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2022学年云南省名校联盟高一(下)期中化学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科技元素已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一大亮点.下列涉及的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
    A.使用双向拉伸聚丙烯(塑料)制作的冬奥纪念钞 B.石英碱长正长岩(KAlSi3O8)制作的冰壶 C.“飞扬”火炬的碳纤维外壳 D.柔性石墨烯发热材料制作的防寒衣服

    组卷:9引用:2难度:0.6
  • 2.下列诗句或成语中包含的化学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7
  • 3.下列化合物中仅含离子键不含共价键的是(  )

    组卷:7引用:1难度:0.7
  • 4.从高温热浪到暴雨洪水,近年来全球多地频频遭遇罕见极端天气,造成重大损失。加强气候适应、应对气象灾害成为人类社会需要共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8引用:1难度:0.6
  • 5.硫单质能与许多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3引用:3难度:0.8
  • 6.据研究,NO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可将积存在血管壁上的脂肪、胆固醇带走,被称为“血管清道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17引用:2难度:0.8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 19.人工固氮合成氨,并通过氨氧化法制取硝酸的流程如图所示.

    (1)“合成塔”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中作氧化剂的是
     
    (填化学式),金属镁在该氧化剂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产物遇水生成的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电子式为
     
    ;“氧化炉”中氨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常温下,工业上选择铁或铝作盛装浓硝酸的罐体材料的主要原因是
     

    (3)为了避免生成硝酸的过程中氮的氧化物污染环境,可用氨气处理尾气,将其转化为大气中含有的无害气体,以处理NO2为例,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4)取3.2g铜与30mL8mol⋅L-1硝酸充分反应,硝酸的还原产物为NO2和NO,反应后溶液中含有amolH+,则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为
     
    (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下同)mol,NO的物质的量为
     
    mol.

    组卷:13引用:2难度:0.7
  • 20.为了更好地利用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在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还需要关注化学反应的快慢和进行的程度等.
    Ⅰ.某同学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锌锰干电池与灵敏电流计相连接后,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如甲所示.乙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向
     
    (填“Cu电极”或“Zn电极”);丙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向
     
    (填“Al电极”或“Mg电极”),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电子流动方向为
     

    Ⅱ.300℃时,向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CO2(g)和2molH2(g)使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甲醇,g)+H2O(g),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

    (2)由图2可知,CO2(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为曲线
     
    (填“a”、“b”或“c”);0~2min内,H2(g)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已知:反应至2min时,改变了某一反应条件.由图2可知,0~2min内CH3OH(g)的生成速率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4min内CH3OH(g)的生成速率.
    (4)5min时,CO2(g)的转化率(反应时消耗CO2的物质的量占起始投入CO2的物质的量的百分比)为
     
    ,此时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与反应前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之比为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