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高考语文调研试卷(2月份)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3年春节,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慑力、科幻想象的创造力、科幻人文的认知力,《流浪地球2》完成了中国式情感、中国式精神的多重表达,创造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式科幻叙事新话语,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中,展现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始终坚持以中国情感创新中国科幻叙事。“带着地球去流浪”的《流浪地球》科幻想象,是中国传统思想与现代科学精神的有机结合,也是中国价值融汇世界话语的创新视角。在《流浪地球2》中,“中国视角”的叙事充分得到进一步强化。影片以联合政府中方代表周喆直与其助理郝晓晞,航天员刘培强与妻子韩朵朵以及师父张鹏,计算机工程师图恒宇与老师马兆的故事三线并行推进。从始终不放弃地坚持“移山计划”,到呼吁全球捐出核武器以应对月球危机,中国视角贯穿全片,并以此锚定了中国式科幻叙事价值立场。置于未来世界中央的中国,在不可预知的生命危机面前,为拯救世界提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方案,展示了承载中华几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同时,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当妻儿抽签无果无法进入地下城避险时,刘培强选择了再次面试航天领航员为家人获取名额;为了给予已经去世女儿完整的生命,图恒宇不惜以身试险,将女儿的数字生命储存卡接入超级电脑。一个甘愿牺牲,一个充满冒险,两位主人公在情感选择上殊途同归,爱情与亲情迸发出中国式情感的光辉。无论是中方代表周喆直所彰显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传统文人情怀,还是刘培强、图恒宇身上平凡父亲为至爱家人甘愿牺牲与冒险的情感写照,都呈现出中国式情感中真实质朴的底色。
《流浪地球2》以中国精神升格中国科幻文化。如果说“中国叙事”与“中国情感”是在科幻类型的故事层面建构中表达,那么《流浪地球2》更深层次的主题与思考,则是在营造十足科幻视听魅力的同时,将中国价值更具哲理思辨性地呈现出来。中华文明历经沧桑,孕育了“以和为贵”“协和万邦”的和平发展愿景,催生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处世智慧,成就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包容性治理理念。影片将这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哲学与人文思想,注入科学精神、科幻想象、科技质感,通过片中人物的关键抉择予以表达。
面对末日危机,身处看似不可逆转的困境,人类该如何选择?在一系列基于科学认知的拯救地球群体行为中,影片凸显了“责任”二字的千钧之力。责任之下,有人物个体带有生命呐喊的情感选择、价值选择、文化选择;责任之上,更有中国代表坚守的解决方案——“团结”与“坚持”,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应对月球危机。
当世界各国航天员共同为拯救地球去完成一场无法返回的引爆时,“不放弃、不抛弃”所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超越了国界与种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识中得到有力弘扬。
“中国式科幻”的叙事表达与文化创造,创新了全球科幻电影的话语体系,丰富了世界科幻电影的叙事类型。《流浪地球2》坚守中华文明立场,将中国故事、中国精神、中国人民为美好生活奋斗的力量,作为中国科幻电影走向世界、与世界对话的文化支撑和价值引领,为中国电影探索了与世界电影并行交相融汇的发展路径,增强了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摘编自杨乘虎《<流浪地球2>:探索宏观宇宙,思考人类未来》)材料二: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再度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究竟如何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这背后又蕴藏着什么肉涵?
“可信”意味着可被信赖,是将“真”贯穿到底的思想路线和行动路径,代表真实性、公信力,是建设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坚实基础。中华民族历来拥有诚实朴素的美好品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文艺作品的创作应当更加紧密联系社会现实,以事实的数据为依据,以真实的案例为文本,以真诚的态度为基石,对外呈现让世界各族人民看得懂、听得明白,觉得有意义、有意思的,具有信任力的国家形象。
“可爱”是对“可信”的情感升级,强调传播的方式方法与手段。我们不仅要对外传播“可信”的中国形象,还要构建“人格化”“魅力化”的中国形象,以传播吸引力获得国际关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国式的浪漫美学色彩赋予了晚会新的生命力。它不仅重现了中国古老的科学智慧,为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提供了一条重要路径,还彰显了中国人特有的浪漫与仪式感。它融合了诗词、音乐、科技、美术、影像、民俗等多元艺术形态,通过对日历文本经验的“变形”,创造了一条连接国内国外、传统现代的传播思路,以中国特色的文化创意实现了对外中国形象的传播。
