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莱芜一中高考生物模拟试卷(三)

发布:2024/5/1 8:0:8

一、选择题

  • 1.胆固醇通常与磷脂和蛋白质结合成低密度脂蛋白(LDL)颗粒在血液中运输。LDL与细胞膜上的LDL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包裹受体-LDL复合物的膜泡与内体(动物细胞内由膜包裹的细胞器)融合,内体膜上的质子泵将H+泵入内体,LDL与受体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1引用:2难度:0.6
  • 2.TMCO1是内质网跨膜蛋白,当内质网中Ca2+浓度过高时,TMCO1四聚化形成钙离子通道,使内质网中的Ca2+浓度恢复至正常水平,TMCO1解聚失活。TMCO1基因敲除的小鼠能模拟痴呆患者的主要病理特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24引用:5难度:0.8
  • 3.由Wnt蛋白和膜蛋白受体结合激发的Wnt信号通路对肠干细胞的维持有重要作用。若β-联蛋白(Wnt信号通路中的一种效应蛋白)表达过量会引起肠上皮细胞过度增殖。受损肠上皮细胞会将“时钟”拨到早期胚胎干细胞状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引用:1难度:0.6
  • 4.泛素是一类真核细胞内广泛存在的小分子蛋白质,它可以与目标蛋白中赖氨酸的ε氨基结合,对目标蛋白形成多聚泛素化标记,然后引导其进入蛋白酶体(含有大量水解酶)。当必需氨基酸匮乏时,肝细胞中E3泛素连接酶Ubr1会失活,不能催化脂滴保护蛋白Plin2的多聚泛素化降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8引用:3难度:0.6
  • 5.生物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实验结果、实验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列实验操作中的先后次序正确的是(  )

    组卷:3引用:1难度:0.6
  • 6.二倍体酵母菌通过减数分裂产生单倍体孢子。联会初期,两条同源染色体在联会部位形成一种临时性蛋白质结构,称作联会复合体(SC);MⅠ前期的晚期,SC解体消失。现发现一种突变体酵母菌,其部分个体会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单倍体孢子(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12引用:1难度:0.6
  • 7.生态学家认为,一定时间内,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必定会出现临近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种群变动调节恢复至平均密度以适应密度限制,即种群数量具有明显的密度制约效应。按照此理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组卷:13引用:5难度:0.6
  • 8.甲流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过程如图所示。神经氨酸酶(NA)是甲流病毒被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子代病毒以出芽形式突出细胞表面,经NA的水解脱离宿主细胞。奥司他韦能竞争性地与甲流病毒NA的活性位点结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44引用:1难度:0.6

三、非选择题

  • 24.人们向遭受污染的某湿地中引入一些浮游动物(轮虫、桡足类等)、滤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来修复该生态系统。图1表示该湿地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图2表示该湿地中部分能量流动关系,图中的数值表示能量的相对值。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滤食性鱼类与浮游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在食物链“绿藻→鲢鱼→乌鳢”中,与鲢鱼相比,乌鳢的同化量和摄入量的比值明显较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2)图2中能量在Ⅰ、Ⅱ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
     
    (小数点后保留1位数字)。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能百分之百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原因是
     

    (3)水体富营养化会引起水体中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毒物质增加,一段时间后图1中
     
    体内的该有毒物质浓度将最高。投放一定数量的乌鳢可防止蓝细菌数量爆发性增长的原理是
     

    组卷:27引用:3难度:0.6
  • 25.研究人员从麻疯树油中筛选出能产生脂肪酶(LA)的细菌,经诱变后获得两突变体菌株。突变体1菌株产生的酶LA1可耐高温,突变体2菌株产生的酶LA2具有高催化效率,且LA1基因和LA2基因具有93%的同源性。研究人员期望采用PCR技术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优化基因序列,获得更适于高效生产的酶。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PCR技术扩增LA1时,除模板、原料、酶、缓冲液等条件外,还需加入引物,引物的作用是
     

    (2)LA1基因的序列如图1所示,若只使用1种引物,其他条件无误,PCR后只合成出了与模板b相同的单链。该实验使用的引物序列5'-
     
    -3'(写出引物对应的15个碱基),若扩增图中序列时引物选择正确,PCR操作过程没有问题,但对产物进行电泳时,发现除了目标序列外还有很多非特异性条带,请分析出现此情况的原因
     
    (2点即可)。

    (3)传统的基因重组可采用限制酶切再用DNA连接酶连接的方式获得重组的基因,但存在工作量大、效率低等缺点,交错延伸PCR技术可以解决以上问题。此技术采用LA1、LA2均做模板,具体流程如图2(仅显示其中一条链延伸情况)。经过过程①80轮交错循环后,可获得PCR混合产物,请比较PCR过程中的第三个步骤中,交错延伸PCR与普通PCR技术的区别是
     
    。最终获得的混合PCR产物中,DNA分子的种类数为
     
    (填字母)。
    a.4种
    b.16种
    c.64种
    d.无法计算
    获得的重组LA基因中,同时具有LA1和LA2基因序列的原因是
     

    (4)将所获得的PCR混合产物插入PM质粒,图中A为启动子、B为氯霉素抗性基因cat,C为终止子,D为asd-突变基因(asd基因是编码细菌二氨基庚二酸(DAP)合成途径的关键酶,DAP是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sd基因缺失时,将导致菌株生长对DAP依赖),E为复制原点,箭头处指不同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为使目的基因定向插入PM质粒,交错延伸的PCR过程引物的5'需引入
     
    酶的识别序列。为便于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作为受体菌应采用asd基因
     
    的受体菌,能从含有PM质粒、重组PM质粒的受体菌中能将含有重组PM质粒的受体菌筛选的选择思路为
     

    组卷:58引用:2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