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五十九中高二(上)段考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现代文阅读(6分)

  • 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已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着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徜徉老时光了。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杳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籍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1)下列各项中概括小说情节正确的一项是
     

    A.不见簪子→爷爷寻找→父亲回来→菜地里找→老屋里找→找到簪子
    B.不见簪子→爷爷寻找→田垄上找→菜地里找→老屋里找→找到簪子
    C.不见簪子→爷爷寻找→田垄上找→父亲回来→菜地里找→老屋里找→找到簪子
    D.不见簪子→爷爷寻找→父亲回来→田垄上找→菜地里找→老屋里找→找到簪子
    (2)下列各项中,属于文中画横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奶奶内心活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
    B.担心是儿子偷了她的玉簪子
    C.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
    D.生怕儿子很快离开

    组卷:3引用:1难度:0.5

二、课内文言文

  •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引用:2难度:0.9
  • 3.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47引用:4难度:0.7
  •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活用情况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窈窕之章
    幽壑之潜蛟
    孤舟之嫠妇
    西望夏口
    望武昌
    ⑥顺流而
    鱼虾而友麋鹿
    ⑧不知东方之既

    组卷:123引用:6难度:0.5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组卷:87引用:6难度:0.7
  • 6.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275引用:8难度:0.8

三、语言运用

  • 19.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北宋王安石笔下特长少年方仲永的遭际,代有其事。受虚荣心、名利心等不良影响,一些“望子成名、望女成星”的家长,热衷于_______奔走在童星制造的路上,对有特长的孩子,倾尽一切资源,带孩子参加花样繁多、“套路”很深的娱 乐活动、选秀比赛,孩子日常生活也处在夸张的模仿和表演状态。
          前不久,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只有______的孩子长大后想成为志愿者、公益人士。有观点指出,在少年儿童培养教育上,一些家长正走在_______的路上!
          也有家长认为:“不都说出名要趁早吗?让我的孩子尽早出名,积累财富,也没啥错!”俗话说,早熟的果子撑不到丰收的金秋。银河星布,________的星也就那么几颗。过早地让孩子游走于名利场,消费孩子的童年,这对孩子健康人格以及“三观”的塑造,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身为家长,如果(  ),方仲永的悲剧就可能被反复复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快马加鞭 凤毛麟角 背道而驰 璀璨夺目
    B.揠苗助长 屈指可数 南辕北辙 璀璨夺目
    C.揠苗助长 凤毛麟角 南辕北辙 光彩照人
    D.快马加鞭 屈指可数 背道而驰 光彩照人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B.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C.据研究机构调查结果:超过七成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的孩子占两成
    D.研究机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七成多的孩子最崇拜文娱明星,最想拍戏出名、赚大钱住豪宅,而占两成的孩子以科学家、文学家为榜样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
    B.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C.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寄望早成名挣大钱,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
    D.沉醉于“童星制造”的虚妄中,把孩子的童年当快消品,寄望早成名挣大钱

    组卷:48引用:93难度:0.6

四、理解性默写

  • 20.理解性默写。
    (1)《涉江采芙蓉》中“
     
     
    ”两句,自问自答,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这是深情的疑问,更是无奈的叹息。
    (2)李煜《虞美人》中,“
     
    ”一句点明“愁”之因——亡国,“
     
    ”一句用比喻写愁之状——其势如江,绵绵不绝。
    (3)《登岳阳楼》中“
     
     
    ”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
     
     
    ”运用色彩的鲜明对比和动静相生的手法把金陵秋景图展现得活灵活现。

    组卷:15引用:1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