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名校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百年来的中国新文艺在美学风尚上具有以下三个突出特点。
第一,追求史传性的宏大叙事。“党史文艺”的题材决定了创作的非虚构特点,作品具有史诗性和传记性,因而在美学风格上追求宏大叙事。史传性的宏大叙事首先体现在以党史人物为题材的文艺创作中。在百年中国新文艺的发展过程中,这类作品的创作呈现出越来越繁荣的发展态势。从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等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再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再到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著名历史人物以及雷锋、王进喜、蒋筑英等当代党员楷模,都纷纷走入文艺作品。此外,以重大党史事件为主题的创作也是“党史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和重大转折,在《觉醒年代》《建党伟业》《长征组歌》《大决战》《开国大典》等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来的文艺作品中,得到了连续、完整的呈现。书写这样的英雄人物、这样的历史事件,无论采用何种体裁,无论诞生在怎样的历史语境,自然会使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崇高风格,在创作方法上倾向于史传性的宏大叙事。
第二,努力塑造完美、崇高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这是“党史文艺”创作中的突出现象。百年来的“党史文艺”塑造了一系列崇高的共产党员英雄形象,《咆哮了的土地》中的李杰、《保卫延安》里的周大勇、《红岩》中的江姐、《创业史》里的梁生宝、《红旗谱》中的朱老忠、《林海雪原》里的杨子荣……这些英雄人物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代表了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和普通民众对完美人性的憧憬。《青春之歌》中的女共产党人林红并不是作品的主要人物,她只是主人公林道静在狱中偶然相遇的狱友,但她身上却显示出崇高英雄的所有优点:集相貌美、人格美、思想美和意志美等多种人类美于一身。她具有坚定沉着的性格、崇高执着的理想、不惧死亡的乐观精神,特别是还拥有美丽的面容。值得注意的是,《青春之歌》像许多“党史文艺”作品一样,将人物的道德品质与外貌特征对应起来。英雄人物中,卢嘉川有“高高的挺秀身材,那聪明英俊的大眼睛,那浓密的黑发,和那和善的端正的面孔”。而反面人物中,戴瑜有着“突出的金鱼眼睛,浮肿的黯黄色的脸”。当然,这种描写方法固然反映了艺术家对于共产党员、英雄人物的美好想象,但我们不得不承认,这种塑造完美英雄形象的创作模式,在特殊历史时期也会形成模式化、公式化的倾向,使作品脱离现实生活,缺少人情味。这种做法固然能创造出“高大全”式的完美英雄,但多少也降低了英雄人物的艺术感染力。
第三,书写悲壮的正义伦理。“党史文艺”的基本审美形态是崇高美,并具有两大特征:力量感和悲剧性。前者来自共产党员坚定的意志,后者则来自他们的牺牲精神,二者共同的精神支持是共产主义信仰。因此,“党史文艺”塑造的崇高美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形态,更是一种具有美善人格和正义伦理的道德境界。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上,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家境优越、衣食无忧,本可以享受安逸富足的生活,但他们面对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为了绝大多数在苦难中辗转挣扎的底层民众的生存和幸福,选择了自我牺牲的反抗之路。古希腊哲人朗吉努斯认为崇高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而人们对于崇高的欣赏实质上是以审美的方式对人的尊严和崇高的确证,意味着人能够通过英雄的壮举,体会到生活的真正价值。
在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电影《烈火中永生》里,江姐被捕后遭受特务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她面对敌人的死亡威胁,平静地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这都是我党的机密,不能告诉你。”如此坚定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以及其中焕发出的崇高感,直到今天都令观众深受感动。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牺牲的壮举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大多数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党史文艺”中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为了正义而牺牲自己,从而形成一种强大的思想启迪和道德感召力量,以此唤醒人们沉潜于灵魂深处的良知。
