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发布:2024/4/20 14:35:0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
1.把拼音所表示的汉字和加点字的注音填在指定方格内。
读书,一种充yíng ( )精神的方式,一个塑造心灵的过程。在这个海量阅读的时代,各种书籍琳琅满目,有名家荟cuì( ) 的《唐诗鉴赏辞典》,有风靡( )一时的《学习的革命》……阅读不能良莠( )不分,而要懂得思biàn ( )和批判,把阅读与阅历结合起来。
(摘自人民网)组卷:8引用:1难度:0.8 -
2.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组卷:23引用:2难度:0.8 -
3.《水浒传》:他崇尚忠义,以“行者”身份行走江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的人物。句中的“他”指谁?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一个情节。
组卷:11引用:2难度:0.8
二、阅读理解(共40分)
-
10.阅读组合文本,完成问题。
[文一:毕淑敏《童话中的苦难》] ①各位小朋友、中朋友,咱们今天谈谈关于苦难的问题,你们可有兴趣?我原来总以为研究“苦难”这个大题目,要放在人比较成熟的时候,可是生活根本就不理会我们的安排,它我行我素,肆无忌惮。顷刻间,就把严酷的灾难,比如山崩地裂,比如天灾人祸,比如父母离异,比如病魔降身……莅临到无数人头上,对儿童和少年不存体恤之情。
②这就证明了一个铁一般冷酷的事实——苦难的降临是不以人的善良意志为转移的。它就像空气一样,围绕着成人,也围绕着未成年人。对于注定要发生的风浪,单纯地依靠一厢情愿的堤坝,是无法躲避灾难的。
③有一句说得很滥的话——“不要总是生活在童话中”,意思是说童话总是很美好的。其实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那些最优秀的童话里,是充满了苦难和对于苦难的抗争的。比如说“灰姑娘”吧。她小小的年纪,就失去了母亲,父亲也并不关爱她。她在继母的冷漠和姐姐们的白眼下生活,没法读书,做着力所不及的杂役……嗨!简直就是未成年人被家庭虐待的典型。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更是悲惨至极。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在节日的夜晚,还要光着脚在风雪中售卖火柴,以至于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真是惨绝人寰的景象。再说白雪公主。亲妈早早仙逝,后母不容,因为嫉妒她的美丽,竟然雇了杀手要取她首级。好不容易死里逃生,被好心的小矮人收留。为了报答恩人,她从高贵的公主摇身一变,成了打扫家务烹炸菜肴的小时工,这个落差不可谓不大。就这样,她的厄运还远未终结,后母死死追杀,最后被毒苹果险些夺去红颜……
④怎么样?以上所谈童话中的阴谋与死亡、贫困与灾难……其力度和惨烈,就是今人,也要为之垂泪吧?我还可以举出许多。比如小人鱼变鳍为脚的痛楚,小红帽面对狼外婆的恐惧,孙悟空戴上紧箍咒的折磨和唐僧九九八十一难的艰辛……怎么样,我说得不错吧?
⑤也许是因为童话多半有一个光明的结尾,好人得到神灵相助,就使人们忽略了那些惨淡的忧郁,以为童话总是祥云笼罩,这实在是一个大误会。小朋友和中朋友们,说真心话,依我这些年跋山涉水走南闯北的经验,苦难就像感冒,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说,世界不是永远阳光灿烂的。
⑥灾难埋伏在我们前进的拐弯处,不知何时会突袭我们。怕,是没什么用的。我们不能取消灾难,各位能够做到的就是面对灾难不屈服。既然灾难不可避免,灾难之后,我们怎么办?我想答案一定是形形色色的。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大致可以分成两大类。
⑦一条路是——我们可以终日啼哭,用泪水使太平洋的海拔高度上升。我们可以一蹶不振徘徊在墓地,时时沉湎在对亲人的怀念和追悼中。我们可以怨天尤人,愤问苍穹的不公和大自然的残忍。我们可以从此心地晦暗,再也不会欢笑和宽容……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那结局是末日的黑色和冰冷。
⑧还有一条路是——我们拭干眼泪,重新唤起生的勇气。掩埋了亲人之后,我们努力振奋新的精神,以告慰天上的目光。我们更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争取用自己的存在让这颗星球更美。我们对他人更多温情和宽厚,因为我们从患难中理解了友谊和支援……沿着这条路走下去,那结局是火焰般的桔黄色,明媚温暖。
⑨小朋友和中朋友们,这两条路可是南辕北辙。灾难之后何去何从,千万三思而后行!
⑩灾难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把一个人从精神上杀死,也可以把他锻造得更加坚强。所以,选择非常重要。如果说,何时我们遭遇灾难,是不受我们控制的,但灾难之后我们如何走过灾难,却是我们一定能掌握的。在灾难的废墟上,愿生命之树依然常青。
(选自《初中语文拓展阅读•九上》)[文二: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节选] 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文三:戚继光《马上作》]
南北驱驰报主情,
江花边月笑平生。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横戈马上行。注:这是诗人抗击倭寇十余年后戍边时所作。
(1)概括[文一]的中心论点。
(2)说说[文一]中作者为什么要特地和小朋友、中朋友讲“苦难”这个话题。
(3)分析[文一]第⑦段的论证思路。
(4)简析[文一]第③段与[文二]的反驳方法?
(5)[文一]第⑧段的“患难”与[文三]中的“苦难”分别具体指什么?各自对待的态度怎样?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一]多处用问句与小朋友、中朋友进行互动,让苦难这个凝重的话题失去了庄重感,严肃感;而[文三]主要是抒写诗人与战马的心理互动。
B.[文一]⑦⑧两段使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
C.[文一]第③段列举了很多童话里的苦难,作者讲述故事的口吻风趣幽默,贴合作者的写作对象;而[文二]的口吻则在幽默中带着讽刺。
D.[文一]第⑥段加点的“埋伏”“突袭”,用了拟人手法,把灾难当作敌人来写,表现它不为人知、突如其来、破坏力大的特点。组卷:54引用:1难度:0.1
三、作文(共40分)
-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化,在古币徽章、瓷石票券的收藏里,在善良诚信、谦让友爱的品行里,在春联灯谜、月饼粽子的民俗里,在书法国画、唐诗宋词的意蕴里……
请以“___里的文化”为题,把题目补充完整后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班名、人名。组卷:11引用:1难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