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2-2023学年北京市丰台区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12/22 8:0:36

一、积累与运用

  • 1.为了参加学校开展的“缅怀英雄,强国有我”主题活动,同学们准备把下面的材料制作成板报,供大家阅读学习。
           在天安门广场中心巍然yì lì
     
    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zhèng  fǔ
     
    为纪念1840年以来,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革命斗争中牺牲的先烈而兴建的。在设计与建造过程中,huì jí
     
    了全国著名的文史专家、建筑家、美术家、雕刻家和技高一的能工巧匠。纪念碑的碑身正面雕刻着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见右侧),背面是由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它níng
     
    聚着对pǔ
     
    写了光辉业绩的人民英雄的缅怀之情。2014年,国家将9月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从2018年开始,每年9月30日,国家都要在这里zhèng zhòng
     
    地举行纪念仪式,怀念革命先烈。这里已经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根据汉语拼音写汉字或词语,注意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
    (2)为了把“垂”和“基”两个字写正确,请同学们注意:
    ①“垂”字第3笔是
     

    A.一
    B.丨
    ②“基”是
     

    A.上下结构的字
    B.独体字
    (3)联系上下文写出“永垂不朽”的意思。
     

    (4)下列句子中的“筹”字与文段中“技高一筹”的“筹”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小刚抄写的板报行款正确,非常美观,比其他同学略胜一
    B.经过周密划,开国大典如期举行。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5)看到纪念碑上的题词,同学们纷纷赞叹:“毛主席的书法真是
     
    ,苍劲有力!”
    A.高山流水
    B.画龙点睛
    C.笔走龙蛇
    D.惟妙惟肖
    (6)根据排比句的特点,把短语填入句中。下列选项排列正确的是:
     

    ①少年儿童不能忘记
    ②炎黄子孙不能忘记
    ③我不能忘记 无论时代怎样发展,
     
    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
     
    人民英雄。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组卷:17引用:1难度:0.5
  • 2.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七周年”主题活动中,同学们准备介绍“抗日战争”这幅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下层基座的四面镶嵌了8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其中的“抗日战争”浮雕以典型的游击战场景,展现了中华儿女炽热的爱国热情。
    (1)同学们想用点面结合的方法介绍浮雕,请认真观察画面,展开想象,在横线上写出恰当的内容。
    这幅浮雕刻画了军民团结一心、准备抗击敌人的场景。前面是一队八路军战士,他们拿着枪,弯着腰穿过茂密的青纱帐,一位农民肩上扛着弹药箱跟在队伍后面。中间高台上是一位指挥员,他 ①
     
    。最后面的一位大娘把枪送到儿子手中,好像在说:“②
     
    。”他俩身前还蹲着一位老农,正在把手榴弹装进篮子里。
    (2)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A.自
     
    自受
    B.全神
     

    C.别出心
     

    D.错
     
    复杂
    E.汹涌
     

    F.暴露无
     

    我听着同学的讲解,
     
    地看着这幅浮雕,内心就像大海一样
     
    。游击队员奋勇杀敌的场景令人激动不已。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3)欣赏了这幅浮雕,下面的名言适合同学们表达感受的有:
     
    (多选)
    A.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B.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C.位卑未敢忘忧国。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本学期我们读完的三本书中符合活动主题是:
     

