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贵州省遵义市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6 23:30: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如高分子合成工业、原子能工业、电子计算机工业、半导体工业、宇航工业、激光工业等,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大家知道,生产力的基本因素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科学技术同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是什么关系呢?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同样,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我们常说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这里讲的人是指有一定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来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资料生产的人。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十七世纪、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掌握的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都大不相同。今天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工艺的变革,都非常迅速,许多产品往往不要几年的时间就有新一代的产品来代替。劳动者只有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丰富的生产经验、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在现代化的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我们的社会里,广大劳动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他们自觉地刻苦钻研提高科学文化水平,从而必将在生产中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四个现代化的进展,大量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被机器所代替。直接从事生产的劳动者,体力劳动会不断减少,脑力劳动会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要求有更多的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造就更宏大的科学技术队伍。
    (摘编自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3月18日)文本二:
          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
          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三万九千八百元增加到八万一千元。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十四亿多人的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城镇化率提高十一点六个百分点,达到百分之六十四点七。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我们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
    (摘编自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科学理论
    决定
    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
    产生
    一系列新兴工业
    B.历史事实
    证明
    理论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带来
    生产和技术的巨大进步
    C.等量劳动力与劳动时间
    生产
    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产品
    说明
    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
    D.劳动者在现代化生产中
    发挥
    更大作用
    可知
    其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生产经验丰富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及了科技进步的迅速,都用了一些前沿技术作为论据。
    B.材料一理论联系实际,深刻地阐明了科学技术对于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
    C.材料二第二段列举大量事实,主要论证中国已经进入了创新型国家行列。
    D.两则材料都是国家领导人在重要会议现场的讲话内容,理论视野非常开阔。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A.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张謇
    B.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
    C.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
    D.蒸汽电力和自动走锭纺纱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马克思
    (4)请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九大以来我国建设取得的成就。
    (5)江泽民同志说“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试结合两则材料与相关时代背景,分析人才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组卷:5引用:1难度:0.5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8分)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复活(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聂赫留朵夫站起来同米西、来沙和奥斯登打了招呼,站住同他们谈话。米西把他们乡下的房子着火、逼得他们搬到姨妈家去的事告诉聂赫留朵夫。奥斯登趁机讲了一个同火灾有关的笑话。
