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福建省福州十九中九年级(下)月考化学试卷(3月份)
发布:2024/7/4 8:0:9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下列过程利用了乳化作用原理的是( )
组卷:144引用:1难度:0.7 -
2.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组卷:575引用:19难度:0.5 -
3.将5℃恰好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升温至38℃(忽略水的蒸发),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
组卷:57引用:2难度:0.6 -
4.下列关于常见酸和碱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组卷:117引用:2难度:0.6 -
5.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错误的是( )
组卷:157引用:2难度:0.6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6小题,共70分)
-
14.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表面变黑。同学甲认为是铜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同学乙认为是酒精灯火焰中的烟灰附着在铜片上。为论证这两种观点,化学小组开展研究。
【资料】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不与空气中的氮气、二氧化碳发生反应。
实验1:取一片光亮的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铜片表面变黑。取下铜片,冷却后用白色纸巾反复擦拭,纸巾上有黑色物质,但铜片表面仍为黑色。然后将该铜片浸没在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逐渐由无色变为蓝色。
实验2:用铝箔紧紧包裹一片光亮的铜片加热一段时间,冷却后打开铝箔,铜片表面不变色。将该铜片浸没在稀硫酸中,观察到溶液中无明显现象。
实验3:取一片光亮铜片,放在敞口的试管中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片表面变黑。
(1)通过实验1现象分析,你认为同学
(2)对比实验1和实验2,说明在加热的条件下铜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判断依据是
(3)实验1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应用】以上三组实验是对研究对象由表及里的“质”的分析,还可以对研究对象进行更加精准的“量”的分析。
实验4:将一定量的铜粉放置在密闭玻璃管中加热,利用氧气传感器测定加热过程中玻璃管内氧气含量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并绘制曲线如图所示。
(4)由曲线图推断铜与氧气发生反应的依据是
【拓展迁移】
(5)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通过分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和“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判断。请你从“量”的角度另行设计实验,验证铜和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写出需要测定的数据组卷:14引用:2难度:0.5 -
15.为测定某种粗锌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化学小组的同学取20g粗锌,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测得产生氢气的质量为0.4g。请计算该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反应方程式:Zn+H2SO4=ZnSO4+H2↑)。组卷:36引用:2难度:0.5