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川省广安市、眉山市高考语文二诊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贾思勰成书于公元六世纪前期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系统的农学著作,在世界农史上享有盛誉。此书系统总结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中原地区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的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有“农业百科全书”之称。它所反映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很大程度上也折射了,在这个“大动荡、大分裂、大融合”的转型期中,中原人民聚居在“坞堡“这样一个特殊空间里,如何诗意安居的努力和智慧。
“坞堡”让我不禁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乱世中的渔夫,在出船捕鱼中走错了路,遇见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富足安详的美丽世界——桃花源。桃源何处,是子虚乌有的梦幻还是真实的存在?史学家陈寅恪1936年在《清华学报》上发表《(桃花源记)旁证》,指出《桃花源记》是以西晋北方坞堡聚落的现实生活为素材,再以理想化加工写成。该文虽是严谨史学论述,却有日本推理小说特有的解述妙趣,结论极具颠覆性:真正的桃花源在华北弘农、上洛一带而非南方武陵源:“先世避秦时乱”,避的是苻坚之姚秦,而非始皇帝之赢秦;文中纪实部分,乃是据随刘裕入关西征的左军之见闻写成,云云。
晋永嘉三年(309),匈奴举兵大规模南侵中原,揭开“永嘉之乱”的序幕。在长久的动乱旋涡中,中原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彻底瓦解,士民四处逃难。大批豪门大族纠集乡党流民,聚居在地形封闭、地势险要之处,开垦经营,繁衍生息,这样形成的大聚落就是陈寅恪所称的“坞堡社会”。这类现象在史籍中多有记载。如永嘉动乱之后,长广郡主簿苏峻在掖县纠合宗亲乡党数千家,结成坞堡武装自保;中书侍郎都鉴率领族人千余家,进难鲁国峄山……受制于自然环境的局限,必须大量发展主食、蔬菜、牲畜、桑麻、竹木等,以保障坞堡群居生活的可持续发展;由于人多地少,还要改革耕作的制度与技术,总结古代的农桑经验。《齐民要术》对小块土地深耕深种,施肥、播种、育种、选苗等技术都做了深入研究。充分挖掘耕地潜力,不断开发农产品加工技术,贯穿了坞堡聚居生活中从农业生产到日常应用的所有过程。综观全书,确是“资生之业,靡不毕书”,甚至连“如去城郭远,务必多种瓜、菜、茄子等,且得供家”等这样的细枝末节,也交代无遗。
除了农林作物的培育、家禽家畜和养鱼等副业的生产要领外,占《齐民要术》较大比重的,是有关烹饪等食物加工技术的介绍。《齐民要术》不仅网罗当代食事百态,还博采《诗经》《礼记》等一百八十多种古籍中的饮馔记录。日本学界甚至有《齐民要术》是“中国最古老的现存料理书”一说。此外,作为延续数百年的索门望族,流徙于乱世中,文化传承是重要的使命,也就是《齐民要术》序言中“要在安民,富而教之”的儒家理念。书中很多农事活动,都以儿童入学、放假、开学的时间基准来安排,说明教育的常规化。卷九的“煮胶”“笔墨“、卷三的“杂说”等篇章,详细地介绍了写书、看书、藏书的经验。一部农书中插入这些内容,给人以唐突芜杂之感,若以乱世坞堡生活需要的视点观之,则正常不过。
(摘编自周朝晖《桃花源里可耕田?——<齐民要术>的另一种读法》)(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齐民要术》一书全面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坞堡聚落的农业生产状况,在农史上影响较为深远。
B.陈寅恪认为《桃花源记》中人们的生活并无虚构,提出了桃花源在华北弘农、上洛一带等颠覆性观点。
C.选择封闭险要处聚居,积极改良耕作技术,保障生活可持续发展,这是中原士民应对战乱的最优选择。