          聂赫留朵夫没有听奥斯登说。却转身同姐姐娜塔丽雅谈话。
    “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他说。
    “我早就来了,”她说“我是跟阿格拉斐娜一起来的。”她指指女管家阿格拉斐娜说,“我们在到处找你。”
    “可我在这儿睡着了。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聂赫留朵夫又说了一遍,“我刚才给你写信刚开了个头。”他说。
    “真的吗?”她忧虑地问,“有什么事?”
          米西和她的男伴发现姐弟两人在密谈,就走开了。聂赫留朵夫同姐姐在靠窗的丝绒长沙发上坐下来。
    “昨天我从你家出来以后,本想再回去赔罪,但不知道姐夫会怎样对待我。”聂赫留朵夫说,“我同他谈得不投机,心里很难过。”
    “我知道。”姐姐说,“我相信你不是有意的。你也知道。”
          娜塔丽雅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她碰碰他的手。她这句话的意思不明确,可是他完全了解她,被她的情意所感动。她原来想表示,除了她对丈夫的满腔热爱以外,她对他对弟弟的手足之情,在她也是很重要很宝贵的,他们之间的任何龃龉在她都是痛苦的。
    “谢谢,谢谢你……唉今天我看见什么了!”聂赫留朵夫突然想起第二个死去的犯人,说,“有两个犯人被害死了。”
    “怎么被害死了?“
    “就这样被害死了,这样的大热天把他们押出来,有两个就中暑死了。”
    “那不可能!怎么会呢?今天吗?刚才吗?”
    “是的,就是刚才。我看见他们的尸体。”
    “可是为么要害死他们呢?是谁害死他们的?”娜塔丽雅问。
    “就是那些硬把他们押出来的人。”聂赫留朵夫怒气冲冲地说。觉得她看待这事用的也是她丈夫那种眼光。
    “啊,我的天!”阿格拉斐娜走到他们跟前,说。
    “是的,这些不幸的人遭到什么待遇,我们一点也不清楚但我们应该知道。”聂赫留朵夫瞧着柯察金公爵说。老公爵这时已围好餐巾坐在放有一瓶混合酒的桌旁,回过头来对聂赫留朵夫瞧了一眼。
    “聂赫留朵夫!”他叫道,“要不要喝一点解解暑气?出门喝一点再好没有了。”
          聂赫留朵夫谢绝了,转过身来。
    “那么你究竟打算怎么办呢?”娜塔丽雅又问。
    “尽我的力量去做,我不知道该做什么,但觉得总应该做些什么。我一定尽我的力量去做。”
    “是的,是的这我明白。那么,你跟这一家人……”她微笑着瞧瞧柯察金说,“难道真的就一刀两断了?”
    “一刀两断了。我想这样双方都不会感到遗憾的。”
    “可惜。我觉得很可惜。我喜欢米西。嗯就算是这样吧,可是你为什么要作茧自缚?”娜塔丽雅怯生生地说“你何必跟着去呢?”
    “那是因为我应该去。”聂赫留朵夫一本正经地冷冷说,似乎希望不要再谈这事。
          不过他对待姐姐这样冷淡立刻感到羞愧。“我为什么不把心里所想的都告诉她呢?”他想,“让阿格拉斐娜也听听好了。”他瞅了一下老女仆,对自己说有阿格拉斐娜在场,这就鼓励他把自己的决心再对姐姐说一遍
    “你是说我想跟卡秋莎结婚这件事吗?说实在的,我决心这样做可是她一口拒绝了”他声音哆嗦着说。每次谈到这事,他总是这样的。她不愿接受我的牺牲,情愿自己牺牲,而就她的处境来说她牺牲得太多了。我不能接受这种牺牲,如果这只是出于一时冲动的话。所以我现在决心跟她去,她走到哪儿我跟到哪儿,我还要尽我的力量帮助她来减轻她的痛苦。”
          娜塔丽雅一言不发。阿格拉斐娜用疑问的目光瞧瞧娜塔丽雅摇摇头。聂赫留朵夫走到站台上,走上三等车厢,哦还有一件事要同你说一下。”他说,“我至今还没有把库兹明斯科耶的土地分给农民,万一我死了,就由你那几个孩子继承好了。”
    “德米特里,别说这种话!”娜塔丽雅说。
    “就算我把那些地都给了农民我也有一件事要说明那就是我其余的东西都将传给孩子们,因为我恐怕不会结婚,即使结婚也不会有孩子……所以……”
    “德米特里,我求求你,别说这种话!”娜塔丽雅说。不过聂赫留朵夫看出她听了这话觉得高兴。
          列车员砰地关上车门,请旅客就座请送客的下车。
          聂赫留朵夫走进被太阳晒得又热又臭的车厢,立刻又走到车尾的小平台上。
          娜塔丽雅头戴一顶时髦的帽子,披着披肩,跟阿格拉斐娜并排站在车厢旁边,显然在找话题但没有找到。她连说一句“写信来”都觉得不行,因为她同弟弟早就嘲笑过送人出门那套老规矩了。一谈到财产和继承问题就破坏了他们的手足之情,他们觉得彼此疏远了。等到火车开动,她只点点头,现出惆怅而亲切的脸色说“嗯再见德米特里,再见”这时,她心里反而感到高兴。但等这节车厢一离开,她就想到她该怎样把同弟弟谈的事告诉丈夫,她的脸色顿时变得严肃而紧张了。
          尽管聂赫留朵夫对姐姐一向很有感情也没有对她隐瞒过任何事情,如今同她待在一起却觉得别扭难堪,巴不得早点分开。他觉得当年同他那么亲近的娜塔丽雅已不再存在,只剩下一个胡子蓬松、肤色发黑的丈夫的奴隶。他清楚地看出这一点,因为当他谈到她丈夫感兴趣的事,也就是分地给农民和遗产继承等问题时,她的脸色才显得特别兴奋。而这一点却使他感到伤心。
    (草婴译,有删节)[注】文本节选的情节发生在一处火车站,聂赫留朵夫准备陪卡秋莎•玛丝洛娃一起流放,文中的米西(柯察金公爵的女儿)曾是聂赫留朵夫的女友。米沙是米西的表哥奥斯登是一个外交官,与米西一家同行。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聂赫留朵夫反复说“你来我真是太高兴了”,以及想到“对待姐姐这样冷淡,立刻感到羞愧”等情节中,可看出他对姐姐的深厚感情。
    B.在本文中,聂赫留朵夫在面对曾经与自己关系密切的柯察金一家时,表现得并不热情,这主要是因为他与这一家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
    C.在聂赫留朵夫表明要跟卡秋莎结婚,并决心一直跟着她、帮助她后,姐姐娜塔丽雅一言不发,说明姐姐不愿意弟弟去,也认为不值得去。
    D.聂赫留朵夫对卡秋莎有愧疚之心。他反复跟姐姐强调他要尽力帮助卡秋莎,来减轻卡秋莎的痛苦,这表明他愿意与姐姐分享自己的感受。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对话的描写很有特点多用短句而且数处使用省略号,这对交代人物矛盾关系及表现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B.娜塔丽雅的丈夫在文本中并未出现在现场,却又深刻地影响了情节发展,让读者无法忽视其存在,这是作者高超的叙事艺术的体现
    C.文中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读者可以了解人物内心的想法,准确预知男主人公人生的发展轨迹,产生深度的“叙事共鸣”。
    D.“聂赫留朵夫”是列夫•托尔斯泰多部作品的主人公《复活》中的他深陷于激烈的心灵矛盾中,是作者精神上艰难探索的反映。
    (3)文中的娜塔丽雅的情感是复杂的,试简要分析。
    (4)文中提到“他们觉得彼此疏远了”《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父亲也存在“疏远”的情形,试分别分析姐弟疏远与父子疏远的主要原因。