切•格瓦拉指出:“悲剧精神的实质是悲壮不是悲惨,是悲愤不是悲凉,是雄伟而不是哀愁,是鼓舞斗志而不是意志消沉。”西方美学家也普遍认为,人要从对象的崇高中看到自身的真正崇高,对崇高美的欣赏带来的是自我人格与精神的觉醒。悲壮的审美感受来自伦理的正义,崇高的力量美来自精神及人格的强大。这使得崇高感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使读者和观众在精神境界上获得很大的提高,鼓舞他们投身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编自网络)(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书写英雄人物及重大事件,无论采用何种体裁,无论诞生在怎样的历史语境,自然会使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崇高风格。
B.李杰、周大勇、江姐、梁生宝、朱老忠等英雄人物有着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他们能鼓舞读者投身到民族复兴的伟业中。
C.“党史文艺”塑造的崇高美不是一种纯粹的审美形态,而是一种道德境界,人们以审美的方式对此进行确证。
D.“党史文艺”中的主人公都具有坚定的意志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这种自我牺牲精神是为了所有劳苦大众,以此唤醒其良知。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的结构,从三个不同方面,深入浅出地论述了“党史文艺”的美学特征。
B.文章在肯定塑造完美英雄人物创作模式的同时,也指出其弊端,显示出论证的严谨性,具有思辨性。
C.文章大量使用举例论证,涉及不同时期的“党史文艺”作品,材料丰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引用切•格瓦拉关于悲剧的论述,旨在论证“党史文艺”呈现出崇高美,提高了读者和观众的精神境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党史文艺”的特征的一项是
A.在蒋光慈的小说《咆哮了的土地》里,共产党人李杰受党的派遣回到家乡进行土地革命,在部下的催促下,忍痛烧了自己的家。
B.洪灵菲的自传体小说“流亡三部曲”,以中国革命的重大事件为背景,围绕主人公沈之菲个人经历展开,真实地反映了革命青年的人生选择。
C.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通过描绘中国“资本主义的末路英雄”吴荪甫的失败,说明了中国社会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D.李季的长诗《王贵与李香香》将主人公的爱情悲欢与革命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显示出劳动人民的个人命运与整个阶级的革命大业是相联的。组卷:195引用:2难度:0.5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范围内来看,产业数字化仍然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2020年,数字经济占比为84.4%。中国数字经济呈现大致相似的结构,即“二八”比例分布。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化规模达到7.5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为19.1%。产业数字化规模达31.7万亿元,占数字经济比重达80.9%。虽然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但低于美国(86.5%)、日本(84.6%)、德国(90.3%)等国家对应的指标占比。
(摘编自《中国数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数字化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材料二:
近年来,数字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成为引领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消费者权益保障不完善等问题仍影响着消费者的感受。
2021年中国质量协会继续开展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研究,对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西安、哈尔滨等16个互联网产业发展迅猛且城区人口超500万人的超大、特大城市开展调研。调研覆盖全国七大区域,涉及16种主要的数字经济服务业态,共完成4754份有效问卷。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服务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加便捷、舒适的消费体验,较好地满足了消费者的生活需求,使消费者在数字经济发展中有更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本年度的调研结果显示:2019年到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但仍有上升空间;消费者权益保护维度近三年的评价持续处于低位,发展潜力较大;费用收取问题是消费者对数字经济服务感知最突出的短板;消费者满意度区域、城市差异成为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表现;所有业态满意度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长,且各有亮点。
(摘编自《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满意度稳步提升》)材料三:
