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课 烛之武退秦师》2022年同步练习卷(4)

发布:2024/12/27 2:0:2

一、【典例解读】

  • 1.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矣,许君焦、瑕,朝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 军:驻军
    B.朝而夕设版焉 济:渡河
    C.以乱 易:交换
    D.且君尝为晋君 赐:恩惠
    (2)下列各句加点的“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越国鄙远
    C.焉用亡郑陪邻
    D.阙秦利晋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先秦散文分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大部分,《左传》属历史散文。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史书,其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C.解释《春秋》的著作代表性的有三部,分别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D.《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而《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4)翻译下面句子
    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组卷:12引用:4难度:0.6

二.【名师点睛】

  • 2.《烛之武退秦师》中郑伯是怎样劝说烛之武的?仅仅是郑伯的几句话就打动了烛之武吗?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提起“朝济而夕设版焉”这段历史,意图何在?妙在何处?

    组卷:5引用:1难度:0.5
  • 4.《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伯又留下部分兵力戍守郑国,这是否是引狼入室?

    组卷:1引用:1难度:0.5
  • 5.《烛之武退秦师》中晋文公最后以“不仁”“不知”“不武”三条理由退兵,你怎样理解?

    组卷:1引用:1难度:0.6
  • 6.《烛之武退秦师》中文章写烛之武在受命于郑伯之时先辞后应,有什么作用?

    组卷:3引用:2难度:0.5

四.综合提升变式练

  •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晋、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吕祖谦评曰:“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1)下列对文末画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B.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C.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D.秦、晋连兵而伐郑/郑将亡矣/烛之武出说秦穆公/立谈之间存郑于将亡/不惟退秦师/而又得秦置戍/而去何移之速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是古代一种爵位。古代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但不具备行政职能。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传”是文体标志,即传记,与“志”“记”意思相同。
    C.“子犯”是狐偃的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D.“僖公三十年”是王公王次纪年。王公王次纪年是春秋战国时按王公在位的年次来纪年。
    (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使得他得以说退秦师。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组卷:30引用:3难度:0.7
  •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其西封,若不秦,将焉取之?阙奏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军
    B.曰:“臣之壮也……” 辞:告辞
    C.又欲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若不 阙:侵损、削减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中国古代爵位称呼,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侯是第二等爵位。
    B.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C.执事:指做事情,主持工作,也指办事的官吏,后也用于表示对对方的敬称。
    D.《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国别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
    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②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5)请概括“秦伯说”的主要原因并简要分析。

    组卷:4引用:2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