    A.《爱的教育》
    B.《小英雄雨来》
    C.《童年》

    组卷:15引用:1难度:0.8

二、阅读与理解

  • 5.阅读。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ㅤㅤ30年前,为了祖国的强大,他抛家舍业,隐姓埋名秘密工作;30年后,他的事迹令人们肃然起敬,感慨万千。他就是被授予“共和国勋章”的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
    ㅤㅤ1959年,苏联领导人访华。中国领导人希望苏联可以帮助我们发展核潜艇,提供技术援助。但是苏联领导人却表示:核潜艇花钱多,技术复杂,建造工艺要求高,中国没有能力来研制。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想研制核潜艇,简直异想天开。为了打破美苏等国的垄断,我国决定研制导弹核潜艇。
    ㅤㅤ年轻的黄旭华担任核潜艇研制总工程师。为了保密,他和战友们在一个只有编号而没有名字,且在地图上查不到的荒岛上扎下了根。这里不通信,也不通电话,唯一的联系方式就是一个编号为“145”的内部信箱。荒岛上的条件非常艰苦,整年都是风沙弥漫,比环境更艰难的是一切核潜艇的研制都得从零开始!因为所有的人根本就没见过核潜艇,更不用说全部的结构图纸了。直到有人从国外带回两只核潜艇玩具模型,团队按比例进行放大设计出了潜艇外形,通过拆解模型了解内部区域,测出基础数据。经过几年时间初步完成了大部分的设计图纸。
    ㅤㅤ在研究核潜艇的十多个春秋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都没有阻挡研究的步伐。核潜艇结构复杂,载荷繁多,保证重心准确非常困难。黄旭华让人在船台入口处放一个磅秤,所有入艇的东西都要先过称,以确保每个部分的重量都跟黄旭华计算得一致。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计算大量的数据,当时没有电脑,他们就靠算盘和计算尺夜以继日地与这些天文数字展开持久地战斗。
    ㅤㅤ在黄旭华带领下,经过所有工程师的共同努力,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型核潜艇在1970 年成功下水。从 1958 年组建团队到 1970 年第一艘核潜艇试航,用了不到 13 年的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ㅤㅤ1988 年 4 月 29 日,新型的潜水艇在交付海军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极限深度的深潜试验。 试验的风险很大,艇身上一张扑克牌大小的地方就要承担一吨多海水的压力,稍有不慎就会造成艇废人亡的恶果。 试验之前,艇员心理包袱很重。年过花甲的黄旭华不顾大家阻拦,毅然决定亲自参加这次深潜行动。 当核潜艇快到 300 米时,潜艇顶壳、管道等多个位置“咔咔”作响,令人毛骨悚然。在场的人们神情严肃紧张,两眼紧紧地盯着黄旭华。 因为水压过大,黄旭华的眼底、耳朵和牙龈都渗出了血,但是他全然不顾,镇定自若,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直至最后成功。他也因此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ㅤㅤ自此至今,中国核潜艇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的大洋之中,依靠着极强的隐蔽性、机动性和攻击性,为保卫祖国及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力。
    ㅤㅤ回顾中国研制核潜艇走过的历程,黄旭华始终坚信:“关键的核心技术买是买不来的,也是要不来、求不来的,都得靠自己。”正是靠着这样的信念,黄旭华让中国人的脊梁挺得更直了!
    (1)填空。
    ①苏联领导人认为“中国研制核潜艇是异想天开”,这是因为
     

    ②因为核潜艇具有
     
     
    、攻击性的特点,所以为保卫祖国及世界和平释放出巨大的震慑力。
    (2)用“        ”在第 3 自然段中画出能表明“黄旭华隐姓埋名秘密工作”的句子。
    (3)读句子,注意加点部分,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都没有阻挡研究的步伐。
    (4)判断,对的用“√”表示,错的用“×”表示。
    ①中国用了不到 13 年的时间创造了奇迹,成为了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②第 6 自然段画直线的句子突出了新型核潜艇质量一般,承受不住巨大的水压。
     

    ③黄旭华是世界上第一个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核潜艇总设计师。
     

    (5)选择。 (均多选)
    ①第6自然段画曲线的句子写“潜艇发出声响”和“人们神情严肃”的目的是
     

    A.突出当时情况危急
    B.衬托黄旭华镇定自若
    C.说明潜艇质量较差
    ②中国研制核潜艇是从零开始的,这是因为
     

    A.苏联不提供技术援助
    B.我们不想得到帮助
    C.没有实物可以参照
    (6)照样子,写出黄旭华和工程师们在研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的办法。
    困难 解决办法
    没有结构性图纸 按比例放大玩具模型,拆解模型测量数据。
    保证重心准确
    计算大量数据
    (7)根据短文内容,按照颁奖词的要求,给黄旭华写一段颁奖词。
    颁奖词要求
    (1)点明主要事迹
    (2)彰显人物精神
    (3)语言简洁精炼
     

    组卷:34引用:1难度:0.9

三、表达与交流

  • 6.ㅤㅤ题目:美就在身边
    ㅤㅤ提示:生活中从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自强不息是一种美,遵守规则是一种美美,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在你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这样具有美德的人。请你以“美就在身边”为题,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他(她)美在哪里。
    ㅤㅤ要求:围绕中心意思选材、组材,将重点部分写具体,表达真情实感。600 字左右。

    组卷:24引用:4难度:0.5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