    组卷:1引用:2难度:0.5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8分)

  • 7.阅读短文,完成问题。
    ㅤㅤ①          是由于好奇心,②          出于职业发展的需求,人们总是希望学到更多知识,但阻碍他们的,往往是获取知识的时间成本以及进入门槛。知识付费的兴起,正是基于其碎片化、娱乐化与互动化的特点。产品制作者将视频、音频和图片演示结合,用户能够轻松地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知识,让生活变成学习现场,这也正是“终身学习”的应有之义。
    ㅤㅤ③          知识付费的初衷是美好的,但从人们学习的效果来看,并不能尽如人意。某知识付费平台各类付费课程的平均学习完成度不足35%。自然科学领域的课程完成度更是只有8%。(甲)由此可见在整个知识付费市场学习的完成度低于四成。
    ㅤㅤ为知识付费之后,我们得到了什么?(乙)对于许多人而言,可能只是得到抚平一次焦虑的“短效安慰剂”,但也总会有很多人在其中拾到“珍珠”。这颗“珍珠”可能是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级阶梯,可能是成长旅途中的一缕顺风,也可能是学到新知后的一阵狂喜。无论答案是哪一个,我们都要记得成长或学习都需要自己提供内心的原动力,而非④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要求:前三空填写合适的关联词。第④空补写语句(不超过12个字)
    关联词:①
     
      ②
     
      ③
     

    语句:④
     

    (2)文中画波浪线的两个句子都存在表达上的逻辑错误,请指出错误类型并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

    组卷:1引用:2难度:0.5

四、作文(60分)

  •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历史的现场,唐太宗与大臣总结兴亡教训;在文学的现场、聂赫留朵夫选择走向精神的教赎;在体育的现场,场上的运动员与场外的观众共享盛宴……现场可以让我们反思历史,让我们观察人生,让我们拥抱激情……你可以是“现场”的反思者、观察者、参与者乃至创造者。
          以上材料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以“我与现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不能照抄试卷中的材料;不少于800字。

    组卷:2引用:3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