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育才学校中考地理二模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把选出的选项涂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每题1分,共30分.)
-
1.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水平照射到地球仪上。读图,完成1~3题。
该实验说明,我们可以借助地球仪演示( )组卷:4引用:0难度:0.70 -
2.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水平照射到地球仪上,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匀速转动地球仪,手电筒光线不变,此时,主要演示的是( )组卷:7引用:0难度:0.70 -
3.用手电筒的光线模拟太阳光水平照射到地球仪上。读图,完成1~3题。
当手电筒模拟的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南回归线上时,图中三地昼长比较,正确的是( )组卷:1引用:0难度:0.50 -
4.为了更好地考查南极地区,我国已经在南极地区建设了四座科考站(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四座科考站位置最北的是( )组卷:3引用:0难度:0.60 -
5.南极洲地理环境独待,是开展科学实验的理想地区。目前我国已在南极地区设立了5座科学考察站,如图示意南极洲地理位置。据此完成4~6题。
中山站位于( )组卷:0引用:0难度:0.60
二、综合题
-
34.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招篮”。某中学的同学以“国之重器-我国最大重工业基地”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读东北三省的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图。
材料2:东北三省工业发展较早。新中国成立后,在“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加速东北工业建设的方针下,完成了以鞍山钢铁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建设,改扩建了一批煤炭、机械、电力等企业,形成了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
(1)下列各位同学围绕“东北三省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谈了自己的看法,请结合资料补充例证。
①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如
②东北三省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如
③东北三省工业发展早,基础好,如
(2)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东北工业发展出现了许多问题。请你将下列现象的序号填入表相应的空格内。
①辽河油田从1996年开始,开采难度加大,原油产量逐年下降;
②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排放量大;
③辽宁省工业企业的技术设备,只有5%达到了国际当代水平;
④工业生产以钢铁、石油开采等重工业为主,轻工业比重低。
表:东北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 资源枯竭 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设备落后 现象 甲 乙 丙 丁
示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东北三省应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尽快建立科学的用人制度。
你的建议:组卷:30引用:1难度:0.2 -
35.贵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茶香四溢、民族众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主题为“创新发展数说未来”的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于2019年5月26日在贵阳开幕。此活动引起了师生们的关注,学校开展了贵州的研学活动。读贵州示意图及资料,依据研学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贵州茶树种植的优势条件”为主题进行研究,查阅到史料记载:贵州省种茶历史超过3000年,该省茶叶曾一度成为皇室用茶。近年,东部的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西部的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茶树生长习性
喜温、喜湿、喜酸性土壤;
年降水量1000~2000mm;
多云雾、多阴天、少日照;
喜高山、丘陵之地。排名 1 2 3 城市 海口 拉萨 贵阳
A.天无三日晴
B.下雨当过冬
C.地无三里平
D.黔地多良药
(2)近年,东部的浙、闽等茶产业大省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西部的贵州已成为我国茶园面积第一大省。据福建、贵州茶产业比较表,说出目前贵州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省区 种植面积(万亩) 产量(万吨) 良种率(%) 涉茶综合产值(亿元) 福建 332 32.1 95 400 贵州 520 10.2 77 86
(3)分析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①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充足的电力,主要有
②贵州海拔
③多阴雨天,空气湿度大,尘埃少,空气质量
第三小组以“极具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为主题进行研究。如表为研学资料。
【特色的旅游品牌】
在贵州,“绿水青山”正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其中,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梵净山,还保存着世界上少有的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于2018年7月2日,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3处世界遗产。贵州依托好山好水、淳朴的风土人情、多样的民族文化,打造了“爽爽的资阳•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梵天净土•生态王国”“红色文化•续写红色经典”“山地公园•绝美喀斯特”等机具区域特色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国内外游客。旅游业逐渐成为贵州的重要支柱产业和贵州人的“金饭碗”。
(4)从“爽爽的贵阳-避暑之都”“民族原生态-万象黔东南”“梵天净土-生态王国”中,任选其一,从地理角度进行解释。组卷:26引用:1难度: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