D.《齐民要术》不仅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领域的生产要领,而且关注食物加工技术和文化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概述《齐民要术》的成就之后,主要从北方坞堡特点的角度解读该书内容。
B.文章提及陈寅恪的论文,从《齐民要术》与《桃花源记》的相似性展开具体论述。
C.文章运用举例论证,通过列举苏峻、郗鉴的史实,证明了坞堡聚落是真实存在的。
D.文章征引日本学界的说法,为《齐民要术》重视食物加工技术这一观点提供支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民要术》的内容丰富,读者不仅可以从中获取农学知识,还能借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
B.《齐民要术》总结古代农桑经验,深入研究农业技术,对后世的农业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C.《齐民要术》作为农书却插入写书、看书、藏书经验的介绍,体现了“耕读传家”的儒家理念。
D.本文从探寻历史真相与现实意义的角度解读《齐民要术》,这一尝试对于经典阅读有所启发。组卷:11引用:3难度:0.6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机体是如何通过免疫系统发挥免疫防御功能的吧。皮肤、黏膜是我们抵御外界入侵者的第一道防线,任何突破这道防线的入侵者立刻会受到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狙击。团有免疫系统的细胞(包括NK细胞、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补体系统,它们的激活共同构成了我们抵御外界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些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被激活后大量释放炎症介质,并通过吞噬的作用消灭病原体,炎症介质的释放也同时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就是发热,与此同时,炎症的局部会出现发红、肿胀、疼痛。当肆虐的病原体突破了人体的前两道防线,我们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构成的第三道防线(适应性免疫反应)就会发挥强大的作用,产生T细胞和B细胞,分泌抗体,建立持久的免疫力。
(摘编自孙佳鹏《让我们帮您了解您所不知道的免疫系统》)
材料二:
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后,首先登场的是淋巴因子,它可以摧毁入侵的病毒,也不放过正常细胞,同时上场的还有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吃完病毒和细胞尸体,需要把垃圾通过鼻咽部送出体外。我们的鼻涕开始变色、变黏稠,咳嗽、咳痰也就出现了。
随着局部冲突愈演愈烈,鼻咽部的抵抗力量已无法阻挡大量繁衍的病毒,人体开始提升战争等级——变局部战争为全面战争。为抑制病毒复制速度、防止病毒扩散,中枢神经系统命令体温升高——我们还是发烧了。与此同时,抗原呈递细胞把病毒的特征传递至免疫系统总部,快速找到能匹配入侵病毒的T细胞和B细胞。在随后几个小时内,免疫系统会产生成千上万的T细胞,并调集大军开赴前线;而B细胞则产生上百万个抗体。T细胞负责消灭在细胞内的病毒,B细胞产生的抗体负责让细胞外病毒缴械。
全面战争非常消耗我们的能量,身体会缩减其他器官的能量供给,尤其是高耗能的肌肉。运动肌群缺少能量,我们开始乏力疲倦;胃肠的平滑肌群缺少能量,表现为食欲不振、腹泻。此时,充足的休息就是对我们免疫系统最有力的支持:降低全身能量消耗,优先保障T细胞和B细胞大军的补给。大战结束后,神经系统将体温调回正常,人体通过出汗散热快速恢复正常体温。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吞噬细胞还在继续打扫战场,所以我们暂时还会有一些咳嗽和流涕。一般来说,流感病程为2-3周,我们需要耐心地等待战争结束。如果让药物代替了免疫系统的功能,久而久之,免疫系统里的士兵们战斗力难免下降。
