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必修3《第二单元》2017年单元测试卷(湖南省益阳六中)

发布:2024/4/20 14:35:0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24分)

  • 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13引用:9难度:0.9
  •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组卷:46引用:5难度:0.9
  •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组卷:16引用:7难度:0.9
  • 4.读《琵琶行》,下列对诗中所描绘形象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组卷:20引用:5难度:0.9

四、(29分)

  • 12.名篇名句默写
    (1)飞湍瀑流争喧豗,
     
    。(《蜀道难》李白)
    (2)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李白)
    (3)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李白)
    (4)
     
    ,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白居易)
    (5)画图省识春风面,
     
    。(《咏怀古迹》杜甫)
    (6)此情可待成追忆,
     
    。(《锦瑟》李商隐)
    (7)
     
    ,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兴》杜甫 )
    (8)
     
    ,不尽长江滚滚来。
     
    ,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杜甫)
    (9)
     
    ,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行》白居易)
    (10)夜深忽梦少年事,
     
    。  (《琵琶行》白居易)

    组卷:27引用:1难度:0.7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16分)

  • 13.温情感动岁月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当时心灵的震颤,我知道那就是感动。何姐已过不惑之年,她是典型的东北大嫂,喳喳呼呼,粗心大意,一个女人整天烟不离手、酒不离口的,说起话来豪爽大气,有时甚至有些粗鲁。所有认识她的人都这样给她下定义。时间久了,就形成了思维定势。可是,有一天她非常认真地对我说:“不,他们都不了解我。其实,我这人儿粗中有细。”
          “啊?不会吧。”见我露出显然是怀疑的神色,她一笑,笑得那么神秘而自信。这种表情是我和她认识这么久以来从没有见过的。
          于是,她给我讲了那个故事:
          “我有个老师姓高,私下里同学们都叫他老高。那会儿,从小学四年级一直教我们到初中毕业,那可是七八年的感情。他对我们真是好哇,就像父亲。带我们上山、下乡,接受再教育,待我们就像自己的孩子,没说的!那时我就像个假小子,整天悠悠荡荡,和男生打成一片,不像别的女生心细会关心人。我想,那时他对我的印象就和你们现在一样吧。”
          她停顿了一下,吸了口手中半截的香烟,慢慢地呼出来,在烟雾中她的脸有些模糊。
          “快说啊,后来怎样了?”我追问。
          她抬眼看看我,接着讲起来:
          “但是,有一次,我彻底让他改变了对我的印象。那是毕业多年以后的事了,几个老同学凑在一起要去看老高,他们中有几个做生意发了,所以在路上买了不少礼物,各种高级营养品,乌龟王八精什么的,还有进口水果,香蕉、苹果、大鸭梨的整了不少。我们大包小包地拎着去老高家。老高见了我们那高兴劲就别提了。一番寒暄后,同学拿出了各色礼品,脸上满是得意,好像在说,怎么样,老高,没白教我们一场吧。老高一样一样接过放在身边的桌上。最后,轮到我了,我就这么一下子掏出了我的礼物--一盒上好的龙井。老高愣了一下,然后就接过去紧紧地拿在手里。他有些奇怪地问:‘丫头,你怎么知道我喝?’我说:‘还记得吗,你带我们一班同学去下乡,都住在老乡家。那时条件挺苦的,我们都喝老乡从井里打上来的水。可您,不管白天干活有多累、多渴,您都会用大锅点把柴烧点水泡茶叶沫子喝。当时,我就想,您一定特别爱喝茶,等我工作挣了钱一定要给您买点好茶叶,解解馋。我说的对吗?’老高连连点头:‘是啊,那时挣钱不容易,还要养家,只好喝点茶叶末了。你这鬼丫头,心那还真细呀。’
          他脸上泛着笑,眼睛亮亮的。我知道他是被理解感动了,因为我还细心地发现了藏在他眼角的泪……”
          听着她的讲述,语气平淡,像在讲别人的故事,我却被她感动了,我甚至可以想象当时老高的惊奇与欣喜。是啊,每个人都渴望被人理解,有了理解,这世界才会有更多的感动。
          我不会忘记这个故事,还有那包上好的龙井。
    (1)第二段为什么要写何姐喳喳呼呼粗心大意?联系上下文,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文中写到的何姐的“粗”?
    (3)本文用对比手法写人物很有特点,请说明文中用了哪几种对比并指出其作用。
    (4)试分析何姐的“细”细在何处,为什么令人感动?

    组卷:4引用:2难度:0.1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