在具有天然国际竞争态势的数字经济时代,要保持我国的数字经济竞争力,必须拥有自主的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有数据表明,我国数字经济的增速已经放缓。就目前看,我国容易被人“卡脖子”的主要是在数字技术基础方面,比如芯片、基础软件等。这与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研究投入不足有关。2021年10月,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在第87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上公开表示,我国基础研究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研究投入不足。
企业已成为我国科研活动的绝对主体,但企业对基础研究重视不够、投入不足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导致企业难以有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无法更多地掌握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活动。企业基础研究薄弱,致使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积累,难以提高吸收能力,也不利于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是美国创新体系一个重要特色。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占总企事业R&D(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80%,是联邦政府的8倍之多。
2016年1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预测,2025年,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就将创造就业岗位2000万人,但人才缺口也将高达950万人。
“但科技自立自强不等于封闭起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对新京智库说,而是要在全球开放的背景下去实现。毕竟,现在知识和经济一样存在分工,一个国家不可能什么都自己研制出来,也不可能什么都自己造出来。
(摘编自《数字经济时代我国科技自主面临三块“短板”》)(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图一中,2020年,美国数字经济规模最大,中国次之,中美两国数字经济规模全球占比之和接近60%,具有绝对的规模优势。其后依次为德国、日本、英国等国家。
B.2020年,德国、英国、美国数字经济GDP占比超过60%,中国为38.60%,中国比全球平均值43.70%低。
C.2018年以来,中国数字经济增速与GDP增速同时呈现逐年下滑趋势,但是中国数字经济GDP占比仍持续增长。
D.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比重为80.9%,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比重达19.1%。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数字经济成为引领我国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手,为消费者提供了舒适的消费体验,可见,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幸福感。
B.由于消费者权益保障不完善、费用收取问题突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充分、数字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所以中国数字经济服务质量亟须提高,刻不容缓。
C.与美国企业的研发投入金额相比,中国企业投入严重不足,尽管企业已成为我国科研活动的绝对主体,但其发展前景堪忧。
D.在全球开放的背景下,保持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意味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发挥“人定胜天”的精神,闭门苦干定出成果。
(3)数字经济时代,如何解决我国科技自主面临的主要问题?请结合材料三简要概括。组卷:2引用:1难度:0.6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打赌
契诃夫 老银行家在他的书房里踱来踱去,回想起十五年前他举行过的一次晚会。在那次晚会上,来了许多有识之士,谈了不少有趣的话题。他们顺便谈起了死刑。大多数人对死刑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这种刑罚已经过时,不适用于信奉基督教的国家,而且不合乎道德,死刑应当一律改为无期徒刑。
“我不同意你们的观点,”晚会的主人银行家说,“我以为死刑比无期徒刑更合乎道德,更人道。死刑把人一下子处死,而无期徒刑却慢慢地把人处死。究竟哪一个刽子手更人道?是那个几分钟内处死您的人,还是在许多年间把您慢慢折磨死的人?”
客人中间有一个二十五岁的年轻律师。别人问他的看法时,他说:“不论死刑还是无期徒刑都是不道德的,不过如果要我在死刑和无期徒刑中做选择,那么我当然选择后者。活着总比死了好。”
这下热烈的争论开始了。银行家当时年轻气盛,一时兴起,对着年轻的律师嚷道:“这话不对!我用两百万打赌,您在囚室里坐不了五年!”
