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版九年级全册《15.1 两种电荷》2021年同步练习卷(1)
发布:2024/12/12 10:0:2
一、选择题
-
1.关于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30引用:2难度:0.6 -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能“粘”纸屑,其中“粘”字蕴含的物理原理,与下列现象中的“粘”相同的是( )
组卷:19引用:1难度:0.7 -
3.用手摩擦过的气球能“粘”在手上不掉下,下列现象与此例实质相同的是( )
组卷:810引用:7难度:0.7 -
4.将带负电的橡胶棒靠近泡沫球,出现如图所示的情形。若改用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这个泡沫球,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组卷:607引用:17难度:0.7 -
5.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的原因是摩擦过程中玻璃棒( )
组卷:777引用:6难度:0.8 -
6.如图所示,用一段细铁丝做一个支架,作为转动轴,把一根中间戳有小孔(没有戳穿)的饮料吸管放在转动轴上,吸管能在水平面内自由转动;用餐巾纸与吸管的A端摩擦使其带电,再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吸管,吸管的A端与橡胶棒互相排斥,B端与橡胶棒互相吸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组卷:76引用:5难度:0.7 -
7.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A和B,A带正电,B不带电。现用金属棒连接验电器A和B,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组卷:3687引用:11难度:0.7
五、综合题
-
20.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带电的几种方法
自然界经常出现物体带电的情况,你知道有几种方法可以使物体带电吗?
使物体带电有这样几种方法:
摩擦起电:实验室经常用玻璃棒与丝绸、橡胶棒与毛皮相互摩擦起电。其实,日常用的塑料梳子、笔杆、尺子与头发或晴纶针织物摩擦也极易起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在摩擦过程中,电子发生转移而使相互摩擦的二物体带上了等量的异种电荷。
根据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本领的大小不同,科学家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出了起电顺序表:兔毛-玻璃-羊毛-丝绸-铝-木-硬橡胶-硫磺-人造丝。顺序表中任意两种物质相互摩擦时,排在前面的物质带正电,排在后面的物质带负点;两物质次序相隔越多,起电的效果就越好。
接触起电:将一带电体与一不带电体接触时,就会有一部分电子或从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或从非带电体跑到带电体上,使原来不带电体上带上了与带电体相同的电荷。
感应起电:将一带电体A靠近与大地绝缘的导体B的左端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B的左端聚集了与A相反的电荷,右端聚集了与A相同的电荷。如图甲所示,这就是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束缚电子的能力不同,其实质是发生了转移。
(2)若用兔毛与木条相互摩擦而带电,兔毛将带电。
(3)如图乙是在科技馆看到的静电游戏“怒发冲冠”,这是因为通过起电,电荷通过人体传到头发上,头发由于而使头发竖起来。组卷:535引用:13难度:0.1 -
21.以下是课本上的几个小实验,请根据要求填空;
(1)如图a,比较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化的实验中,在玻璃管中注入水和酒精后的操作是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选用内径较 (粗/细)的长玻璃管。
(2)如图b,是一个简易验电器,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轻质铝箔条的一端时,铝箔条会偏转,这是因为带电体具有的 本领。
(3)如图c,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塑料丝带了 电荷(同种/异种),塑料丝带电的实质是 在物体间转移。组卷:54引用:4难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