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联盟(九校)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11/9 4:30:1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诞生以后又受中国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古希腊天文学走了一条很不相同的道路。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图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先哲们要求天文学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经》)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不必追问。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
          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历法和星占。古代中国的历法工作,一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如用“二十四节气”直接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给农业生产以极大方便,像“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这类谚语至今还在民间流行。另一方面历法又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为皇家所掌握,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奉行谁家颁布的历法,就表示拥护谁家的统治。正如《史记•历书》所说:“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古代中国的星占术属于预警性系统,古人利用天象来占卜国家大事,如年成的丰歉、战争的胜负、皇族的行动等。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其夜未央宫中地震。杜钦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杜钦的这段话表明了古代中国星占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与人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因此,君主可以借助天上星宿的变化,来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而士大夫阶层则往往借助天变来警示、告诫君主要端正行为。在中国,天文记录持续了几千年。二十四史中以“天文志”命名的篇章绝大部分是记录奇异天象和与它相关联的政治事件。这批记录,成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对当今的天文学研究还有重要的作用,至今已在超新星遗迹、太阳活动、地球自转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起着作用。
    (摘编自席泽宗《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材料二:
          从远古时代开始,各民族都有观察天象、解释天象的冲动。这份冲动不仅出于实用需要,也源于面对浩瀚宇宙产生的敬畏之情。这两个方面几乎是一切民族起初都具有的。不过,随着文明成型,各民族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
          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
          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现为对贯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忠实维护。
          在古代中国,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学来维护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传统社会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下老皇历,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这些老皇历就是天文学家为“敬授民时”而编制的历书。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
          把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共同视为“科学”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推算预报”日月行星的位置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推算方法。这套推算方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与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对应。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希腊数理天文学之所以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为他们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显灵的场所,而不是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场所。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记录和诠释,古希腊天文学则与之相反,反对观察天象。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创造的天文历法,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
    C.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都形成独特的推算日月行星位置的数理天文学,但两者是出于不同的观念。
    D.古希腊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遵循几何规律来运行的,所以他们用“几何建模”的方法研究行星。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表现在企图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探寻宇宙的规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分支。
    B.“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不仅指通过观察天地运行的规律来认知时节的变化,也指通过天象预测行事的时机。
    C.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进而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这一观念推动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发展。
    D.古代中国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在研究动机、主要问题、研究方法上存在差异,本质上体现了中西文化精神的不同。
    (3)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相关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说自己“罗睽星照运,运气不好”,体现了天文学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
    B.《唐雎不辱使命》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表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
    C.民间谚语中“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说法,反映了古代中国历法能够为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D.《诗经•小雅》中“月离于毕,俾滂沱矣”,说明了中国先民都会观察天象并且研究它的规律。
    (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天人合一”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5)两则材料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的差异进行比较,但比较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组卷:19引用:4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镖头杨三