“可敬”是从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更全方位帮助大家理解中国制度、中国方法、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维度,是对“可信中国”与“可爱中国”的凝聚式再创造,强调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达到跨时空传播、跨世代传播共情。“敬”包含着崇高意味,而崇高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审美范式。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一系列优秀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国家宝藏》等,文化价值内涵更加厚重,对于中国形象的传播从可信、可爱逐步向可敬迈进。
总之,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摘编自范小春《展现“可信、可爱、可敬”形象,提高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影响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2》凭借着科幻场景的震撼力、想象的创造力、人文的认知力,完成了对《流浪地球》的全面超越。
B.《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拥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阔视野,其中蕴含的中国精神力量,是可以超越国界与种族的。
C.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中国式的浪漫美学色彩,构建了“人格化”“魅力化”的中国形象。
D.崇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审美范式,近年来中华优秀文化节目对于中国形象的传播正在逐步向崇高迈进。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的《陈情表》既展示了承载中华千年文明的中国智慧,又释放出以“家”“亲情”为标识的中国式情感。
B.中国科幻电影坚守中华文明立场,以中国视角为叙事核心,呈现中国式情感,与世界科幻电影并行且交相融汇。
C.两则材料虽然都谈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但两者论述的侧重点不同,后者更侧重于阐释其内涵。
D.两则材料在整体上均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而在分论部分则分别采用了“并列式”与“递进式”论证结构。
(3)下列选项都是国外媒体对《流浪地球2》的评论,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2》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令人瞠目结舌的史诗动作场面,空中战斗和爆炸加剧了刺激程度,这些场景栩栩如生,是一种视觉享受。
B.《流浪地球2》是美丽而昂贵的计算机图形展示,本质上是老式的太空歌剧,其唯一目的是宣扬那些无私、一心一意、有能力的人存在的可能性。
C.《流浪地球2》是一部弘扬中国人自我牺牲和英雄精神的电影,主要体现了中国和俄罗斯的英雄主义,却又凸显了美国宇航员的胆怯。
D.《流浪地球2》从东方的角度讲述了一个灾难故事,没有一个英雄能够单枪匹马拯救地球;每一次努力都很重要,更具“普遍性”的人类价值。
(4)材料一在语言运用方面很有特点,请以第2段为例进行分析。
(5)2023年3月,兴华中学将举办以“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为主题的论坛。假如你是与会代表,请以《流浪地球2》为例,结合材料二中的观点,就如何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谈谈你的看法。组卷:12引用:2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I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落无声
赵国洲 昨天晚上,支书小伍和村主任杨再德一起离开村委会办公室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杨家桥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
分手的时候,小伍说:“这雪下的,分不出哪是道,哪是沟了……要不,我送您回去?”杨再德说:“好你个小伍,是说我老了,想赶我下台,在杨家桥来个一手遮天?”
小伍笑道:“我倒是想呀,只是刚出壳,不敢从您的羽翼下飞出去!”杨再德叹了口气说:“这人哪,要是能不老多好……”转念他又笑了:“我要是不老,你这个支书岂不是要当一辈子傀儡?小伍呀,趁我还不算老,凡事你要向前冲,不出问题很好,出了问题,有我跟在你后面收……”小伍说:“您说得是,我也想把村里大事小事揽下,让您歇会儿,只是一遇事,我怎么就拿不定主意呢?”
杨再德笑了,说:“不是你拿不定主意,是你自己不想早早断奶……别笑,就怕有一天,我摊上事,把杨家桥一千七百多口人突然托给你,还真不放心!”小伍说:“您又没老到哪儿,别说这不吉利的话!”没想到,不吉利的话应验了。
杨再德出事的地方并非在回家的那条路线上,而是在通往村外榆树坡的石桥口。人们发现的时候,他已经被大雪掩埋得无影无踪,是循着他的手机铃声从石桥下雪堆里把他刨出来的。
从石桥口到榆树坡有三条岔路:一条上老围子,老围子是过去杨家桥人居住的地方,现在仅剩下些破破烂烂的老屋,住着些孤寡老人,难道他是怕刘瞎子的小屋让大雪压倒?另一条去潮河码头,码头两边的工业区有两家企业刚刚“凤还巢”落户,难道他担心白天铺设的产业大道冰冻受损?第三条岔路是通往桑林,那边有“顾问”家的养鸡厂……
小伍说的第三种猜测,大家听了直摇头,因为杨家桥人都知道,杨再德是“顾问”的死对头。
“顾问”叫张学问,一非党员,二非村民代表,却常常搅和村里事情,人们便送他一个名号:杨家桥顾问。
杨再德出任村主任,第一件棘手的事就是铺设桑林致富路。乡长在图纸上给杨再德画了一个圈说:“能摆平这个水塘,你就能摆平杨家桥以后的所有事情。”杨再德说:“底线是什么?”乡长说:“不上访,不出人命。”杨再德说:“行。拿不下,我搬出杨家桥。”
水塘主人就是张学问。他建鸡厂时,先后从自留田里取了三次土夯鸡舍基础,有意识地开出了三口呈“品”字形的水塘。致富路通过他家门口,刚好要填平“品”字上面的那个“口”字塘。张学问说,我家好好的“品”字头宅基让你们一填,成了“哭”字头,谁敢坏了我家的风水,我刨他祖坟!
