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名校联合体高三(上)月考语文试卷(11月份)
发布:2024/11/2 19: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领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
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给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药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 Science)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种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
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
尽管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和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烤和情成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闲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语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
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 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l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写不了的。如蒲松龄的故事《狼》被AI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改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看完故事有网友认为,这篇续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原作多了几分悬疑感。
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
Al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
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
(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如剧本写作电影剪辑等,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
B.人工智能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之间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
C.人工智能写作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前提是文学阅读变成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得以普及。
D.AI续写的故事让网友觉得匪夷所思,脑洞大开有的故事画风改变,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人类更为高效。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可能会被其取代。
B.人类的独特意识是那些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AI无法拥有的。
C.虽然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及语言生成技术来创作。
D.主持人侯贞认为正如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AI写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
(3)下列事实能够作为“人类作家保住饭碗”这一担忧的依据的一项是
A.经过训练,微软机器人小冰掌握了写诗技能,并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
B.AI可以在几秒内完成文章续写并提供多个版本,在不同风格之间任意切换。
C.AI在对网文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符号学习,完成文句的联想组合。
D.AI续写《寂静的春天》主角不忍风暴吞噬生灵,最终促成上帝与人类的和解。
(4)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5)根据材料阐述的观点,结合蒲松龄的原作,分析AI续写的故事《狼》的局限性。组卷:16引用:7难度:0.6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走
奚同发 刑警队的徒弟又带来新消息,老黑出狱了,且公然到公安局打听窦文贵,然后就四处寻找窦文贵了。
与老黑曾有过三次交手的窦文贵,自然三次把老黑稳妥妥地送进大牢。三进宫的老黑,早被铁窗内的岁月历练得滑溜如泥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今出来,该是一个奔七十的老人,还能折腾个什么劲儿?不就剩条老命,还是要飞蛾扑火,一命抵一命?那怎么可能?窦文贵一个堂堂的原刑警队长让你就拼了命?虽然没有枪,没有手铐,但身体本钱尚在,只是心存顾虑,总不能让老黑老了死在一个警察面前吧。
在公安队伍干了一辈子的窦文贵,退休七年中,没少遇到麻烦。他的办法只有一个,走!一次一次地搬家,搬一次扔一些东西,如今已家徒四壁,房子都是租的。
喝完三泡茶,窦文贵对老伴说,走。
老伴儿愣怔了一下问。还走?你我都这把年纪了,还往哪儿走啊?
走,这次必须走,老黑出来了,窦文贵毫不犹豫地说。
老伴儿不再言语,默默地开始收拾东西。其实也没什么值钱的物件,不过一些随身衣物、生活用品。窦文贵的心头一酸……老伴儿跟他这一辈子,年轻时天天夜不能寐,为他的安全担心。退了休,本想着可以安度晚年,没料到当年那些对手一个一个从监狱出来,寻仇闹事。没什么好办法,只能走。何况在他意识中,像老黑这种人,要把时间和精力都集中到寻找他,也免得去做别的坏事儿。
下午窦文贵叫来房东,交接了钥匙,并付完提前退房的违约金,说着谢谢便告辞。刚打开门,便惊了一下,门外站的正是老黑。竟然还像当年壮实,戴鸭舌帽儿、墨镜、嘴里叼着烟斗。看来低估了他的身子骨了。
老黑一笑,虽然满嘴的牙又少了几颗,但声音还是浑厚。他说,咋,窦队这是又要走?
窦文贵先一步挡在老黑身前说。咱换个地方说话。
老黑脖子一歪,向天空望了一眼,说,都到门上了,咋说也要喝两杯薄酒!窦文贵只好放下两手的东西,吩咐老伴儿:既然来客了,你去弄俩菜。
老伴儿心知肚明,他的眼色是让她外出躲了。瞅了一眼他满头的白发,她两眼顿时湿润了。走是走不了了。她便说着你们先坐,我去买菜,心想得找人来帮忙啊。但老黑手下两臂一伸,就挡住了门口。
不必了,我早有安排。老黑一阵狞笑说着,身后已有手下端进来酒和菜。
窦文贵一句,那就请吧!自己先在迎门的桌前落座。
老黑一边走一边说,窦队,你明白,我是来兑现当年你送我入狱时的诺言——不会放过你的。怎么样,你再般也躲不出我的手心。你以为隐姓埋名,你手机、座机电话都不用,就找不到你?呵呵,这对我就不是个事儿。你都快要灭的蜡烛,还能活几个年头,你还往哪儿躲呀?瞧瞧你,没想到竟老成这个样子,整个一糟老头子,风一吹都倒了吧?谁能想到你当年的威风?