“如果这话当真,”律师回答说,“那我也打赌,我不是坐五年,而是十五年。”
“十五年?行!”银行家喊道,“诸位先生,我下两百万赌注。”
就这样,这个野蛮而荒唐的打赌算成立了!银行家当时到底有几百万家财,连他自己也说不清。吃晚饭的时候,他取笑律师说:“年轻人,清醒清醒吧,现在为时不晚。”
此刻银行家在书房里踱来踱去,不禁问自己:“何苦打这种赌呢?律师白白浪费了十五年光阴,我损失了两百万,这有什么好处呢?荒唐!在我这方面,完全是因为饱食终日,一时心血来潮;在律师方面,则纯粹是贪图钱财……”
随后银行家回想起上述晚会后的事。当时决定,律师必须搬到银行家后花园里的一间小屋里住,在最严格的监视下过完他的监禁生活。契约规定了种种条款和细节,保证监禁做到严格隔离,规定律师必须坐满十五年,即从一八七〇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时起至一八八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十二时止。律师一方任何违反契约的企图,哪怕在规定期限之前早走两分钟,即可解除银行家支付他两百万的义务。
在监禁的第一年,不论白天,还是夜晚,从他的小屋里经常传出钢琴的声音!他拒绝喝酒抽烟。第一年,律师索要的都是内容轻松的读物:情节复杂的爱情小说,侦探小说,神话故事,喜剧,等等。
第二年,小屋里不再有乐曲声,律师的纸条上只要求古典作品。那些从小窗口监视他的人说,整整这一年他只顾吃饭,喝酒,躺在床上,哈欠连连,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没看到他读书;他有时夜里爬起来写东西,写得很久,一到清晨又把写好的东西统统撕碎。其实,小屋里的那些古典作品都被翻动过。
第六年的下半年,囚徒热衷于研究语言、哲学和历史,他如饥似渴地研究这些学问。在律师陶醉于阅读期间,银行家还收到他的这样一封信:
我用六种文字给您写信。请将信交给有关专家审阅。各国历代的天才尽管所操的语言不同,然而他们的心中都燃烧着同样热烈的激情。但愿您能知道,现在我的内心体验到多么巨大的非人间所有的幸福!
十年后,律师一动不动地坐在桌旁,只读一本《福音书》。银行家觉得奇怪,既然他在囚室里能读完六百本深奥的著作,这么一本好懂的、不厚的书怎么要读上一年工夫呢?读完《福音书》,他接着读宗教史和神学著作。在监禁的最后两年,囚徒不加选择,读了很多的书。
老银行家回忆这些事后想道:“明天十二点他就要获得自由。按契约我应当付他两百万。如果我付清款子,我就彻底破产,一切都完了……”
十五年前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个一百万,如今却害怕问自己:他的财产多还是债务多?交易所里全凭侥幸的赌博,冒险的投机买卖,直到老年都改不了的急躁脾气,渐渐地使他的事业一落千丈。这个无所畏惧的傲慢的富翁现在变成一个中产银行家,证券的一起一落总让他胆战心惊。
“该诅咒的打赌!”老人嘟哝着,绝望地抱住头,“这个人怎么不死呢?他还只有四十岁。不久他会拿走我最后的钱,然后结婚,享受生活的乐趣,搞证券投机。我呢,变成了乞丐,只能嫉妒地看着他。不,这太过分了!”
时钟敲了三下。银行家侧耳细听:房子里的人都睡了。他竭力不弄出响声,从保险柜里取出十五年来从未用过的房门钥匙,走出去。
花园里又黑又冷,下着雨,潮湿而刺骨的寒风呼啸着刮过花园。银行家摸到小屋附近,叫了两次看守人。没人回答。显然,看守人躲风雨去了。
“如果我有足够的勇气实现我的意图,”老人想,“那么嫌疑首先会落在看门人身上。”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台阶和门,划了一根火柴。这里一个人也没有。有一张床,但床上没有被子。囚徒房门上的封条完整无缺。火柴熄灭了,老人心慌得浑身发抖,摸到小窗口往里张望。
囚徒室内点着一支昏黄的蜡烛。他本人坐在桌前。从这里只能看到他的背、头发和两条胳膊。到处放着摊开的书。
五分钟过去了,囚徒始终没有动一下。十五年的监禁教会了他静坐不动。银行家弯起一个手指敲敲小窗,囚徒对此毫无反应。这时银行家才小心翼翼地撕去封条,把钥匙插进锁孔里。生锈的锁一声闷响,房门吱嘎一声开了。银行家预料会立即发出惊叫声和脚步声,可是过去了两三分钟,门里却像原先一样寂静。他决定走进房间里。
桌子后面一动不动坐着一个没有人样的人。这是一具皮包骨头的骷髅,他的脸呈土黄色,脸颊凹陷,背部狭长,胳膊又细又瘦,一只手托着长发蓬乱的头。谁也不会相信他只有四十岁。他入睡了……桌子上,在他垂下的头前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字。