杨再德说:“问哥,给我一回面子,我也给你一些补偿:由村里供土,把你家门前三口水塘一起填平,种庄稼收五谷好不好?”
张学问说:“杨再德,风水是能补偿的吗?你敢下令,我就敢刨你祖坟!”杨再德说:“我生下来就没见过爹娘,连祖坟在哪儿都不知道,知道就指给你让你去刨!说完,杨再德向推土机一挥手:“开机!”
张学问无奈,伸开两臂像插在田头吓唬麻雀的草人挡在推土机的前面。机手停在那看着杨再德,杨再德说:“我数到三,他不让开,把他推下水塘喂乌鱼!一,二,三,推!”没等推土机过来,杨再德推开张学问,两人都滚到了水塘里……
桑林致富路铺好,“顾问”不仅没有“哭”,沿路最大受益者恰恰是他张学问。原来阴雨天进饲料都靠人工背到桑林,有了水泥路,货车可直接停在鸡厂库房前卸货。
杨再德说:“问哥,还要不要刨我家祖坟?”
“顾问”说:“知道一定刨!”
杨再德说:“为什么?”
“顾问”说:“挪挪你家祖坟,也许你会把官做大。”
听说杨再德出事,杨家桥人纷纷从家里走出来,顶风冒雪像一行行蚂蚁寻过去,在石桥头洁白的雪地上聚集了黑压压的一大片。
“顾问”站在人群中哽咽着说:“都怪我,要是强留下他,多好;或送他回去,我俩牵着走,跌下去,死,也好做个伴儿啊!”
可只有漫天大雪在无声无息地飘落……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要不,我送您回去?”这句话说明小伍对杨再德的工作作风非常了解,知道他从不按时回家。
B.通过杨再德和小伍的对话不难发现小伍经验不足缺少独立意识,难怪杨再德对小伍很不放心。
C.杨再德修致富路,跟张学问谈条件,先礼后兵,最后和张学问一起滚下水塘,使得张学问折服。
D.小伍根据杨再德出事的地点猜测,村主任可能去“顾问”家的养鸡厂,人们觉得这很不符合情理。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纷纷扬扬的大雪把杨家桥高高洼洼地抹成了一片瓷白色”,小说使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写出了雪之大以及杨家桥路途之不平坦。
B.小说在叙述杨再德出事后,特别写到人们对他死亡原因的前两种猜测,并非闲笔,其实它对刻画杨再德关心民生、认真工作的形象是很有作用的。
C.小说在情节的铺展中,巧妙地运用了插叙手法,既为下文“死对头”张学问因杨再德而哽咽交代了背景,又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单调,增强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故事,显得冷静客观,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采用的是语言描写,人物的对话语言,生动且体现人物个性。
(3)小说紧紧围绕“雪”展开,请从谋篇布局的角度分析“雪”的作用。
(4)有人说,小说中的张学问虽然对杨再德的态度前后不同,但是他的形象并没有发生改变。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本分析。组卷:36引用:6难度:0.7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对公众而言,浮空器可能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内部充入氢气或氦气的气球就是一种浮空器,但科学上应用的浮空器却不是这么简单。
总体上,浮空器可分为气球和飞艇两类。气球是指无动力装置的浮空器,① 。其中,自由气球随风飞翔,而系留气球利用缆绳系留固定在地面锚泊设施上。飞艇是自带动力装置,可进行操纵飞行的浮空器。在青藏高原创造观测高度世界纪录的“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平台属于一种大型的系留气球平台系统。
“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大。如此大的系统,② ?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有高招,他们将“极目一号”Ⅲ型浮空艇系统按功能区分,五个分系统紧密协作,共同保障浮空艇的升空科考观测的正常运行。
浮空艇③ 。不仅在珠峰,浮空艇还活跃在很多科研项目中:曾在可可西里西区观测藏羚羊等野生动物活动;曾在内蒙古地区开展草畜资源状态监测,为草畜平衡模型构建,创建生态草牧业科技体系提供平台支持等。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在夜晚翻开史书,春秋战国时期的文明浮现眼前——夜真静啊!
B.穿过连廊,走过一片竹林,就到了这间院落的中心——涵远堂。
C.刚登上泰山山顶,我就听到不远处传来一声呼喊:“我们来啦——”
D.在村口槐树下的老人娓娓道来——数年前的一个冬天……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话不超过12字。组卷:15引用:4难度:0.7
四、写作(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红楼梦》中有一个情节,香菱向黛玉拜师学诗,黛玉开导香菱“若是果有了奇匀,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让香菱明白“格调规矩竟是末事,只要词句新奇为上”的道理,接着黛玉还进一步指出“不以词害意”即“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黛玉的一番点拨可谓给香菱打开了学习诗词的大门。
以上材料中,黛玉提出作诗“立意为要、修饰次之、规矩最末”的观点,不仅适用于诗歌创作,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启示作用,请你结合新时代青年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人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组卷:11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