老黑站在桌前用牙咬开瓶盖,给两个玻璃杯都倒上酒。自个儿先端起一杯去碰了窦文贵面前的杯子,仰脖,喝凉水似的一饮而尽,而后左手一抹嘴边的残酒说,你知道我在里面的日子多难吗?你个窦文贵,把我三次弄进去,加起来就是我人生的二分之一。我他妈就毁你手里,栽你手里了。我恨你,恨得在里头铆足劲要好好活着出来找你算账。
此时,窦文贵端起杯子把酒也一口喝了。
老黑突然从腰间拔出刀来,老伴儿一惊欲往前来,被窦文贵抬手制止了。
面对老黑,窦文贵只是迎着刀锋去握住酒瓶,从容地给两个空杯斟满,端起一杯,也去碰了一下桌面上老黑的杯子,然后身子向后正了正,“嗞”一口香香地喝了进去。他的余光并没有离开酒瓶,那可能是他唯一的武器了。
老黑的刀在空中晃了几晃,终是插在两人之间那块牛肉上。接着他走到窦文贵面前,鞠了一躬,说,我知道许多人在找你麻烦,弄得你东躲西藏。从今天起,你再也不用这样了。我就住你隔壁,我也干不动了,咱俩就做邻居!我在这儿,想着也就没什么人敢来报什么狗屁仇了。
窦文贵不知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老黑咳了一声,再“唉”地叹了口气,慢语道,其实啊,我这次出来便派手下四处找你,当时的念头是找到你把你弄个半死,至少要让你断胳膊瘸腿躺床上,慢慢等死……他喝了一口酒又说,后来我听一个老警讲,当年你们逮我的时候,正赶上我带着孙子逛街。你坚决不让在孩子面前抓,因这事还跟局长吵了起来,你们整个包围圈是跟着我在不停地时紧时松,甚至冒着我脱钩的风险……直到我儿媳把孩子接走,你们才动的手。就这一点,我敬你……
是夜,老伴儿突然被窦文贵推醒:快点儿,收拾东西走!
老伴疑惑地问,还走?
窦文贵斩钉截铁地说,我一个警察,怎么可能让他保护起来了?啥也别说了,走。
(选自《啄木鸟》2019年第6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原刑警队长窦文贵在退休后被寻仇闹事,既彰显出一些犯罪分子的劣性难改,也暗示了窦文贵出色的工作能力。
B.老黑出狱,窦文贵乐意成为他这种人的“靶子”,展现了他对自己身手的信心,也体现他奉献小我的大局观和责任感。
C.老伴几年轻时需为他担惊受怕,年老时还因他东躲西藏,窦文贵对老伴儿充满愧疚,但老伴儿对他始终不离不弃。
D.面对老黑在饭桌上的厉声斥骂以及突然拔刀相向的狠戾气势,窦文贵表现得不慌不乱,从容中不失英雄本色。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严谨,以“走”为主线串起全文,仅用人物对话推进情节,使行文集中紧凑。
B.小说篇幅短小,但细节刻画生动逼真,犯人的嚣张跋扈、警察的镇定自若都跃然纸上。
C.本文语言质朴,富有生活气息;善用短句,既能营造紧张的氛围又能表现人物的干脆利落。
D.文章主旨深刻,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有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有对人性的深入透射。
(3)本文情节有多次突转,请简要概括后分析其效果。
(4)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认为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理论的,请结合文本分析。组卷:62引用:6难度:0.1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① 。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② :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③ ,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曾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
(1)下列句子中的“丹青”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丹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唐代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B.《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C.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D.《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组卷:47引用:16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农艺师告诉果农:杂草不要除。杂草与果树根系深浅不一,不会相互争夺营养。杂草让土壤保持温度,防止土壤流失;割草作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我们习惯将人分好坏,事分利弊,物分贵贱……其实杂草或许是庄稼的敌人。却可以成为果树的朋友。稻农的经验,未必是果农的法宝。这是种植之理,也是生活之理。
读了以上材料,你或许对自己的生活,对世事人生,会有一些思考和感悟。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9引用:15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