲基绿着色
④鉴别细胞的死活时,台盼蓝能将代谢旺盛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⑤经苏丹Ⅲ染色后的花生子叶细胞,用显微镜可观察到被染成红色的脂肪颗粒
⑥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先滴加甲基绿染液将细胞核染成绿色,然后滴加吡罗红染液将细胞质染成红色
⑦在厌氧发酵的果汁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混匀后由蓝色变成灰绿色组卷:0引用:1难度:0.7 -
8.淀粉酶有多种类型,如a-淀粉酶可使淀粉内部随机水解,β-淀粉酶则使淀粉从末端以两个单糖为单位进行水解。如图为对两种淀粉酶的研究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7引用:3难度:0.7 -
9.ATP是细胞直接的能源物质。dATP(d表示脱氧)是三磷酸脱氧腺苷的英文名称缩写,其结构式可简写成dA﹣P〜P〜P。在某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2P标记的磷酸分子,短时间内分离出细胞的dATP,发现其含量变化不大,但部分dATP的末端磷酸基团已带上放射性标记,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10.如图为有关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呼吸作用的图解,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2引用:2难度:0.7 -
11.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为双层膜结构,外膜含很多称作“孔道蛋白”的整合蛋白,通透性较大,可允许离子和小分子通过。内膜不含孔道蛋白,通透性很弱,几乎所有离子和分子都需要特殊的跨膜转运蛋白来进出基质。分析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7引用:3难度:0.7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
33.某植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控制白花和红花性状的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B、b控制有绒毛和无绒毛性状。现有纯合的红花无绒毛、红花有绒毛、白花无绒毛雌雄植株若干,某实验小组进行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花为突变性状,研究发现,某红花植株是一条常染色体DNA上插入了5对碱基所致,则该红花性状为
(2)该实验小组让雌性无绒毛植株与雄性有绒毛植株杂交,F1全表现为无绒毛,F1雌、雄植株相互杂交,F2中无绒毛植株与有绒毛植株的比例为3:1。不考虑性染色体同源区段。
①
②若要确定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可以再直接统计
(3)若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在满足(1)(2)的基础上。现欲确定基因B、b与A、a是否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思路:让纯合的红花有绒毛和纯合的白花无绒毛雌雄植株相互交配,得到F1,F1随机传粉得F2,统计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记录。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当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②当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组卷:29引用:3难度:0.6 -
34.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完全可以自主合成组成核酸的核糖和脱氧核糖。现在细胞系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不能自主合成核糖和脱氧核糖,必须从培养基中摄取。为验证DNA分子复制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而不是核糖核苷酸,现提供如下实验材料,请你完成实验方案。
(1)实验原理:DNA主要分布在
(2)实验步骤:第一步:编号。取基本培养基两个,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设置对比实验。在培养基甲中加入适量的核糖核苷酸和14C—脱氧核苷酸;在培养基乙中加入
第三步:培养。在甲、乙培养基中分别接种等量的突变细胞系,放到
第四步:观察。分别取出培养基甲、乙中的细胞,用放射性探测显微仪探测观察
(3)预期结果:①培养基甲中
(4)实验结论:组卷:8引用:1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