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人教新版七年级上册《3.6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2023年同步练习卷(11)

发布:2024/8/10 2:0:1

一、选择题

  • 1.植被的正确含义是(  )

    组卷:18引用:3难度:0.9
  • 2.下列关于落叶阔叶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组卷:42引用:7难度:0.4
  • 3.以松、杉等植物为主的植被是(  )

    组卷:45引用:4难度:0.5
  • 4.玉林位于亚热带,是一个气候比较炎热、湿润的地区,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  )

    组卷:13引用:2难度:0.8
  • 5.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

    组卷:51引用:35难度:0.9
  • 6.我国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  )

    组卷:6引用:3难度:0.9
  • 7.近年来,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地区发生多起扬沙和沙尘暴天气,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组卷:202引用:46难度:0.9
  • 8.我国草原植被因不合理放牧而出现了(  )

    组卷:69引用:8难度:0.4

二、解答题

  • 24.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回答问题:
    资料一:有人曾做过这样的计算:1公顷树林的叶片总面积约为50000~70000平方米,每天能够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可见绿色植物在维持碳一氧平衡方面的作用是多么重要。某热带雨林的降雨量是1950毫米/年,蒸腾量是1570~1950毫米/年。蒸腾作用大大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水;植物茎叶承接雨水,缓冲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树林中的枯枝落叶,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一片森林就是一座绿色水库。
    资料二: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仅有20.36%。
    (1)碳—氧平衡是指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绿色植物通过
     
    作用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2)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在水循环过程中,自然界中的水进入植物体主要依靠植物的
     
    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散失到自然界主要依靠
     
    作用。
    (3)请推测我国森林覆盖率降低的原因(写出1个):
     

    (4)从资料二中可以看出,我国的植被资源保护面临挑战,如何保护植被资源呢?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组卷:54引用:5难度:0.5
  • 25.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的纪录片《光伏电站“长庄稼”》,对新能源的光伏治沙成功范例予以了盛赞。项目采用光伏电站开发和荒漠治理相结合,逐步形成了“治沙+种草+养殖+发电+扶贫”五位一体的复合生态型的新模式,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真实写照。

    在内蒙古的一个荒漠化地区推广了光伏治沙之后,植被覆盖率由原来的5%,上升到了77%.光伏板遮光、挡风可使地表水分蒸发量减少800mm/年,可降低风速1.5m/s,有效地改善了植物的生存环境;农户在光伏板下、板间种植农作物,大大降低了面板周围的温度,种植的品种有牧草、玉米、草药,有的甚至还用防水透气材料在荒漠里种上了水稻、蔬菜等植物;养殖了蚯蚓、羊、鸭等动物,不但增加了产量,同时也增加了收入。
    (1)文中提到农户在光伏面板下种植农作物,大大降低了面板周围的温度,这主要是利用了植物的
     
    作用的缘故。
    (2)文章插图中玉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另一种产物在细胞内通过
     
    作用为其植株生长提供能量;同时动物呼吸释放的
     
    又是玉米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种植农作物与养殖动物对于光伏治沙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3)阅读资料可知,内蒙古地区有很多成功的光伏治沙项目,农民在板下、板间养的羊相比种植的玉米在生物体结构层次上多了
     
    层次。
    (4)荒漠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
     
    ,因此我们更要加强对它的保护。
    (5)阅读上面的资料,你能总结出光伏治沙的优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

    组卷:73引用:6难度:0.4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