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征集
加入会员
操作视频
当前位置: 试卷中心 > 试卷详情

2023-2024学年北京二中高三(上)月考生物试卷(10月份)

发布:2024/9/1 20:0:8

一、选择题(1-10题每题1分,11-25每题2分,共40分)

  • 1.化能自养型的硫细菌是深海热火山口群落的重要成分,这种硫细菌(  )

    组卷:26引用:5难度:0.9
  • 2.玉米的雄花生于植株的顶端,雌花生于植株中部。甜和非甜是一对相对性状,随机取非甜玉米和甜玉米进行间行种植,其中一定能够判断甜和非甜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

    组卷:12引用:2难度:0.7
  • 3.L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该病是由仅存在于X染色体上的H基因突变,导致H酶活力缺乏所致。据此不能得出(  )

    组卷:45引用:4难度:0.6
  • 4.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DNA复制发生在S期。若发生一个DNA分子的断裂和片段丢失,则产生的影响是(  )

    组卷:193引用:11难度:0.6
  • 5.某人血液化验结果显示甲状腺激素含量高于正常范围,胰岛素含量则低于正常范围。上述指标异常可能引起(  )

    组卷:58引用:2难度:0.6
  • 6.如图表示种群数量增长的“J”形曲线和“S”形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7引用:3难度:0.7
  • 7.目前市场上的果蔬汁发酵产品所利用的菌种主要为乳酸菌,而利用酵母菌、醋酸菌、乳酸菌等多种益生菌混合发酵果蔬汁风味更协调、营养更丰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43引用:11难度:0.8
  • 8.养殖池中存在的有毒物质主要是氨和亚硝酸,这两种物质可由硝化细菌吸收利用。研究人员从养殖池池泥中分离出硝化细菌并进行了计数。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21引用:4难度:0.7
  • 9.科研工作者利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组卷:15引用:2难度:0.5
  • 10.以下高中生物学实验中,表述正确的是(  )

    组卷:25引用:3难度:0.6

二、填空题(共60分)

  • 29.赤霉素(GA)和蓝光刺激都会影响下胚轴伸长,科研人员就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1)GA与赤霉素受体(GID1)结合后可以激活下游的信号传导途径,促进下胚轴伸长。隐花色素1(CRY1)是植物感受蓝光的受体,介导蓝光抑制下胚轴伸长。赤霉素和光都可以作为一种
     
    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
    (2)已有研究表明在GA的作用下,GID1可与蛋白D结合,并促进其降解,进而减弱蛋白D对促细胞伸长基因表达的
     
    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实验,将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植株与
     
    (选填下列选项)相比较,发现前者蛋白D的降解慢于后者;将蓝光刺激下的CRY1突变体植株与
     
    (选填下列选项)相比较,前者D蛋白的降解快于后者。这些实验结果表明蓝光抑制了D蛋白降解过程。
    A.蓝光刺激下的野生型植株
    B.蓝光刺激下的GID1突变体植株
    C.黑暗中的野生型植株
    D.黑暗中的CRY1突变体植株
    E.黑暗中的GID1突变体植株
    (3)免疫共沉淀是用于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经典方法,实验原理如图1,假如细胞内存在X-Y蛋白复合物,用磁珠偶联抗X抗体使诱饵蛋白X沉淀,那么与X结合的靶蛋白Y也会被沉淀下来。

    研究人员构建了三种质粒,分别表达GST-GID1融合蛋白、GST蛋白和Myc-CRY1融合蛋白,获得了转入不同质粒组合的转基因拟南芥,实验设置如图2,图3。分别从1~4组拟南芥植株中提取总蛋白进行电泳,用抗GST抗体与抗MyC抗体检测,结果如图2。利用抗GST抗体偶联磁珠,对各组总蛋白进行免疫共沉淀,分别用抗GST抗体与抗Myc抗体对沉淀蛋白进行检测,实验证明GID1蛋白和CRY1蛋白存在蓝光依赖的相互作用。请将相应实验结果显示的杂交带画在图3中合适位置。
    (4)请综合上述题中信息,推测蓝光刺激抑制下胚轴伸长的分子机制
     

    组卷:65引用:3难度:0.4
  • 30.水稻雄性不育被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研究者对一雄性不育品系甲的不育及育性恢复机制进行研究。

    (1)取可育品系乙与品系甲杂交,子代均不育。基因组测序发现,与乙相比,甲的线粒体中存在M基因。将M基因导入品系乙,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植株花粉粒活性
     
    ,说明线粒体基因M导致品系甲雄性不育。
    (2)品系丙与品系甲的线粒体基因一致,但品系丙的育性正常。将品系甲与品系丙杂交,F2代出现1799株育性正常和571株雄性不育的植株,说明丙的育性恢复由
     
    性基因控制,遵循
     
    定律。
    (3)利用10号染色体上特异的分子标记对(2)中亲本、F1和F2进行PCR扩增,证实育性恢复基因R位于10号染色体上。
    ①图1中F2某单株的育性为
     

    ②为验证R是育性恢复基因,进行转基因实验,仅将一个R基因导入
     
    (选填下列字母),并与品系甲杂交,预期结果为
     
    (选填下列字母)。
    A.品系甲
    B.品系丙
    C.F1中可育:不育=1:1
    D.F1全部可育
    (4)为在同一遗传背景下研究育性恢复基因R与不育基因M的关系,研究者取水稻品系乙进行如图2杂交实验。
    ①为获得绝大多数核基因来自品系乙,且线粒体基因为不育型的可育品系乙-B,请选择合适品系,写出杂交实验流程。
    ②检测品系乙-A和乙-B花药组织中M基因转录水平,如图3。取品系乙-A叶制备原生质体并用红色荧光标记线粒体,将R基因和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融合后构建表达载体,导入该原生质体,对照组应导入
     
    ,结果显示实验组绿色荧光与红色荧光位置重叠。据以上结果分析R基因恢复育性的机制。

    组卷:62引用:3难度:0.6
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ICP备10006842号公网安备44030502001846号
©2010-2025 jyeoo.com 版权所有
APP开发者:深圳市菁优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名称:菁优网 | 应用版本:5.0.7 |隐私协议|第三方SDK|用户服务条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网站地图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立刻和本网联系并提供证据,本网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