“可怜的人!”银行家想道,“他睡着了,大概正梦见那两百万呢!只要我抱起这个半死不活的人,把他扔到床上,用枕头闷住他的头,稍稍压一下,那么事后连最仔细的医检也找不出横死的迹象。不过,让我先来看看他写了什么……”
银行家拿起桌上的纸,读到下面的文字:明天十二点我将获得自由,不过,在我离开这个房间之前,我认为有必要对您说几句话……你们丧失理智,走上邪道。你们把谎言当成真理,把丑看作美。为了用行动向你们表明我蔑视你们赖以生活的一切,我放弃那两百万,虽说我曾经对它像对天堂一样梦寐以求,可是现在我蔑视它。为了放弃这一权利,我决定在规定期限之前五个小时离开这里,从而违反契约……
银行家读到这里,把纸放回桌上,在这个怪人头上亲了一下,含泪走出小屋。他一生中任何时候,哪怕在交易所输光之后,也不曾像现在这样深深地蔑视自己。回到家里,他倒在床上,然而激动的眼泪使他久久不能入睡……
第二天早晨,吓白了脸的看守人跑来告诉他,说他们看到住在小屋里的人爬出窗子,进了花园,往大门走去,后来就不知去向了。
(有删改)(1)关于文中律师过监禁生活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在监禁的第二年,律师只顾吃饭,喝酒,躺在床上,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他不读书。
B.在第六年的下半年,律师热衷于研究语言、哲学和历史,他还给银行家写了一封信。
C.十年后,律师花了一年读《福音书》。读完《福音书》,律师不加选择地读了很多书。
D.十五年的监禁即将到期时,律师的身体瘦弱,他睡着了,正梦见那将要到手的两百万。
(2)画横线的部分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律师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组卷:9引用:2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华夏礼仪之邦,待客之道,哪能少了音乐?2000年,秉此初衷,河南博物院组建华夏古乐团,希望以古乐曲、古乐器招待八方来宾。“我们想让文物‘活’起来、展览‘动’起来。让参观者不仅能观看, 。”马萧林说。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华夏古乐团成员袁佳音在瑟上弹完一曲《楚歌》,没等掌声响起,就有人发问——“瑟在中国早就失传了,你们怎么证明复原的这个乐器就是瑟呢?”谈起2014年到韩国国立国乐院的访问演出,袁佳音印象深刻。“还好早有准备。播放PPT,从古籍、壁画、出土文物,到瑟弦、瑟码、瑟身,我们把复原、复制古瑟的依据和过程,里里外外给观众讲了个遍。”
“只会演奏可不中! ,人家才服气。”袁佳音几乎参与了华夏古乐团的历次出国展演。“古乐器、古乐曲本来就容易引来大家的兴趣和疑问。”袁佳音说,如果只会演奏,不了解源头、流变、制作和创作等相关知识,很容易被人问住。
“博物院本身就是研究机构, 。我们复原、演奏的古乐器、古乐曲,必须具有学术上的严谨性。”马萧林说,古乐团的每个人既是演奏者,也是研究人员,“我们想要培养的是学者型演奏家。”
“文化的生命在于传播,互联网慢慢成了我们的又一块主阵地。”马萧林说,古乐团一直都有创新的基因。
(1)下列句子中的“人家”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人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反正人家不是傻子,咱们的底细,人家心里早已是雪亮的。
B.原来是你呀,差点儿没把人家吓死!
C.你还是死心吧,她已经有了人家了。
D.我的茶呢?人家忙得要死,吃了茶就要有事去。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组卷:18引用:5难度:0.5
四、写作(60分)
-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老子》中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与“自知”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有人说,“知人”很重要,我们要学会认识人心,辨别人品;有人说“自知”很重要,我们要认清自己,客观看待自己;还有人说“自知”比“知人”更重要,只有“自知”,才能更好地“知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8引用:7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