(摘编自孙虎《你可能不知道,感冒是这么一回事儿》)
材料三:
大多数情况下,当病毒在体内大量增殖的时候,免疫系统的反应速度还要更快一些,所以不用借助外来力量,我们就可以控制住这些病毒实现自愈。当然,对于战争异常艰难的患者,外来力量也会参与进来,发挥帮助作用。一方面,给需要的人群增派援军(一些抗流感病毒药物);另一方面,帮我们缓解和处理战争期间的误伤(伴随或继发症状)。
(摘编自王冉冉《流感病毒背后的秘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外界病原体突破皮肤和黏膜后,人体固有免疫系统被激活,形成抵御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个阶段人体会出现炎症反应。
B.如果病毒没有被固有免疫系统的细胞全歼,冲入第三道防线,免疫系统就会产生大量T细胞和B细胞来消灭细胞内的病毒。
C.鼻咽部的抵抗力量无法起到抵抗病毒繁衍的作用,为抑制病毒复制速度,中枢神经系统便通过提高体温的方式与病毒战斗。
D.随着感冒病毒对人体的攻击强度加大,咳嗽的症状逐渐变得明显,直到人体恢复正常体温之后,咳嗽的症状就会彻底消失。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带有病毒的玻璃碎片扎进脚趾时,病毒已经突破了免疫系统的第一道防线。
B.人体免疫系统跟病毒的战争会大量消耗肌群能量,从而导致疲倦、腹泻症状。
C.有些感冒药的作用是收缩鼻腔血管,以此减轻流涕的症状,这是治标不治本。
D.被流感病毒感染后三周内,服用感冒药症状好转,不一定是药物产生了作用。
(3)你如果得了流感,有咳嗽发烧的症状,并不想按父母的要求马上用药,可以向父母传达哪些信息来说服他们?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组卷:6引用:4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在苦难中微笑
于坚
①美国国家档案馆里面有一批照片,自1946年洗印完毕后就再没有人动过。照片大部分是当时美国军队中的摄影兵拍摄的,大约2.3万张,拍的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印战场①的实况。这批照片由于它的资料性而被遗忘。如果不是有几个人还在记挂着它们,它们很难有重见天日的机会。
②山东汉子章东磐组织了一个小组,远涉大洋,从这2.3万张照片中刨出500张,编辑了一本书—《国家记忆》。这绝不是几个人的记忆,而是一个国家的记忆。正像历史不是抽象的,它总是由时间中的无数细节和血肉所组成,国家记忆,其记忆者也是有血有肉的个人。
③从2.3万张照片里挑出500张来呈现一段历史,有点勉为其难。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他的意思或许是,如何选择历史细节在于历史学家的立场。如果说在1937年以前,中国各种力量都无法超越狭隘的利益,那么日本的侵略则启示了超越性时刻的到来——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团结抵抗,这是当时中国唯一的意识。章东磐小组的历史眼光非同凡响,他们继承的是那段历史的超越性,他们的记忆乃是胸怀广阔的记忆。
④对于抗战历史,人们通常的进入角度是受难——尸体啦、暴行啦、轰炸啦……而在《国家记忆》中,我惊讶地发现人们在苦难中微笑。微笑弥漫在许多画面中。那是什么年代?轰炸机像雨季的乌云一样不散,到处是炮火硝烟,餐桌旁边随时有人死去,但人们在微笑。
⑤封面是一位暗含笑容的士兵,他刚刚笑过或者就要微笑。在严峻的战争环境中,怎么可以笑呢?我以为大约只是强调一下战士在面对死亡时的乐观主义精神。我试图把这本书中“面带微笑”的图片找出来,结果发现我错了——我应当把没有笑容的图片找出来,因为它们太少。
⑥编者在第136页忍不住用了“面带微笑”一词。第6页,全体在笑。第17页,18个孩子在笑。第15页,全体在笑。第137页,全体在笑。第324页,全体在笑。第330页,7个人一齐笑。第338页,5个人在笑。第339页,继续笑。第343页,10位女士在笑。第396页,笑得非常灿烂。第397页,笑得满幅都是牙齿。第579页,一位伤兵在微笑……似乎人们在嘲笑那个没有笑容的战争魔鬼,这是一种微笑的反讽?
