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绍兴市城东中学九年级(上)段考科学试卷(9月份)
发布:2024/9/2 2:0:8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组卷:58引用:2难度:0.5 -
2.如图是常见物质的pH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组卷:40引用:5难度:0.5 -
3.下列物质暴露在空气中,质量会减少的是( )
组卷:14引用:1难度:0.5 -
4.用括号内的物质不能区分的一组是( )
组卷:88引用:3难度:0.5 -
5.物质X、Y之间存在如下关系:X+2NaOH═2Y+Cu(OH)2↓,则( )
组卷:8引用:1难度:0.5 -
6.若人长期吃菠菜炒豆腐易得结石病,因为菠菜里的草酸(H2C2O4)和豆腐中的硫酸钙会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草酸钙,其化学方程式为:H2C2O4+CaSO4═CaC2O4↓+H2SO4,该反应属于( )
组卷:13引用:5难度:0.5 -
7.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组卷:7引用:2难度:0.5 -
8.下列四组实验中,不能体现酸的通性的是( )
组卷:47引用:7难度:0.5 -
9.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
组卷:34引用:9难度:0.5 -
10.如图所示,围棋棋盘上有五枚棋子,代表铁、稀盐酸、氢氧化钡、碳酸钙、硝酸银五种物质,相邻棋子间的连线表示物质间可以反应。已知与戊的反应中:甲——戊的反应类型不同于其他几个反应;丙——戊反应能产生一种气体,且该气体还能与丁反应生成沉淀。则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戊 A 铁 氢氧化钡 碳酸钙 硝酸银 稀盐酸 B 硝酸银 铁 稀盐酸 氢氧化钡 碳酸钙 C 硝酸银 铁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D 铁 硝酸银 碳酸钙 氢氧化钡 稀盐酸 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11.下列各组物质能在酸性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组卷:45引用:2难度:0.5 -
12.小科在碳酸钠溶液中滴加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滴入适量经过稀释的硫酸溶液.该实验过程的操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组卷:35引用:12难度:0.5
四、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30分)
-
36.一烧杯中盛有200g CaCl2和HCl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 Na2CO3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与滴入的Na2CO3溶液的质量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1)在实验过程中,其中出现冒气泡现象的是
(2)原溶液中溶质HCl的质量是多少克?
(3)计算B点时烧杯中溶液(不饱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计算结果精确到0.1%)组卷:15引用:5难度:0.5 -
3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要测定市场上销售的一种钙片中碳酸钙(CaCO3)的质量分数。查阅说明书和资料后发现,每粒钙片的质量为1克,钙片中除了碳酸钙外还含有一定量的辅料,辅料不与酸、碱反应。于是他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①:分别配制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和4%的NaOH溶液。
步骤②:将1粒钙片研碎后,加入2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待充分反应后过滤,测得滤液pH小于7。
步骤③:用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滤液中,直至溶液pH等于7,测得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10克。
(1)实验中,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约为1.2g/cm3),来配制100克溶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至少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
(2)求这种钙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NaOH+HCl═NaCl+H2O;CaCO3+2HCl═CaCl2+CO2↑+2H2O)
(3)小科根据碳酸钙能受热分解的原理,将研碎后的钙片充分灼烧,根据灼烧前后固体的质量变化,计算出药片中CaCO3的质量分数。若该方案合理,则辅料所满足的性质为组卷:64引用:5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