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考物理第三次统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本部分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全部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
1.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水中悬浮的花粉微粒的运动,他把小微粒每隔一定时间的位置记录在坐标纸上,并用折线依次连接各个记录点,如图所示。则该图直接体现了( )
组卷:452引用:2难度:0.7 -
2.卢瑟福指导他的助手进行的α散射实验所用仪器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放射源发射的α粒子打在金箔上,通过显微镜观察散射的α粒子。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方向前进,但少数α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极少数的角度甚至大于90°,于是,卢瑟福大胆猜想( )
组卷:378引用:6难度:0.5 -
3.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热核反应堆,氢核聚变成氦核的反应不停地进行着,不断地放出能量。太阳的总输出功率约为3.8×1026W,太阳在“核燃烧”的过程中“体重”不断减轻。已知光速为3×108m/s,估算太阳每秒失去质量的数量级为( )
组卷:119引用:2难度:0.8 -
4.如图所示用压强传感器探究气体等温变化的规律,分别记录空气柱的压强p和均匀玻璃管内空气的体积V,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数据中p和V的乘积越来越小,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序号 V/mL p/105Pa p•V/105Pa•mL 1 20.0 1.001 20.020 2 18.0 1.095 19.710 3 16.0 1.231 19.696 4 14.0 1.403 19.642 5 12.0 1.635 19.620 组卷:102引用:3难度:0.6 -
5.如图4所示,光滑直杆上弹簧连接的小球以O点为平衡位置,在A、B两点之间做简谐运动。以O点为原点,选择由O指向B为正方向,建立Ox坐标轴。小球经过B点时开始计时,经过0.5s首次到达A点。则小球在第一个周期内的振动图象为( )
组卷:299引用:7难度:0.5 -
6.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给小球施加拉力F,使小球平衡后细线跟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如图所示。则拉力F( )
组卷:1942引用:5难度:0.3
二、本部分共6小题,共58分。
-
19.冲击摆可以测量子弹的速度大小。如图所示,长度为l的细绳悬挂质量为M的沙箱,质量为m的子弹沿水平方向射入沙箱并留在沙箱中,测出沙箱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角度为α。
(1)自子弹开始接触沙箱至二者共速的过程中,忽略沙箱的微小偏离。求:
①子弹射入沙箱后的共同速度大小v;
②子弹射入沙箱前的速度大小v0;
(2)如果子弹射入沙箱并留在沙箱中,共同摆起的最大高度为h;如果子弹射穿了沙箱并飞出,沙箱摆起的最大高度为h′;前后两次子弹的初速度、子弹与沙箱的质量以及摆线的长度等都一样,试比较h与h′的大小关系,并通过计算说明判断的理由。组卷:173引用:1难度:0.3 -
20.宏观规律是由微观机制所决定的。从微观角度看,在没有外电场的作用下,导线中的自由电子如同理想气体分子一样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它们朝任何方向运动的概率都是一样的,则自由电子沿导线方向的速度平均值为零,宏观上不形成电流。如果导线中加了恒定的电场,自由电子的运动过程可做如下简化: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驱动下开始定向移动,然后与导线内可视为不动的粒子碰撞,碰撞后电子沿导线方向的定向移动的速度变为零,然后再加速、再碰撞……在宏观上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电流。
(1)在一段长为L、横截面积为S的长直导线两端加上电压U,已知单位体积内的自由电子数为n,电子电荷量为e,电子质量为m,连续两次碰撞的时间间隔为t,仅在自由电子和导线内不动的粒子碰撞时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①求导体中电场强度的大小E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②求在时间间隔t内自由电子定向移动速度的平均值,并根据电流的定义,从微观角度推导此时导线上的电流大小;v
(2)自由电子与粒子的碰撞宏观上表现为导线的电阻,请利用上述模型推导电阻R的微观表达式,并据此解释导线的电阻率为什么与导线的材质和温度有关。组卷:180引用:2难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