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1年天津市耀华中学高考语文一模试卷

发布:2025/1/3 9:30:3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江河水长流,时光不停留,往往能够产生启迪、联想的作用。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到奔流不息的江水,容易        的文人们总有一种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被贬离开繁华的京城,被迫栖身他乡异地,虽然担任那里的地方官,但是看见滚滚东去的长江水,想到自己已到暮年,壮志未酬,          ,也同样发出“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慨叹。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在《将进酒》中发出这样的感慨:“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慨叹。诗人感慨流水不回头,青春不再来,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还没有实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面对无奈的现实社会,只能留下无尽的伤感。南唐后主李煜旦夕间由万人称颂的君王变成阶下四,物是人非,繁华过后成一梦;如流水落花          ,已成永别!《浪淘沙》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叹惋;《虞美人》有“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感叹,          不在翻波涌浪的春江水啊,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怀恋和对未来命运的茫然。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忧心忡忡 蹉跎岁月 飘去 每时每刻
    B.多愁善感 蹉跎岁月 逝去 无时无刻
    C.悲痛欲绝 峥嵘岁月 远去 夜以继日
    D.感情脆弱 峥嵘岁月 离去 时时刻刻
    (2)文中划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
    B.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抽象的时间词去表现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意象来表现的
    C.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
    D.中国古典诗词中很少用时间词去表现抽象的时间的变化,往往是通过以具体的视觉为意象来表现的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
    B.在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巨星。杜甫称赞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自己却爱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北宋时期伟大词人,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同列唐宋八大家,并称“三苏”。
    D.李煜,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虞美人》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

    组卷:31引用:3难度:0.9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理念问世以来,对其研究的理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智慧城市建设必然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智慧城市可以被认为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必然涉及到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而信息技术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等新兴热点技术为核心和代表。第二,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信息技术与其它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并共同发生作用,促使城市更加智慧地运行。第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兴模式。智慧城市的服务对象是城市主体政府、企业和个人,它的结果是城市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提升和完善,终极表现为人类拥有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时期,部分地区“城市病”问题日益严峻。为解决城市发展难题,实现城夜可持续发展,建设智慧城市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发展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秦志光等《智慧城市中的大数据分析技术》)材料二:
    试点城市 地理位置分布 城市GDP 技术资源
    5G城市试点 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武汉、贵阳、兰州等18个城市 胡焕庸线以西只有兰州 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 当地存在大量通信高科技企业且形成产业链
    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试点城市已经达到290个 胡焕庸线以西仅有兰州、拉萨、乌鲁木齐等少数城市 省会城市在相应地区占比高 物联网发达、高科技数据中心服务企业众多
    (摘编自曾凌霄《从5G试点城市看我国智慧城市布局》)[注]胡焕庸线,即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从黑龙江省黑河市到云南省腾冲市,线东南方36%国土居住着96%人口。“胡焕线”也成为目前城镇化水平的分割线,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不同部门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可见,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建设既不能落入资本驱动的陷阱,也不能落入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保证智慧城市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二是以包容性发展为准则。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技术嵌入到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推动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参与到城市发展中来,以此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吴晓林《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1)下列对“智慧城市”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需要以多种新兴的热点技术作为依托。
    B.让多方受益并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
    C.可主导信息技术内部要素的优化配置。
    D.有助于解决我国当前城市发展的难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设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将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变化。
    B.5G城市试点和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须同时展开,影响二者布局的因素具有共性。
    C.“胡焕庸线”可以大体反映我国人口密度、城镇化水平和国家智慧城市的分布特点。
    D.智慧城市建设要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的原则,善于运用资本驱动和技术驱动。
    (3)下列对于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和新型模式,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B.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造成了智慧城市“有慧无惠”。
    C.智慧城市建设只有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原则,才能解决“有产无智”“有智无慧”“有慧无惠”的问题。
    D.胡焕庸线以东的省会城市,要发展智慧城市,应该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线,建设资源配置合理的有机系统,发展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模式。

    组卷:13引用:2难度:0.6
  •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贤士隐居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待。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也。平旦起,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①王氏:王安石。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四五访其庐 率:大概
    B.细事不 苟:马虎
    C.辄一 扣:求教
    D.卖菜者过门 俟:看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蕲人 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不妄人接 欲呼张良俱去
    C.独厚于公 朝济夕设版焉
    D.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俏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一项是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履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6)把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士人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7)作者认为“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加以概括。

    组卷:29引用:2难度:0.6

一、现代文阅读。(9分)

  • 8.《三国演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出一个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关的歇后语,并简要介绍与之相关的故事情节。

    组卷:13引用:3难度:0.7
  • 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为中国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浸润中国文化。举箸提笔,目睹耳闻,不离其间。看似寻常之物,却蕴含着丰富而深远的内涵,彰显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化精神,确实是“寻常之物不寻常”。这些有着历史文化底蕴的事物会给你哪些思考和启发呢?请从以下列举的事物中任选一种或几种,以“寻常之物不寻常”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毛笔  水墨画  围棋  中国结  中药  对联  灯谜  相声  筷子  茶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组卷:17引用:4难度:0.7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