⑦在第329页,一位中国空军士兵正微笑着给自己的情人写信,旁边就挂着那位美女的照片。在别的时代、别的地方,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照片,例如在奥斯威辛。
⑧战争固然残酷,但当日寇的飞机俯冲向中国大地的时候,人们的生命意识被激发起来,人们比平时更意识到生活的意义,因此他们在受难时微笑。
⑨这些照片大部分是摄影兵拍下的,拍“面带微笑”的照片并非他们的任务。人们在战争中微笑,也许不符合读者对战争场景的观念和想象,不符合读者从历史教科书中得到的那些概念。但作为客观事实,摄影兵无法不把这一“面带微笑的抵抗”记录下来,并且没有刻意选择记录微笑。我注意到本书中也有卡帕拍的几张照片,摄影师卡帕的照片无疑有着人道主义的立场,他总是选择那些英勇悲壮的瞬间。但摄影兵不同,他们只是在执行将军们要求记录这场战争的命令,他们不需要人道主义、爱国主义、民族解放战争之类的政治立场,他们的照片只是资料,不会出现在《时代》或《生活》杂志的封面。
⑩战争当然是悲壮的、惨烈的、苦难的,但是人们对待苦难的心态并不苦难。苦难是外部的,人们的压力来自战争,而不是内心,那是历史的苦难而不是心灵的苦难。这是一个时代的表情,在苦难中微笑。
⑪战争是被迫的,但人们的心灵是自由的,反抗是自觉自愿的。心灵没有被限制,心灵的抵抗不是苦难而是喜悦,这种抵抗没有丝毫的压抑,是自觉自愿、心甘情愿的,是心灵之自由所致。
⑫与奥斯威辛的苦难不同,那里的人们不仅行动上失去了自由,内心也失去了自由。哀莫大于心死,所以在那里,人们连强作欢颜也不能。可以下令让他们微笑,但无法命令那笑容不僵硬。只有当心灵是自由的、快乐的、喜悦的时候,人们才会在苦难中微笑。
⑬一张照片就是一处时间的遗址,历史照片固然反映人们在历史中曾经做过什么,也自然地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境。其实心境是照片最难于掩饰的,因为它从不听命于表面。越是不刻意捕捉心境,心境越是袒露无遗。这就是《国家记忆》令我惊讶的原因,它远远超出了我对历史的想象和观念。
⑭还原历史记忆的过程也像历史的细节一样生动,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个人。遗憾的是此书没有留下一张章东磐小组的集体合影,我相信那是一群微笑的人。
(有删改)
【注】①中印战场:二战期间,中国、美国、印度等国在缅甸对日作战的战场。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介绍了《国家记忆》中照片的来历,从书中频频出现的笑容切人,表达了作者对历史、战争、生命的思考:
B.文章引用“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意在强调《国家记忆》体现了章东磐小组的立场,赞扬了其历史的超越性。
C.文章将摄影兵和摄影师卡帕所拍的照片进行对比,突出摄影兵的照片客观记录了事实,是不带特定立场的资料。
D.文章有较强的思辨色彩,例如文中既指出了战争的残酷悲壮,也阐述了战争对生命意识的激发,观点引人深思。
(2)历史照片能“反映出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境”,在苦难中微笑的照片展现出那个时代人们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第④~⑦段运用了点面结合和铺陈手法来表现《国家记忆》一书中人们的微笑。请对此简要分析。组卷:7引用:1难度:0.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甲】食品一般由水、蛋白质、脂肪、糖等成分组成,其中有的物质无法相互“包容”。食品科学家找到了一种能够使各配料成分混溶协调的添加剂,① 。【乙】乳化剂的分子中既有跟水分子亲近的基团(亲水基),也有和脂肪分子亲近的基团(亲油基)。在油脂和水的混合物中,乳化剂能够。② ,通过亲油基结合油脂。乳化剂在烘焙食品中应用广泛。就面包生产而言,乳化剂可以改良口感,并延长货架期。
【丙】目前,国际上通用的乳化剂有70种左右,分为四大类:脂肪酸酯类、改性淀粉类、盐类及其他种类。这些乳化剂大多很安全,合理使用并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不过,面包等烘焙食品往往油脂含量比较高,而且非全麦面包所含的膳食纤维较少,如果主食都吃这些,③ 。【丁】要知道,我国“最新的膳食指南”推荐,每天要吃50~150克粗粮。所以,吃面包还是要看看成分表,尽量挑选全麦面包。
(1)文中画波浪线的甲、乙、丙、丁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11引用:2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既不屑与众人为伍,因为我们有自己独立的观点和判断;我们又害怕与众不同,这意味着要承担被孤立和排挤的风险。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4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