    聂鑫森
          杨三的名气很大。杨三的镖局名叫吉成镖局。他从十八岁开始当镖头,到不惑之年,还没有过“失镖”的记录。
          这一年年景不大好,秋收后,湘潭城里的粮价不但没有落下去,反而上涨了,而且涨价的大米还供不应求。这天他正跟一个老者下棋,突然城中最大的茂丰粮行老板朱启人找他走一趟镖,运一批粮食去贵州。
          茂丰粮行此次出行的有二十多辆马车,装运着几万斤上等白米。粮行随行的只有一个账房和一个伙计。朱启人说:“粮队所经的地方民风强悍……”杨三说:“如若失镖,我杨三赔偿。”朱启人说:“这就好,这就好!”
          第二天一早出发时,杨三骑马在前面开路,挎一口单刀。在风扬起的尘雾中,镖旗在第一辆马车上自矜而立。一路无事,渐渐地进入湘西。
          这一天傍晚,他们在一家车马大店安歇下来。阳光金红金红的。远处,青山如黛。
          天色暗了下来,他点燃桌上的桐油灯,摆开棋盘,忽听见隔壁房里有棋子落桌的脆响,寂寞感油然而生。要是有个人下下棋,多好,他忍不住走出门,来到隔壁房间的门前。房门敞开着,果然是一个穿长衫的很文弱的中年人在自己跟自己下棋,神情十分专注。杨三咳了一声,那人抬起头来,问:“先生找人?”杨三在光影中看到的是一张白净的脸,双目有神,便说:“冒昧冒昧,我就住在隔壁,听见有棋子的声音,便过来看看。”
    “先生定是好棋之人,旅途相逢,何不来一局?”
          杨三飞快地扫了一眼房间,说:“正好来请教。我叫杨三,是湘潭吉成镖局的,押镖路过这里。”那人说:“镖局?啊,我听说过,我是个教书匠,叫沙风里,回贵州老家去的。长夜漫漫,在这里摆棋消磨时间哩。”
          于是,他们坐下来,一边聊天一边下棋。
    “沙先生回老家省亲”
    “是的。今年家乡年景很坏。很多田地因久旱无雨,颗粒不收,而粮价飞涨,老百姓叫苦连天,有些地方竟出现食人肉的惨景。”
    “老百姓怎么活啊!”杨三叹息道。
          沙风里说:“政府虽有赈灾粮,贪官层层克扣,老百姓只有望天叫冤。”
          杨三说:“老百姓走投无路,往往冒险!”
          沙风里说:“先生所押何镖?”
    “大米。”
    “这大米老百姓如何买得起,简直是粒粒珠玑,享用的只是富豪阔佬,唉。”
          一直聊到鸡叫三遍,杨三才恋恋不舍揖别回房。
          第二天出发时,沙风里也雇了一匹马和一个马夫,和杨三并排而行。
          粮行的账房曾暗地里告诫杨三,别让生人同行,以免出事。杨三一笑曰:“他一介书生,防他做什么?”
          一连六七日,沙风里和杨三同吃同住,聊天,下棋,竟如兄弟一般。
          车马队进入了贵州境内。沙风里明日将走另一条路,要与杨三分手了。夜里,沙风里用漂亮的行书写下一首七绝赠予杨三:“横刀江海世人知,几日纹枰并酒厄,最忆镖师情言重,可怜野老倒悬时。”
          这一夜,他们一直聊到东方破晓,然后沙凤里拱手揖别杨三,跨马飘然而去。杨三望着渐小渐查的影子,很是惆怅。
          一进入贵州境内,到处凄凄惨惨,村墟不见炊烟,路边横着饿孬,逃荒的人一拨一拨在眼前经过。
          这天午后,行至一个荒僻处,忽然尘土飞扬,从一个山谷中窜出一彪人马。领头的是个连樊胡大汉,双手握一把单刀,他高喊道:“杨镖头,请留下粮车!”
          杨三说:“朋友,我也是受人之托,护镖为生,请借一条路,以后再重重致谢。”
          连鬓胡说:“我们之所以劫粮,实不为己,请留下粮车,可以活一方百姓的性命。”
          杨三说:“如果是我的粮食,你尽管取去。只是镖行有规矩,主动丢镖,罪同叛逆,杨三不愿坏一世英名。”
          连鬓胡说:“杨镖头,那就失敬了。”说毕,舞着单刀劈了过来,杨三用单刀撩开。三五回合后,又有几人围将上来,或枪或锤或剑,真正是蹄声如鼓,寒光如瀑。这几个人一边围着杨三,一边策马往后退;杨三既无法脱身,又不忍用绝招伤他人性命,故一时难以取胜。
          在一个山的拐弯处,突然听见有人高喊:“众弟兄且停手。”随着喊声,一马飞来,跨在马上的竟是沙风里!他依旧是长衫,布鞋,两手空空。
          杨三一愣,突然愤怒起来:“想不到是你,你原来是绿林中人!”
          沙风里笑着说:“不,我以前真是个教书匠。”
    “你跟着我,就是为了这些粮食”
    “正是。杨先生,这一方百姓已饿死不少了,就等它救命。”
          杨三冷笑一声:“我不相信!你们得了粮食,又去卖高价!我不相信!再说我从未失过镖,岂能毁声誉于一旦?”
          沙风里正色道:“你若让出粮车,可救百姓于不死,是大恩大德,怎么只想着自己的声誉?”
          杨三握刀的手颤了一下。
    “杨先生如果不相信我,我可以舍此性命,以彰心迹。”说完,从怀中抽出匕首。
    “慢!”杨三大喊一声。
          沙风里说:“杨先生留下粮车,如不好回去复命,请留下来,和我们一起救济百姓。”
    “不。不是不敢,是不能。”
          ……
          残阳如血。
          吉成镖局归了朱启人,但他好些日子展不开眉头,常自语:“杨镖头这样好的武艺,怎么会‘失镖’呢?几万斤雪白雪白的大米啊!”
    (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里有棋子落桌的脆响”“房门敞开着”等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沙风里精于设计、善于谋划的形象特点。
    B.“杨三握刀的手颤了一下”含蓄地表明杨三被沙风里的话触动,重新权衡个人声誉与道义的微妙心理。
    C.小说运用第三人称讲述了杨三接镖、护镖、失镖的故事,并用沙风里这一形象反衬杨三的江湖侠义精神。
    D.小说采用人物对话的形式,使叙事节奏紧凑,突出了人物的鲜明个性,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
    (2)关于文中几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风扬起的尘雾中,镖旗在第一辆马车上自矜而立”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杨三护镖出行的壮观场面,烘托了人物的性格。
    B.“阳光金红金红的。远处,青山如黛”写出了湘西美丽的景色,烘托杨三暂时放松的心情,为后文二人下棋营造氛围。
    C.“一进入贵州境内,到处凄凄惨惨,村墟不见炊烟,路边横着饿羿……”写出了贵州灾民的惨状,与上文沙风里所谈家乡年景的情节相呼应。
    D.“残阳如血”表面上写了夕阳西下,映衬出的晚霞犹如血色鲜红,实际上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突出了故事的悲剧性。
    (3)杨三“失镖”,文中设有多处伏笔,试找出其中三处加以分析。
    (4)有人评价聂鑫森的小说:“他并不关注重大题材,而是在凡人琐事中体现出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组卷:2引用:1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①
     
    ,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没有了上下之分,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②
     
    ,植物的根和基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③
     
    ?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1)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
    B.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
    C.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D.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组卷:43引用:21难度:0.6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止美国公司7年内与中兴开展任何业务,包括软件、技术、芯片等。在5G领域里,中兴作为无线通信基站的供应商,其应用的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都从美国采购;而在手机业务上,中兴高端智能手机的处理器芯片也来自美国高通。芯片断供之后,中兴库存芯片数量只能维持2个月的订单量;之后,中兴的业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
          材料二:俞敏洪的新东方曾经风生水起,但思维模式囿于教培,并且严重依赖线下教育。2021年下半年,教培行业全面萎缩,线下培训更是走到山穷水尽的边缘。新东方营收减少80%,股价暴跌90%,6万员工被辞退,随后俞敏洪宣告“教培时代结束”。2022年6月俞敏洪和他的“东方甄选”爆红网络,粉丝激增,股价暴涨。
          对此,有人认为,人或事物都有自己的局限,这个局限,很多时候是死穴。也有人认为,我们不必为某些局限苦恼,有局限才能无限。你怎么看待局限这个问题?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注]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组卷:8引用:7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