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014年单元测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二、标题
-
1.成语接龙。
(1)一步登天--天马行空--
(2)倾盆大雨--组卷:17引用:1难度:0.9
二、标题
-
4.阅读文苑。
地球上的氧气会用完吗?
每天,地球上不论是人,还是其他动物,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要呼出400升的二氧化碳。长此以往,氧气岂不是会被用光吗?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
瑞士的科学家谢尼伯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采集一些植物的绿叶,浸在水里,放到阳光下。很快地,叶子不断地吐出一个个小气泡,谢尼伯用一只试管收集了这些气体。这些气体是什么呢?当谢尼伯把一块点着火的木条扔进试管时,木条猛烈地燃烧,射出耀眼的光芒--这就是氧气,因为氧气能够帮助燃烧。接着,谢尼伯又往水里通进二氧化碳。他发现,通进去的二氧化碳越多,绿叶排出的氧气也就越多。
谢尼伯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在阳光的作用下,植物靠着二氧化碳制造营养,而后排出氧气。”原来,地球上那浩瀚的林海、草原、庄稼,隐藏着这样一个秘密:在阳光底下,植物的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变成淀(diàn)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叫做“光合作用”。据说,3棵大树每天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约等于一个人每天所吐出的二氧化碳。每年,全世界的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大约要吸收几百亿吨的二氧化碳,由此看来,地球上的氧气是永远也用不完的。
(1)给下面的词语注音。
隐藏
(2)如何理解“光合作用”?
(3)文中破折号所起的作用是
①示声音的延长 ②表示解释说明 ③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4)“这种想法真是杞人忧天”一句中“这种想法”是指?
(5)找出全文的中心句,再说一说为什么可以这样说。
(6)你了解“杞人忧天”的故事吗?简单谈一谈。组卷:12引用:1难度:0.7 -
5.机器人,未来战场的主角 世界一些军事专家已经预言:“机器人将有可能在20年后代替人类,战争将主要由无人驾驶的坦克、大炮、飞机、机器人、导弹等智能武器担任主角出场,实现全自动化战争,也就是‘无人化战争’。”
那么,人都到哪里去了呢?人全部在后方高级作战操纵室,坐在计算机屏幕前,在迅速准确、详细地获得战场信息后,通过操作计算机键盘,指挥“无人部队”作战。
随着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武器系统无人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目前,国外军用机器人发展十分迅速,类型已达上百种,按功能区分,有侦察、排雷、防化、进攻及防御等。从研制情况看,典型的有日本的防御反舰导弹机器人,它不仅能自行发现、识别敌方反舰导弹,还可以根据需要发射反导导弹,摧毁敌方来袭的反舰导弹。另外,还对敌实施欺骗干扰。此外,有消息透露,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已着手组建防核、防化以及在水下作战的“机器人兵团”。
从目前的情况看,研制机器人的最大难点是机器人的智能化问题,一旦人工智能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机器人取代人类成为战场主角就为期不远了。到那时,人类将隐入幕后。但不管怎样,从技术的角度讲,机器仍由人类控制,人类仍将是战场的主宰,不会像好莱坞电影描绘的那样,成为电脑和机器人的天下。
研发战争机器人的目的之一就是避免战争对人的伤害,实现战争零伤亡。而有关武装机器人替代军人作战可能引发的道德问题,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其经典之作《我,机器人》中,列出经典的“机器人三定律”,即:一、机器人不能伤害人类,也不能由于自己的懈怠而令人类受到伤害;二、机器人必须听从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定律相悖;三、机器人必须在不违反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情况下维持自己的生存。此后,有关机器人科幻小说中都能看到这三大定律的影子。
(1)联系课文解释词语。
预言:
懈怠:
(2)“机器人三定律”是哪三定律?为什么要制定“机器人三定律”?
(3)目前,国外军用机器人发展按功能区分,主要有哪些类别?从研制情况看,典型的有哪几种?
(4)如果你是科学家,你最想研发出一款具有什么功能的机器人?写写看。组卷:19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